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益主体多元、行政区分割、绩效评估价值与区域性社会一体化的悖论以及多中心体制与合作协调的悖论等使得长三角地区的地方政府竞争呈现出较明显的无序状态,由此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而形成行政区个体,区域性社会突发事件治理资源得不到最优配置。文章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公共合作关系、区域公共政策协调、区域公共治理合作主体、区域性社会安全构建的社会基础和可行性策略,指出,社会性突发事件治理中长三角地方政府协作机制关键在于区域性社会一体化,区域内的利益冲突应该让位于区域性社会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2.
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区域政府合作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地方政府间合作是公共行政改革的趋势,也是当前行政科学研究的热点。当前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间的合作进行得如火如荼,这是我国地方政府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举措与行为。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政府合作机制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开始逐步生成。本文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政府合作现状入手,分析了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所带来的现实绩效,指出当前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的制度困境,最后提出构建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机制的建议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发展职业教育,发挥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具有重大意义。地方政府要明确自身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认清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三大责任,一是政策导向责任,二是投资主体责任,三是提供服务责任。以统筹规划为重点,以制度为保障,以公共教育服务为核心,发挥主导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长吉图城市圈身处东北亚区域的几何中心,根据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比较优势以及现有的合作环境,采取地方政府合作治理应从合作的整体规划、合作参与的主体、法制环境以及具体的运行形式等几个方面着手。本文以公共治理理论及政府间关系理论为基础,对长吉图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治理做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该地区治理模式需要搭建的四个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是导致地方治理失效的重要原因,而地方政府职能建设滞后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与社会合作互动模式不成熟又是导致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的主要原因.重塑地方政府公信力需要变革政府对市场和社会的单向管控模式,不断明晰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培育多元治理主体;不断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健全公民治理机制;不断加强公民治理与地方政府治理的合作互动,探索政府、市场和民间组织的多元协同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6.
区域内地方政府间的协调与合作是完善政府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法制统一的必然要求,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在分析了区域公共治理的特征后指出,要实现区域内地方政府间的协调与合作,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建立有利于区域一体化的协调机制,要在组织安排上实现创新,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中央政府的协调作用,建立生态型的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也在逐步形成。但从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现状看,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缺乏合作的制度框架和一套功能性的区域组织机构,缺乏统一的战略发展规划和一致性的区域合作规则。因此,应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构建区域合作战略发展规划和合作规则,以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高质量高水平职业教育是新时期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关键抉择。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仍存在着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现实困境。长三角一体化为职业教育协同块状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先行示范的探索平台。通过培育职业教育文化,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文化“磁场”效应,增强职业教育文化自信是破解我国职业教育困境和难题的有力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都市圈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系统梳理了合肥都市圈的演变过程,从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要素市场、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指标变异系数,分析比较了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指出了合肥都市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短板,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南通正加速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既要利用当前体制与政策方面的多重利好,又要正视在空间协同发展方面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文章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定位为依据,全力探索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四大协同路径,切实落实"两线、两心、两带、两绿"的空间发展优化策略,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的行政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16个城市在推进一体化的过程中,在受行政区划及区域经济管理权力和责任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行政壁垒已经成为长三角经济深度融合的瓶颈。行政壁垒抬高了区域间经济要素流通的成本,降低了经济活力。要打破行政壁垒,必须注意弱化行政区划观念,建立共同的市场规则,克服不同地区政策和体制的落差,挖掘地域共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中政府行为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行为模式对于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影响重大.当前,我国长三角政府行为模式存在与人才开发一体化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政府人事人才制度、观念、作法的不适应,政府行为主体的目标不够合理,政府行为过程不够透明等.跨区域合作人才开发行为模式是其必然选择,通过区域间大跨度的合作,建立法律的框架协议,为人才自由流动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为人才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自大规模投入建设以来,已初步达到区域内交通、经济一体化.本文利用长三角地区2005-2014年交通和经济的相关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分析交通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贸易交易量的影响分析;利用客货运量与8个主要经济指标建立关联度排序模型,定量分析上海对长三角都市圈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着整个人类社会。在这一大潮的裹挟下,中国长三角区域发展在新的世纪迎来了新的机遇。长三角发展既是中国现代化及世界全球化发展的反映,又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及世界全球化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前,长三角区域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按照经济内在发展需要,长三角经济圈扩容已势在必行。它不仅需要长三角内部的整合与一体化,同时还需要向长三角区域腹地与长三角外围海洋空间的内联外拓。这就需要在长三角区域的基础上建构一个更大空间的经济体,我们称之为“6+1泛长三角经济共同体”。建构“6+1泛长三角经济共同体”是长三角区域内生发展与未来战略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整体现代化发展与中华民族统一复兴的需要,也是融入全球化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安徽已明确实施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战略,这主要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中腹地与中心地区间所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考虑的。实施该战略对促进安徽奋力崛起、推动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应对当前经济危机的进程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围绕这一问题,长三角地区做了大量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今后应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快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一是注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巩固和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二是降低居民的预期储蓄,减少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三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四是调整商品结构,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参与并引导商品流通,合理调整城乡销售商品的品种结构,保证市场繁荣。五是加强消费观念引导,稳步推进消费信贷。六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7.
自建国至今,安徽与长三角关系的演进经历了"东张西望"—泛长三角战略—谋划"中四角"—规划长三角四个阶段。结合安徽区位优势与实际情况,明确安徽省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定位,并从注重法律规范、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简政放权、加速统筹规划、强化组织协调、促进开发开放、发展"飞地经济"、加速市场一体化等八个方面加大体制创新,从而实现安徽与长三角的真正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