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发展的逻辑,这一逻辑体现在历史、现实、理论三个方面。历史逻辑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家体制进化的需要,现实逻辑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家利益发展的需要,理论逻辑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理论优化的需要。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伟大的使命,包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使命以及人类文明进步使命三个方面。基于此,本文将对基于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与使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3.
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蕴含着生态文明自然观、生态文明道德观、生态文明发展观和生态文明世界观等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这些生态文明思想又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这些生态价值意蕴主要包括:"和谐""合作""公平"的生态价值理念,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生态价值指向,近期、中期、远期的生态价值目标等,它们为中西方文明的交流提供了新平台,为扩大中国话语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含丰富的生态文明内涵,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价值目标是为人类发展提供生存基础、生态公正和生态安全,从而彰显促进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价值:基础性价值、共享性价值和安全性价值。这些价值共同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内容和引领世界历史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基本内涵。从政治、安全、经济、文明、生态等维度出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包括五个层面的基本内涵:一是,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政治共同体;二是,构建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体;三是,构建开放创新、共同繁荣的发展共同体;四是,构建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的人文共同体;五是,构建尊崇自然、清洁美丽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紧要关头,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及国际观照紧密结合产生的中国智慧,代表了对当前全球治理失衡现状的中国态度和中国举措。当前,马克思曾在理论上预判的资本在跨国范围内形成“阶级利益联合体”已然成为现实。在这样的现实境遇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当下资本逻辑主导的“以物为本”的共同体的审视和回应,也是破解当下和平失控、发展失衡、排外主义、文明冲突和生态悖论等现实问题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7.
在流动的现代社会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发挥海外华人华侨在国际舞台中的作用与力量,遵循着经验、学理与实践三方面的逻辑。于经验层面,华人华侨从聚居到散居的社会事实回应了华人华侨构建共同体的可能性。于学理层面,客观的族群符号、反身的文化认同和指向性的集体记忆使有聚有散的海外华人华侨生成“形散神不散”的不朽凝聚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有层次、有重点、可利用的互动和情感网络,构建多样化的共同体形态。于实践层面,华人华侨长期保持的松散聚合关系通过共同体的范式转换,不仅实现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衍化、延伸与超越,还恰好对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思维。调动海外华人华侨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积极性,不仅有助于改善华人华侨的海外生存发展环境,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还有助于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全球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与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也是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重新估量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对时代呼唤的回应,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底蕴和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世界历史理论为其奠定理论前提;整体性全球化生成是其经济基础;社会主义中国和平崛起的新范式构成其实践典范;文化传统与批判继承生成其精神动力和支撑。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合力生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发展机制的深化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大同思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积极贡献的大国担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从理论基础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关联进行探讨,以期更好掌握思想与理论。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是新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体现着新时代社会发展趋向,而马克思在共同体思想中描述的是人类应当追求的最高理想社会状态,即自由人联合体,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理性客观的看待二者关系,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当今局势及其走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动力,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全人类解放、发展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构建具备若干重要基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思想基础;地球生态系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自然基础;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经济基础;民意心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政治基础;现代科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技术基础;相关思考与探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哲学家从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对"共同体"概念进行了大量阐释。其中,马克思从关注现实的人和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提出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社会共同体思想,对构建人类未来社会形态进行了有价值的思考。党的十九大根据时代形势对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共同体思想做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了传统的国际发展理念,为构建新型的世界关系体系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同时契合大多数国家的发展要求,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人类解放不仅是人的类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命运的必然旨归.通过阐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入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由此,马克思建立了"人类 人类命运 自由人联合体"的"解放逻辑",并依此探寻实现人类命运终极样态的现实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人类命运之问的中国方案.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回到马克思的"解放逻辑".在厘清"人类""命运""人类命运"等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人类命运的发展趋势和现实困境,进而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人类解放不仅是人的类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命运的必然旨归.通过阐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入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由此,马克思建立了"人类 人类命运 自由人联合体"的"解放逻辑",并依此探寻实现人类命运终极样态的现实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人类命运之问的中国方案.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回到马克思的"解放逻辑".在厘清"人类""命运""人类命运"等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人类命运的发展趋势和现实困境,进而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是高等职业教育贯彻落实职教20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和创新实践。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键在于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业链的有机衔接。高职学校应从产业需求出发,从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诉求出发,以专业群建设为契机,探索"人才+技术"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推动校企双方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人员双向流动、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共建共享,真正做到从"学校追着企业后面跑"向"企业赶着学校后面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全面启动社区教育工程,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促进社区管理科学化的需要;是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已具备启动社区教育工程的基本条件:社区教育市场需求旺盛;教育资源条件基本具备;教育行政条件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7.
休闲教育:必要性与可能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休闲社会的来临,开展关于休闲的教育成为必然。我们需要接受休闲教育来明确究竟什么是休闲,树立科学的休闲观,从而培育一种健康、文明的社会休闲文化环境。加强休闲教育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为休闲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科学、教育学与人的关系,是纠缠我国当代教育学理论建设的基本问题之一。自科学主义思潮确立其在思想史中的地位以来,科学逐渐被狭义化为自然科学,成为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一套知识系统。而自然科学的方法体系,被包括教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学科运用于解释人与社会的复杂现象。教育学的科学化,使人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变得卑微起来。人在密布且精细的科学程序中被围困,为科学所负累。教育学研究近乎等同于教育科学研究。不难判读,我国当代主流的《教育学》关于人性的假设,以及其中的基本概念、核心命题、学术论域甚至语法规则,都浸染着科学主义色彩。人在教育学中行将消匿,为了使人在教育学中体面地出场,《教育学》亟待重写。  相似文献   

19.
随着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开放教育质量管理问题备受关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本质特点,实际进程和学习化社会的构建都呼唤着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工商企业质量保证的基本思想、原则、方法及电大系统的核心优势,国外远程的经济为现代远程教育保证的创建提供了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