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朋友说,他一生所经受的最大磨难,所面临的最大一个坎儿,不是父亲生病和去世,不是心爱的人离去,也不是有段时间在单位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更不是那笔数额巨大的金钱损失,而是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得接受一件事——自己在写作上并无才能,甚至应当及时放弃. 他出生在小康之家,幼年时,他的父亲母亲、叔叔舅舅就教他背诵唐诗宋词;小学里,他的作文屡屡得奖,甚至还被选进《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中学时,他开始写诗,写散文,还创办了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文学社,办起了一本校园文学杂志,从手抄到油印再到铅印,全是他一手促成;考大学,当然要报考中文系,为了在他的分数所达到的范围里选择有中文系的学校,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更好的学校;大学里,他开始在纯文学杂志上发表诗歌和小说;大学毕业,他没有接着考研,因为他坚信自己能靠写作“写出来”.  相似文献   

2.
我深信,父亲所拍影片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它们一直是纯粹娱乐性的。他为了观众拍影片,观众是他首先要考虑的。在他的影片里,每个观众都能找到自己所期望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从小到大,他一直是个很浮躁的人.凡事在他眼中,说得头头是道,轮到付出行动时,他就落后了. 父亲说他是个蹉跎满志、好高骛远的人.他不服气,总是和父亲争论自己十足的理由.但是,不管如何争论,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是让父亲惟一感到欣慰的一点理由. 高三那年,他告诉父亲说自己一定能够考上一所非常不错的大学,您就等着拿钱吧.父亲疑惑地问他:"你有这么大的把握?成绩如何?"他信誓旦旦地向父亲许诺,非复旦大学不上,你要相信你儿子才对.于是,父亲不再说什么.父亲知道他的成绩考复旦,问题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4.
在我八九岁的时候,父亲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不出手的懦夫,他不是英雄。那时候,我经常跟哥哥打架。每当我们兄弟俩发生冲突的时候,父亲就坐在一旁静静地看。他常常跟我和哥哥说到一句话:"打还是不打?主动权在自己手上。你必须学会选择。"我觉得父亲简直不可理喻。他是我们的父亲,他应该做些什么,而不是说些老掉牙的陈词滥调。  相似文献   

5.
《云南教育》2008,(16):31-32
为了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张正和老师扎根祥云二中这片土地上,不计得失、不计名利。他或许不是一位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但却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了教育事业,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6.
他是一个从小就喜欢美术的孩子,最大的理想,就是能成为一名画家,但高考的时候,他没能考进艺术院校,而是进了一所工科学校,但他并没有放弃当画家的梦想,四年大学生活,他在学习之余努力学习美术,以期将来能成为画家。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托关系在家乡的县城为他安排了一份工作,虽不是太好的单位,但保证生活还是没问题的。但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因为他自信自己用不了多久就能画出名堂来,他打算用画画儿来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7.
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在将来留给我一笔可观的财产;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用自己的权势为我铺平今后的道路;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使我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我的父亲不是百万富翁,不是政府要员,不是艺坛名流……他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要感谢他,因为他教会了我如何书写“人”。“做人要永往直前,永远不倒下。”父亲说。父亲在家中是老大,过早地负担起了家中的重任,他惟一的希望就是能考上好学校,早点减轻家中的负担。文革时,爷爷的“右派”帽子使得父亲不得不去“上山下乡”,那时的他只能望着高中…  相似文献   

8.
周莹 《中华家教》2013,(Z1):76-77
从小到大,他一直是个很浮躁的人。凡事在他眼中,说得头头是道,轮到付出行动时,他就落后了。父亲说他是个蹉跎满志、好高骛远的人。他不服气,总是和父亲争论自己十足的理由。但是,不管如何争论,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是让父亲惟一感到欣慰的一点理由。高三那年,他告诉父亲说自己一定能够考上一所非常不错的  相似文献   

