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莉 《职教论坛》2004,(1):62-6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西欧新教育改革的浪潮,在德国出现了以劳作学校的办学精神改造公立学校,对学生实施"劳作教育"、"公民教育"的教育改革主张与实验.这种国家本位色彩浓厚的教育改革思想符合一战前德国的国家民族主义倾向,对于当时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极为有利,从而在德国境内很快得以传播,并跨越国境、流行于欧亚部分国家,致使"劳作教育"成为当时最"醒目"的字眼,劳作教育思想成为20世纪初职业教育思想的主流.本文拟对以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Gerog Kerschensteiner,1854-1932)的劳作教育理论为核心的"劳作教育思潮"略做简述.  相似文献   

2.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1]。自原始社会起,人们便开始在日常的劳动与生产实践中开展广泛的教育事业。所以便有了"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2]"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劳作。"[3]"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4]在  相似文献   

3.
本篇为陈选善博士在杭州师范学校计演稿,曾载该校劳作教育讲演集内。  相似文献   

4.
凯兴斯泰纳是德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改革家,也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倡导劳作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有益探索。他的劳作教育思想对之后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篇为杨卫玉先生在杭州师范学校讲演稿,曾载该校劳作教育讲演集内。  相似文献   

6.
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凯兴斯泰纳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职业教育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其劳作教育思想不仅对德国,而且对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在职业教育的地位功能、劳作学校的培养目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相互关系、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深刻论述,对我们今天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凯兴斯泰纳是德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改革家,德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倡导劳作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有益探索.文章从"劳作学校的真义"和"劳作学校的任务"两个方面介绍了他的劳作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以期对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劳作的乐趣     
满山豆苗,穿土而出,一排早春的豌豆,新绿初着,远远望去,刚好是一条淡淡的绿线——天下没有比这更迷人的景致了。稍后几个星期,豆花怒放,蜂雀飞来采蜜——天使般的小鸟,竟飞到我的玉液杯琼浆盏里来吸取它们的饮食,我看了心里总是十分快乐;夏季黄瓜的黄花总吸引无数的蜜蜂,它们探身入内,  相似文献   

9.
手工劳作是指手的劳动工作和用手的技能做出的工作,人的感觉、意识、语言、文字、工具以及各种征服自然能力的产生,无不是从手的劳动工作与手的发展开始的。手工劳作作为一种启迪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意识的操作课程,对于儿童的智力开发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一、手工劳作对人脑创造力的开发 手工劳作为什么能促进人脑的智力开发呢?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已经逐步揭开人手、脑与智力的关系这个饶有兴趣的秘密。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手、脑与智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手不仅是劳动操作器官,而且具有认识功能。手在接触物体时,不但发生了劳…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地区东海大学劳作教育注重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重视引导学生对劳作教育的意识认同,依托朋辈教育辅导模式开展劳作教育,教职员坚持言传身教,重视劳作教育制度建设。这些特色使得东海大学走在台湾高等教育的前列。学习和借鉴东海大学劳动教育的特色做法,有利于提高中国大陆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劳作的乐趣     
满山豆苗,穿土而出,一排早春的豌豆,新绿初着,远远望去,刚好是一条淡淡的绿线——天下没有比这更迷人的景致了。稍后几个星期,豆花怒放,蜂雀飞来采蜜——天使般的小鸟,竟飞到我的玉液杯琼浆盏里来吸取它们的饮食,我看了心里总是十分快乐。夏季黄瓜的黄花总吸引无数的蜜蜂,它们探身入内,乐而忘返,也使我非常高兴,虽然它们的蜂房在何处我并不知道,它们采得花露所酿成的蜜我也吃不到。我的菜园只是施舍,不求报偿。我看见蜜蜂一群一群地吸饱了花露随风而去了。我很乐于布施,因为天下一定有人能吃到它们的蜜。人生的辛酸多矣,天下能多一点蜜糖,总…  相似文献   

12.
13.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0,(7):F0002-F0002
在森林和原野是多自由逍遥,亲爱的少女啊,你在想什么?摘一朵鲜花,美丽可爱的鲜花,它是多么美丽呀,多么美丽呀。  相似文献   

14.
15.
冬天的劳作     
挖土 把荒地上的土拉回去,基于夏季雨水过多、院中积水很深的教训,现在就把院子垫高一些。这样,在同一个地点,人站上去,会比以前更加接近天空和阳光,虽然只是那么一点点的距离,挖土的人心里也会有所觉察。同样,今年冬天,雪落下来,落在这片垫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思亲,在原野     
1饮一杯晨露,拢满怀的凄风,披一身秋霜,携一腔的悲痛。荒野中,躺着你的坟冢,孤孤零零。孙儿来看你了,奶奶,你为何默不作声?2无数次梦中惊醒,寻觅你佝偻的身影,歇斯底里地呼唤,回答我的,惟有轻薄的夜风,秋虫的长鸣。每次独立窗前,凝望茫茫夜空,惟一听到的,是我一颗心的片片碎裂声。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更令孙儿难以承受么?奶奶,你双眼紧闭,任凭我们呼天抢地,再也摇不醒。3我整日穿梭于嘈杂的闹市。滚滚的人流却冲不走我满心的苦楚。寻爱,我便注目辽远的天空,那儿可有一条通往泉台的路么?何日能再次轻拍你疲累的双…  相似文献   

17.
驰骋在辽阔的原野温辛我没有问马戎他在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系读书时,是否依了美国人的习惯,将自己的名字写成“戎马”,不过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如果真的把马戎的名字倒过来,写成“戎马”,那倒是很能概括他之于工作的过程和态度。不是吗?当他拎着自己设计的户访问卷...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内在心灵的实践,而不是“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就基础教育而言,它更多地是滋育儿童的心根。这样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意味着为儿童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和奠基。因此,教师“劳作”的田野应该是人的心灵世界,核心任务是滋育人的心根,发展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徐伟伟 《天津教育》2023,(28):123-125
<正>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劳动教育改革方针,这些方针基于生活实践,赋予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更深刻的内涵,丰富了劳动价值观。相较于德智体美教育,劳动教育受重视的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学生在劳动素养方面存在短板。破解“自然缺失症”困境劳动教育的路径应坚持生活化的劳动教育,贯穿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生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开辟多条劳动教育渠道,构建形式多样的劳育载体,投入多维度、多场景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教师也要具备多种动手劳作的技能,为学生做出榜样。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内在心灵的实践,而不是“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就基础教育而言,它更多地是滋育儿童的心根。这样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意味着为儿童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和奠基。因此,教师“劳作”的田野应该是人的心灵世界,核心任务是滋育人的心根,发展人的灵魂。语文是教师凭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