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王迎 《江西教育》2024,(19):90-92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震撼人心的传统文化,对培育儿童的爱国情怀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当主动做好活动设计、教学设计、资源开发等工作,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感知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文化宝库。有针对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发挥其道德育人和以文化人的思政教育价值。从教师、教学、教研三个维度去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策略,凸显其文化育人与文化传承的特殊作用,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政治功能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作为当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探讨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的一点一滴,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是让“立德树人”价值观得以更好发展的时代之需。“不忘本来,开辟未来”,唯有充分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才能优化丰富思想教育内容,在回应历史的呼声中谱好时代的乐声。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命脉,也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立足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从教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五个维度,阐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育人的实现路径,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课程体系的基础作用、教学资源的支撑作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以及实践教学的拓展作用,借此全力提高育人工作的效率效果。  相似文献   

6.
7.
初中语文课程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方面的教育,而传统文化知识也逐渐走入教师的视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从而培养出拥有高尚道德意识和健全人格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本文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挖掘地方课程育人元素,开发系列"传统文化润校园"德育地方课程,着眼于整体开发,强化课程体系构建,注重文化熏染,强化育人环境创设,着力探讨如何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同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创新思政教育理念,它的提出符合时代要求、关切人民所需,具有旺盛的活力与生命力。在正确把握"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探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及其具体的实践路径,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文明。在五千年历史演变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们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滋养,唤醒了中华儿女深层次的价值认同。在文化自信视野下,采取何种观念及举措推进传统文化发展、运用,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明确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地位、时代内涵、发展态度、弘扬路径,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中,能够夯实学生文化素养、丰富思政教育资源、锻造学生思想品格。在实践过程中,提取优秀文化基因,开展全方位的教育实践活动;运用网络媒体资源,构建丰富化的学习实践内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供针对性的思政实践指导,以推动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与思政课的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中医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论述了对中医和传统文化促进立德树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点阐述了甘肃中医学院在立德树人上发挥中医传统文化作用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列举当前基础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的前提下,细致地分析了其中问题存在的深层次缘由,从学术层面提出了科学辨析国学经典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两者间基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的学术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从专家的成果研究和行家的实验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旨在提升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工作品级的措施探究,对强化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工作,促进用好民族文化资源,优化"四个自信"教育效能的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篇幅所限,本文分上下两部分展开,上篇以问题和缘由的分析为主,下篇以改进措施的探究为主。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以往的教学中,仅考虑对应知识点的讲解,未考虑到挖掘并融入所蕴含的相关思政元素。针对上述问题,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指引,结合课程自身特点,进行了“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的初步探索。主要从课程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课程知识点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实验环节设计、课程考核诚信宣传四个方面展开探索,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依托于文字、语言,而语文学科教授的知识是关于这些内容的,所以在传承、传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授上,导致学生只能学习到知识,理解不了文章的内涵、深意,也没办法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从含义、意义、原则、策略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探究。  相似文献   

15.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个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之一,教师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努力挖掘技术教育元素,将其落实到教学中;利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翼”结构,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路径,打破课内与课外、技术与人文的界限,开发“技术+文学”“技术+文物”“技术+建筑”“技术+工程”系列的具有技术色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从实现方式和策略上,设计“明晰原理,情境融入”“滋养品格,多角度解读”“模仿制作,经典工艺传承”“承陈出新,文化附加”等多种方式和策略,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提升,将浓郁的文化底蕴融入技术活动,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的传统音乐文化课程做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主战场”,如何挖掘思政资源,坚守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在思政探究中发挥专业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尤为重要。在传统音乐课教学中,构建“三位一体”的音乐课程思政模式,以期对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音乐文化思政课程模式创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和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合”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和合”思想之“四观”的引领下,作者结合多年高校辅导员工作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研究,将“四观”合理微观化为“人心和善的基本道德观、和而不同的包容人际观、义利合一的合理竞争观、协和万邦的正确集体观”,并提出微观化后“四观”之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方式及实践方法。在理论与实务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19.
语文学科的属性决定了它与思政教育共同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中职语文教材以及中职语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有很多名篇佳作、感人故事、英雄事迹等,无不包含着岁月积淀、人文情怀、美好品质、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中职语文课程的实施者,有必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语文课程的设计之中,让中职语文老师成为中职学生坚定信念、锤炼品格、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领航者。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日常获取各种信息更容易,这也对高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和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宗旨,借力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混合式教学、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方式等教改措施,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立德树人思想与培养信息化人才有机结合的德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