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高等院校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压力,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是新建地方院校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选择。提升办学水平、彰显办学特色和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是新建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内容,提出了以管理体系健全与优化、教师水平提升、特色亮点工程打造和加强应用型科研等为重点的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建设"双一流"高校与学科为背景,对理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以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为例,借鉴国内外高等院校的教学与人才培养理念,以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为驱动,构建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理工科青年教师培养模式,通过对教学制度规范化、教学方法系统化、工程实训具体化和科学研究前沿化四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有效提升了理工类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广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3.
高水平大学需要高水平的学术,高水平的学术无疑是提升科研能力、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中之重。建设高水平大学除了提高研究人员本身的素质和水平以外,制度上的保障和支持是绝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4.
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指导思想,是加快高校科技工作发展、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法宝,也是推动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河南理工大学在百年办学实践中,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指导思想和"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以体制机制建设为先导、以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团队建设为核心、以横向科研为纽带、以科学研究为载体,实现了学校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了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探讨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什么样的大学,进而针对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提出了学校应该以教学支撑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在教学上体现"高""新"特色,让高水平的教师上教学一线,完善学校评价体系实现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是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改革与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核心问题。针对当前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基于AHP法、定性定量相结合,从师德、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六个方面构建高校教师考核指标体系。同时,针对AHP法的弊端,就如何结合其他评价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交叉学科进入学科目录,标志着交叉学科在制度上获得正式学术身份。为了解当前我国高水平大学交叉学科建设情况,在2021年对46所研究生院进行问卷调查,获得2 893个有效样本。结果显示,受国家学科政策驱动,高校教师对交叉学科未来发展前景持积极乐观态度;学科交叉跨度集中于学科大类;交叉学科设置兼具多维向度目的;交叉学科组织形式多样;大学积极鼓励教师开展交叉科研,交叉学科科研产出以学术论文为主。为促进交叉学科内涵式发展,大学深化大类学科交叉融合,完善交叉学科平台建设;创设多元激励机制,为交叉学科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升交叉学科科研合作国际化水平;探索交叉学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耦合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成为大势所趋。在此大环境下,各学科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文章拟以质量管理与控制选修课为例,并尝试运用质量管理工具,以点带面,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课程建设进行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9.
浅议理工科高校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理工科高校培养人才、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理工科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应当从校园文化长效机制的建立、物质文化建设的拓展、文化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大学社团的纽带作用出发,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
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实现广东省理工科高校的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区之间的差距,服务广东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对其政策背景进行探讨,并从社会价值导向、目标导向、政府主导模式导向等维度分析了广东高水平理工大学建设的价值选择,认为广东省在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时,应该坚持与国家、广东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同时兼顾高校已有的基础、优势、特色、功能、总体定位等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11.
科研和科研训练是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教育阶段的重要功能.对其过程和特征进行分析对于推进研究生教育实践,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科研过程由于其知识对象具有专业化、前沿性及综合性的特征,相应地也具有专业性、探索性、批判反思性的特征。科研能力可以大致分为认知能力或者说心智水平、实践操作技能和缄默知识三种类型。科研训练必须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训练,在具体的学术环境中潜移默化,同时科研训练的规训特征也要求训练程序的严格性和程序性。  相似文献   

12.
科研竞争力是高校争得科研资源、发展高校科研的根本。由于科研资源的严重不足,导致高校之间对科研资源展开争夺,竞争在所难免。民办高校科研工作起步晚,发展历史短,整体水平低,严重制约其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科研资源竞争中,民办高校必须获取竞争的主动性,培育提高自身的科研竞争力,才能在高教竞争中立足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ways to bridge the separation that currently exists between the worlds of teacher research and academic research. Currently, many teachers feel that educational research conducted by those in the academy is largely irrelevant to their lives in schools. On the other hand, many academics dismiss the knowledge produced through teacher research as trivial and inconsequential to their work. In this paper, it is argued that our visio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should include both teacher produced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produced by those in the academy, and take the position that the processes of teacher development, school reform, and teacher education can greatly benefit from occasions when academic and teacher knowledge cross the divide that currently separates teacher knowledge from academics and academic knowledge from teachers. Two specific examples are discussed that illustrate instances where academic knowledge and teacher knowledge have improved teaching, together with the assumptions regarding voice, power, ownership and status which make them successful cases. One case deals with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and the oth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teaching of language minority students. Also discussed are several ways in which knowledge produced by teachers and others who work in schools can potentially benefit academic research and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院校研究开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纵观国内相关研究文献,我国目前的院校研究尚处于"对象化"阶段,即把"院校研究"本身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大力开展"院校研究"研究.本文认为,"对象化"只能是我国院校研究的一个准备阶段,不应长期化,更不能领域化;我国院校研究的真正出路在于"制度化".只有通过制度化建设,把院校研究转变为我国大学工作的一个实践环节,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研究它自己"的目的,才能有效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实践化.  相似文献   

15.
以实证科学作为哲学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史上曾受到充分重视,并在一些比较教育学家们的努力下得以发展和完善。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后现代理论、批判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等又催生了质的研究方法,并逐渐被应用于比较教育研究领域,成为一种普遍趋势。本文在进一步梳理实证研究与质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教育技术的学科研究侧重从学科合法性、主体性、本土性、实践性等角度审视教育技术及其相关理论。而教育技术的领域研究则主要强调"问题研究"。学科研究和领域研究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缺少其中一方,有悖科学精神。学科研究与领域研究是教育技术对话和互补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课程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种范式,即科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整个20世纪,这两种范式此消彼长,在冲突与融合中共同促进了课程的发展。但长期以来,课程研究一直受到科学主义的影响,强调实证与客观,导致了见“物”不见“人”的偏向,而课程的文化研究的兴起,是人们对课程的科学研究暴露出的种种弊端进行反思与批判的结果,它强调定性的、理解的、现象学的方法,注重整体的和意义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加关注“人”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8.
19.
20.
大学教学的研究性与大学科研的教育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学本质上是进行以“研究高深学问”为原点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创造的人才培养,具有教学、科研等多种功能,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必须统一。统一的条件是大学教学的研究性与科研的教育性;而统一的基础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当前要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统一,使其更好地为大学的本质——培养人才服务。需要提倡探究式研究性的教学,培养创造性高素质人才,使大学科研回归本真的大学科研,凸显大学科研的教育价值,把无教育性、反教育性的科研排除在大学之外,真正把科研当作人才培养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