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主义思潮和革命排满思想的传播,使清末满人面临巨大压力。满人精英群体认为,满人也是满汉政策的受害者,他们受制于军制,无经济自由,生活穷困;主张八旗应予撤销,但要照顾满人实际困难,他们期望通过满汉改革统合国家认同。这一主张因化除"满汉畛域"没能认真实行,改革失败,没有挽救国运。  相似文献   

2.
3.
满族作为清王朝的统治者,在与汉族人民长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先进强大的汉族文化必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满族文化,而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始终站在最前沿。在满语言文字中固然会存在着大量的汉语词汇,其中极具满汉两民族融合特色的满汉合成词也不占少数。本文以存在于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为研究对象,对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对满语本身以及研究它对语言学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满族作为清王朝的统治者,在与汉族人民长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先进强大的汉族文化必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满族文化,而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始终站在最前沿.在满语言文字中固然会存在着大量的汉语词汇,其中极具满汉两民族融合特色的满汉合成词也不占少数.本文以存在于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为研究对象,对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对满语本身以及研究它对语言学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满族建立的清王朝统治中国长达268年之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满汉两族文化不断借鉴、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现象。从跨文化认同和涵化角度来分析满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关系,旨在进一步丰富跨文化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融会诸家之学说,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以乐为据”,阐明了诸多深晦的人生哲理。书中继承了老子“大音希声”的思想,其后又肯定了儒家“有声之乐”的社会功用,看似矛盾的音乐思想实则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书中以客观事实为判断,肯定了音乐的价值所在,辩证地论述了乐的“宣喜、饰喜”之用,并提出“弗欲”的主张,带有强烈的经世致用色彩。这些礼乐观也为其后阮籍、嵇康、班固等人乐论的阐发提供了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7.
音乐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音乐的传承也是人类文化的延续。学校音乐教育让学生赏析音乐,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让音乐传承下来。满族音乐作为音乐的分支具有音乐的通性,但是也有其独特性。满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在我国的音乐体系中有重要的意义,而学校对满族音乐的传承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关于乐书的分类至北宋时发生重大改变:即宋前将乐书分别归属于经部乐类与集部总集类二处,至北宋则将之基本归入经部乐类。这一改变根源于当时礼乐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代满族杰出词人纳兰性德是一颗灿烂夺目的明星,给清代词坛增添了奇光异彩;他更是满汉文化交融的一个使者,在中华民族满汉发展史上唱出了一曲民族友谊和文化交流之歌。这可以从其词题材内容的满汉民族交融和艺术表达的满汉民族交融两个方面来说明。题材内容的满汉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热情讴歌满汉士大夫间的诚挚友谊、深情礼赞满汉儿女的纯真爱情和深刻表达对明朝这个汉族政权的感情等三个方面;艺术表达的满汉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情感真挚、感伤基调和比喻等三个方面。从民族交融的角度研究纳兰词,也是我们认识、研究纳兰词的另外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0.
从满族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说唱和戏曲几方面内容的概述和剖析,从而阐明了清代满族音乐文化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史海燕 《历史教学问题》2014,(2):113-116,71
综观清朝的饮食文化风貌,便可以发现,一方面满族的饮食,逐步为汉族人民所接受,并成为清代的流行时尚;另一方面入主中原的满族,在日常饮食、年节饮食及食宴食仪等方面,也逐步受到汉族的诸多影响,二者呈现融合的趋势。本文主要从饮食制度、饮食结构、节日食俗、满汉全席以及饮茶与饮酒文化等方面来探讨满汉的民族交融。  相似文献   

12.
成积春 《历史教学》2007,(12):21-24
康熙以"天下之主"的面目御临天下,为了维护清王朝的根本利益,富于理性的他极力标榜"满汉一体",并基本做到了"满汉一视",这正是康熙不同于一般满族官员之处.但是,受本民族利益的驱使和民族情感的困扰,他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偏徇满洲的境地,这一点在噶礼--张伯行互参案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康熙以"天下之主"的面目御临天下,为了维护清王朝的根本利益,富于理性的他极力标榜"满汉一体",并基本做到了"满汉一视",这正是康熙不同于一般满族官员之处.但是,受本民族利益的驱使和民族情感的困扰,他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偏徇满洲的境地,这一点在噶礼--张伯行互参案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儒家礼文化主要是对五帝时代的社会礼文化的继承,儒家的礼乐文明使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步入了伦理社会。儒家礼文化的特点是“仁”、基础是“中庸之道”、主要内涵是“礼”和“乐”。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为他人考虑,是儒家礼文化的基本规范和标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儒家礼文化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5.
可以说,“穷北京满族人”这六个字解说并函盖了老舍生命与学的全部身世背景与本内容;亦点示出老舍在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老舍出生于满族穷骑兵之家,他亲身体会过“穷”的真滋味。自始至终,老舍都非常清醒地自我认定为“穷人”,自觉地把自己划归到“穷人”堆里。满族的确有着值得荣耀的历史,也有“头朝下”的一面。这是一种特殊的无奈、不平与优越的挣扎。“穷人”归向与“头朝下”心理,决定了老舍本的向个太不同:感情投向,素材选取,人物塑造,思索焦点等。可以说,老舍学中,写得最美,最感人的形象是那些“头朝下”的“穷人”。  相似文献   

16.
可以说,"穷北京满族人"这六个字解说并涵盖了老舍生命与文学的全部身世背景与文本内容;亦点示出老舍在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老舍出生于满族穷骑兵之家;他亲身体会过"穷"的真滋味.自始至终,老舍都非常清醒地自我认定为"穷人",自觉地把自己划归到"穷人"堆里.满族的确有着值得荣耀的历史;但,也有"头朝下"的一面.这是一种特殊的无奈、不平与优越的挣扎."穷人"归向与"头朝下"心理,决定了老舍文本的几个太不同:感情投向,素材选取,人物塑造,思索焦点等.可以说,老舍文学中,写得最美,最感人的形象是那些"头朝下"的"穷人".  相似文献   

17.
许韶歆 《教师》2015,(3):94-95
通过分析礼乐文化的独特特征和新课改的变化,结合两者阐述礼乐文化在学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应用即教学教研引入礼乐文化、德育建设依托礼乐文化、礼乐文化渗透校园建设。通过礼乐文化在学校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吸收礼乐文化的优秀内涵即真、善、美、正义、欢乐等普世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8.
生育观体现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当前农村文化处于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变迁中。在此背景下已婚农村青年女性的生育观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特征。在城市文明与乡土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已婚农村青年女性生育观呈现出经济理性、个体价值凸显、传统家庭观念继承等多重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民族发展和生存的整个过程当中,传统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初中课堂不仅仅是使学生得到知识的地方,也是让学生掌握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神圣殿堂。在初中课堂中,音乐课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其中就包含了很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老师可以融入对传统文化的讲解,一定会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20.
礼乐制度始于西周。礼乐制度作为政权统治力的体现对维护统治、规范社会行为起到了巨大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乐制度也随之变迁,其未曾消亡的社会规范作用与礼文化的发展始终推动着社会的前进。文章在阐述礼乐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变迁的基础上,指出了礼文化所表现的社会规范思想及礼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