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背景下,随着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进行,留守儿童作为教育扶贫的一大弱势群体,其家庭教育现存在父母角色作用缺位、祖辈教育能力不足、资助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并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感缺失、品德丢失以及负担过重。通过学校帮扶、社会扶持、政府精准扶贫寻求脱贫路径,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主体共同构建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精准扶贫格局,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致力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早日成功脱贫。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在精神世界方面,班级德育可以使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使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爱和温暖、避免不健康的心理;在现实世界里,班级德育能促使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集体成长环境;班级德育还能引导留守儿童从网络文化中的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3.
社会在高速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了双提升,因此解决乡村留守儿童问题就显得更加迫在眉睫。当前国家的政策也越来越倾斜于这样的特殊群体,正在积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服务。本文将从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属性方面阐述当前乡村留守儿童在文化生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的问题目前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出现各方面发育缺失的现象,进而影响了他们心理、学习、道德等方面的发展。所以,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策略进行简要探讨,希望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2016年"两会"期间,委员、代表提出了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诸多建议,包括学制、招考、教育扶贫、留守儿童、职业教育、民办学校、教育信息化、校园足球、教育彩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内容,农村教育和留守儿童是讨论的重点与热点话题之一,具体涉及农村教育扶贫和精准资助的问题、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提升的问题、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安全健康的问题、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支持计划"落实的问题等方面。为了深入宣传"两会"精神,推进"两会"精神的学习与落实,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本期刊发徐兆宏校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需要"精准"发力》一文,以飨诸位读者。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产生的特殊群体,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对象。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对农村留守儿童"五位一体"教育精准扶贫是扶心教育、扶志教育、扶德教育、扶智教育和扶技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精准帮扶体系,旨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通过对西部连片特困地区陕西省域5县32所乡村学校1051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呈现分化倾向,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志气、道德、学业和技能等方面发展状态良好,但同时还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需要给予关注和引导。农村学校需要整合师资队伍、采取多样化的帮扶方式、实施个性化的帮扶方法和创新帮扶实践体系,以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五位一体"教育精准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逃避不了的阵痛,留守儿童的悲剧故事一次次激起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舆论热浪。2017年,《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发布,意见中明确指出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为贫困群众提供心理疏导、精神关爱等社会服务的新兴力量,相关政府部门支持实施一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关爱示范项目,帮助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8.
论乡村文化变迁中的留守儿童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宾学院学报》2015,(7):17-25
经济大发展带来的人口大流动使"留守儿童"成为学界长期关注的焦点。城市文化的"入侵"和乡村文化重构的滞后在导致乡村文化教育功能式微的同时加剧了留守儿童的"问题化":文化异质化导致留守儿童对乡村文化产生抵触心理;人口空心化导致留守儿童权益的弱化和教育的难以为继;学校教育的城市化加剧留守儿童对乡村文化的排斥心理;精神生活和价值观念的丰富和多元化严重冲击乡村文化秩序。基于此,改善乡村人口结构,重构乡村本土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认同,推动乡村教育再回归,不仅有利于乡村本土文化的复归,更有利于矫正留守的儿童偏差行为,为留守儿童建构起良好的生活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2):13-14
现如今,乡村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由于很多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很多乡村儿童的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来增加家庭的收入来源,使得很多乡村儿童逐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培养与爱护,在身体、心理等方面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乡村儿童生活与教育现状进行具体的研究,通过对乡村儿童学习现状的具体分析,引导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关注乡村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共同努力来帮助乡村儿童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为乡村儿童的成长与成才塑造良好的环境,切实推动农村孩子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0.
我校在一个粤东山区的县城,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占全校比例的13%,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有较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原因使他们出现较多的成长问题,特别是在心理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悲观、疑虑、妒嫉、逆反和极端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闽南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国家重大需求,发挥区位优势和办学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与乡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三项工作有机衔接,实施协同支教、乡村教师专项培养、留守儿童精准帮扶和留守儿童关爱教育资源共建等四项计划,推进乡村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效地培养了师范生的乡土情怀、责任意识和教育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留守儿童正处于一个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爱护,而在得不到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时,就会阻碍身心健康成长。体育锻炼,不仅有益于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也非常明显,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因家庭不平衡等因素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教师应重视体育锻炼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培养留守儿童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逐步将这些精神和品质逐步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真正走出自己心中的"围城"。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生活迷失与精神空虚等现象,这决定了重构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势在必行。乡村教师在引导留守儿童重构精神生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多重责任,主要涉及教育性、道德性、公共性、监护性和创造性等责任向度。乡村教师引领留守儿童重构精神生活的责任实现,需要增强精神价值自觉的责任认知,培植心理呵护自爱的责任情感,形塑个人道德自律的责任意识,强化个体教育自省的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14.
从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出现,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留守儿童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特别是情感缺失问题尤为突出,孤独、委屈、忧郁、冷漠和自卑感等问题突现,解决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使他们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得以健康成长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化成长、坚持扶智与扶志并行是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成就动机反映个体追求成功的内部驱动力,是落实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的着力点。媒介作为个体生态环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成就动机的培育过程。鉴于此,对西部某地区抽取1417名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验证假设模型,解析大众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是大众媒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成就动机的中介变量,且“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呈现链式中介效应;农村留守儿童媒介接触行为通过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显著负向影响其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和个我取向成就动机;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直接显著正向影响其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此外,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通过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其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和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据此,对这一机制形成的内因进行了剖析,并从数据驱动干预、媒介环境净化及媒介素养培育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期驱动留守儿童成就动机良性发展、促进儿童成长与角色塑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因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呵护,使得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情感归属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必须引起留守儿童父母、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探讨,期望对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30年来唯经济论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和以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为表征的发展模式引发了农村人口流动深化、城乡教育政策剧烈调整、农村社会衰落等多重变迁后果,也使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生态更加恶劣。在家庭层面,劳动力流动的代际更替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深远;在学校层面,农村教育的衰败与城市化取向使留守儿童的成长空间进一步恶化;在社区层面,城乡快速变迁中的乡村价值失范加剧留守儿童的成长风险。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大龄留守儿童与后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留守女童和困境留守儿童面临更为突出的成长困境。本文结合四川、河南等地社区实地调查中的案例发现,由点及面地论述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伴随发展变迁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并对社会变迁背后的发展主义思维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常年远离父母,缺少亲情关爱,使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孤独和无奈,成长的路上缺少爱的关注与引导,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严重不利。各级政府和组织都要关心留守儿童,从法律,经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满足儿童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19.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脱贫地区乡村儿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但是,目前脱贫地区乡村儿童家庭家教家风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课题组在脱贫地区开展的乡村儿童家庭家教家风状况调查,聚焦脱贫地区乡村儿童家庭家教家风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经济、社会、家庭和社会支持方面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新时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当代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不得不在短期或长期时间内失去了直接监护人,由在家的老人或亲戚来照管.了解并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而现实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残缺不全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亲子关系的疏远,亲子互动的减少是其家庭教养结构的主要特征.这种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家庭教养结构,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难以弥补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娇惯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加上父母不在家,长期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他们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小孩看成"心肝宝贝",对他们过分溺爱,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要好、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