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英语专业课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以“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设计和实施立体多元的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使语言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效结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由于没有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既有利于促进该课程教学改革,也有利于培养具有较高哲学素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在融合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也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教育。  相似文献   

3.
有机化学是化学类相关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有机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等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培养社会责任感,实现教书与育人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育模式不断进行改革,现如今提倡"三全育人"的教育模式,思政课程也逐渐向课程思政方向转变。我国高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培养国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也应该贯彻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将课程思政与其他各门具体学科课程教学结合起来。英语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应该坚持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教育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英语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反复强调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教师的教书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探讨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策略以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在重视大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挖掘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辨力,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制度自信的启蒙教育。《政治生活》教材为制度自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的实际、学生的学情加以深入挖掘、主动开发。思想政治课堂是培养制度自信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坚定自身信念,通过思想政治课堂,将信念之火播种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需要经过感知、领悟与内化等基本环节的主体性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嵌入"到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环节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与课程教学的时效性。这就需要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在理论教学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诠释,在案例教学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熏陶,在实践环节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时代感召力。  相似文献   

8.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主要向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传授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应用与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和自动化生产线调试的能力。工业机器人技术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现代制造业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想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还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让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0.
课堂思想政治是将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高校育才育德的必要途径。针对“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在讲授先进制造技术基本理论知识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将助力破解“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激励学生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高考中主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的是否有效及高效问题.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经过老师的引领及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训练检测达到巩固,最后经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拓展达到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以人为本” ,是既相对于“神”又相对于“物”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社会价值的根本和衡量一切问题的根本。对于“以民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以民为本” ,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民为本” ,是既把人民群众视为手段 ,更把人民群众视为目的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相似文献   

13.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6.
1从"碳化"与"炭化"的混沌说起高中化学历来有蔗糖与浓H2SO4反应的教学演示试验。教学中很难讲清楚两个问题:①反应是生成黑色的炭,还是生成黑色的碳?②反应过程是称"炭化",还是"碳化"?读者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不值一议的钻牛角尖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广大化学教师彼此都心照不宣而  相似文献   

17.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策学"与科举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策学"之名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个比"科举学"出现得更早的古老的词语.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策学"与中国科举史相始终,曾经盛行过一千三百年.古代的"策学"就是准备应对经学、史学和百科知识考试的一门专学,是指备考科举中的策问而出现的专门之学.清代"策学"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不仅"策学"文献种类繁多、发行量大,而且推陈出新,到晚清时期,还出现许多以西学或自然科学为内容的"策学"著作."策学"文献对研究当时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其考试内容有直接的价值,从策问题目和对策内容往往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关注的重点、政治方向和文风的变迁,并为研究当时学术和文化提供一种特别的史料."策学"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将从一个方面促使科举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20.
"I"and"We"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