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学案教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主线,以自主学习为主体活动,以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为特色,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可以说问题设计是导学案设计的核心。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导学案问题的设计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局部研讨文段、细节品赏语言、理解文本主题观点等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导学案不是一些问题的罗列,一个个问题的追问。不同课堂环节的问题应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导学案是伴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呼声而产生的。目前,语文导学案的运用已经逐步成为推进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制存在着容量大、习题化等误区。  相似文献   

3.
导学案是实现语文课堂回归学生本位的良好媒介,编写导学案应着重体现"导学"的目标,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与流程的引导,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良好习惯。导学案的编写应注重环节引导和方法提示,而导学案的使用则要根据学情需要和教师个性发展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该让学生接纳语文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动力和鼓舞。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自主拥抱语文。一、重课内,趣味导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趣味导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恰当的趣味导学可以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  相似文献   

5.
正一、初中语文"三问导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1."三问导学"的概念"三问导学"是以导学为载体,通过课堂所形成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它是以问题设计为基础,把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分成三个部分:一是以教材为蓝本,自主学习,二是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讨论问题,三是举一反三,拓展研读。2."三问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发展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存在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以有效教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小学语文"学案导学"的分析,认为"学案导学"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对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职语文"导学式"教学法的探究,对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很有必要。而对中职语文"导学式"教学法的教学研究理论探索,也是近年来中职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教研活动的热点之一。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职语文"导学式"教学法的探究价值,来阐明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导学式"教学法的探究的必要性。同时,本文还进一步尝试着对中职语文"导学式"教学法的探究模式进行简单的梳理,以寻求其模式形式的内在的普遍性机制,从而为完善现有的语文"导学式"教学法提供一种实现可能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导学作业作为新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充分发挥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是作业创新的实践尝试。结合"先学后教"理念,提出"教学"向"导学"转变、"文本"向"实践"转变、"知识导学"向"情感培养"转变等创新设计策略,以提高高中语文导学作业的创新性、导学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9.
汤毅 《考试周刊》2014,(93):19-19
<正>语文导学案的最大特点是"导学合一、讲练结合"。优秀的导学案可以提前介入学习过程,优化课堂学习流程;可以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可以加强语文能力训练,强化语文能力。如何编写出贯彻课标意图、体现课程意识、符合学习规律的高质量的导学案?可根据"导"和"学"不同的要求,做出相应改进。一、导"导"一般理解为辅导或引导,以解析性内容为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如果着眼于"大语文",从提升学生整体阅读  相似文献   

10.
<正>模块延伸是我们解放路小学的前瞻性课题"小学语文项目导学实践研究"的时段维度之一,是基于教材特定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在完成学科基础知识任务的前提下,拓展模块教学内容,延伸教学时空所提出的延伸性学习项目。在统编版教材这个新的语文教学架构下,大量地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成为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而"模块延伸项目"就为课堂和生活架设起一座七彩桥梁,把语文的触角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拥有更广阔的学习空  相似文献   

11.
构建小学语文阅读课"导学——品读——训练——检测"的教学模式,旨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语文的学习规律,以读为本,以问题引路,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对人物情感的体验、对重要词语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具有思维活跃、情感含蓄、语言精练等特点,一直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关系到初中生的整体语文学习成绩。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使用"学案导学"法,引导初中生进行文言文阅读学习,从而保证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初中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多年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对开展"学案导学"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较深入的研究。随着"减负"的深入推进,原有的"学案导学法"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导学法",完善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一、"学案导学法"与"导学法"1.什么是"学案导学法""学案导学法"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种帮助他们学习的材料和设计一个学生可操作的认知程序,通过课前预习、课堂研究和课后复习,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案"是指教  相似文献   

14.
大凡语文教科书的构成,都包括课文系统和练习系统。而此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在构建课文系统和练习系统的同时,精心构建导学系统,以引导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形成人教版课标语文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导学系统与练习系统相互配合,其主要功能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愿望;使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目标,实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效应;依凭课文和其他语料中的语言训练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发现,使学生习得方法,养成良好语言习惯;加强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总之…  相似文献   

15.
"活动导学"基于"活动教学""活动学习"的理念与实践,更是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不断深化、完善的教育教学背景下获得的启示,是对"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一种开拓、一种充实、一种尝试性的迈进和发展。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简要诠释了"活动导学"的相关概念,全面分析了小学语文"活动导学"的重要价值,重点阐述了"活动导学"的"放""活""动""收"等基本要素,具体揭示了"活动导学"的一般路径:充分理解"导"的内容,准确把握"导"的时机,恰当运用"导"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我校语文导学案在全体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下日臻完善,每一份导学案均实现了"三突出",即:突出学习重点,突出学路指导,突出助读信息汇聚。真正达到"一张导学案在手,学生便可轻松自主学习"的效果。"学习重点"是指引学生学习的灯塔,学生必须明确,唯有如此,学习才能有的放矢。《雪》是鲁迅的一篇散文诗,对鲁迅先生的文章,学生本来就有畏难情绪,如果学习重点不明确,势必会使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10月25日,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宣布:全校取消导学案。导学案的取消,代表着彻底瓦解教师用"导学案"对学生思维的隐性控制,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化"学习课堂的愿景。取消导学案对语文教师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凤凰涅槃的绝佳机遇。它会促使语文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确定精当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采用精当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由此可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和改变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他们的自主学习应是在"导"下的"学"。以"导"促"学",以"导"助"学",以"导"引"学",让他们不断在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时,激发兴趣,培养信心,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倡导"导学课堂",加强对导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传统的说明文,在学案教学模式中,如何科学有效地编写说明文的导学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概括要点、学习和运用语言,如何从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效地实施导学,如何有效挖掘说明文阅读的价值内涵等,都是本案例探讨的问题。一、从学案导学的内涵预设定标"学案导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致力于引导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此,它注重"学什么"和"怎样学"的研究,要求把教学研究的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在《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中,"学什么?"我的教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精心构建导学系统,是一大编写亮点.导学系统旨在引导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它贯穿了整套教材的各个年级各个单元,对学生学习语文起到引、导、帮、扶的作用. 一、导学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 1.知识点、训练点不明确,训练内容严重缺失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是"不刻意追求"和"没有追求"应该是两回事.导学系统没有专题安排字词句短篇有序训练,编者意图想让教师成为教材的主人,借助已有的导学系统,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有机渗透各种必要的语言文字训练.作为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都有它的知识点和训练点.但是,这些知识点和训练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