9.
有人请美国职业篮球协会最佳新秀杰森·吉德谈谈自己的成功历程.吉德介绍,小时候,父亲常常带他去打保龄球.那时候,他打得不好,却总是找借口解释自己为什么打不好,而不是去找真正的原因.父亲对吉德说:"别再找借口了,这不是理由.你保龄球打得不好是因为你不练习."吉德说,父亲说得对,因为借口不能帮助他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从那以后,他发现自己的缺点,便努力改正,绝对不找借口搪塞.  相似文献   

10.
父亲不是个受人尊重的人,一直不是。这跟他目不识丁无关.七十岁往上的乡下老头儿.认得字的可以用“罕见”来形容。父亲一辈子跟文化沾边的事只有两样。一是大集体时每年年底在超支单上签上自己名字.为这个不算长脸的事。父亲花了三天时间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一个字花一天工夫。  相似文献   

11.
流泪的谎言     
他一直恨父亲,直到父亲去世。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父亲对他却最严厉。他又逃学了,老师找上门来,父亲铁青着脸,一脚把他踹到地上。“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你不是我亲生的,否则我今天就废了你!”他从此断定,他不是亲生父亲。那年高考,父亲给他签订协议,说如果他考不上大学就不会再供他。他极不情愿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并按了手印,充满了对父亲的怨恨。最后的日子,他疯狂冲刺,然而还是因为基础太差而名落孙山。当父亲冷着脸把锄头塞给他时,他猛地把它扔得远远的:“你不供我,我也照样能上大学!”他头也不回地走了,不顾母亲的哭喊。第二天,村里就传…  相似文献   

12.
谈到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我想首先允许我回忆一下父亲对我的教育。可以说,我的成长受父亲影响很深,因此,要谈现在同样作为父亲的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自然离不开父亲曾经给过我的教育。我的父亲只是一个公司小职员。他的一生都很平淡,可以说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用现在的眼光看,他可能不算你们眼里那种成功的男人。但我父亲却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重要的人。他做每一件事,都很投入,仿佛这件事情就应该是他负责一样。我想,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大概就是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吧。您瞧,我不是独自一人来到了中国吗(笑)?所…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教诲     
张先成 《师道》2006,(9):54-54
教完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我便布置学生回忆与父亲的生活往事,然后写成一篇作文。看到学生们一个个沉思静想,沙沙写作,进入状态之后,我不由也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我与父亲不相见也两年有余了,最使我难忘的不是他的背影,而是他对我的教诲。我的父亲是个教师,却也是地道的农民。他教过的学生很多,也许有很多人在他的教育下改变了人生,这样身份的父亲令我敬重。然而,我所认识的父亲,却更是个走下三尺讲台的农民。教书之余,父亲还得包揽所有的农活。锄地耕田、插秧种豆、除草施肥、剪枝嫁接,父亲样样都在行。不仅如此,就连那些技术含量较…  相似文献   

14.
父亲     
父亲不是文人,写不成诗句,可我看得出,在他的心底燃烧着炽热的爱——对儿女的爱,但是他常常找不到方式来表达,所以他很不满足自己现在的样子。  相似文献   

15.
父亲不是个受人尊.重的人,一直不是。这跟他目不识丁无关,七十岁往上的乡下老头儿,认得字的可以用"罕见"来形容。父亲一辈子跟文化沾边的事只有两样。一是大集体时每年年底在超支单上签上自己名字,为这个不算长脸的事,父亲花了三天时间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一个字花一天工夫。把那些横撇竖捺绑架到一个方块里,对父亲来说,比耕田耙地轻松不到哪儿,父亲弄出了一身冷  相似文献   

16.
周礼 《当代职校生》2010,(12):37-37
舒飞是一个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少年。他的父亲是财政局的局长,母亲是一所重点中学的教师。尽管他有着令人羡慕的家庭环境,可是他却一点也不喜欢,相反他十分讨厌自己的家庭,讨厌自己的父母。父亲整日忙于工作和应酬,早出晚归,一天难得看到几回,更不要说带他去游乐场玩耍了。父亲在舒飞眼里只是一台可以源源不断地吐钱的机器。母亲是他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  相似文献   

17.
心有阳光     
父亲是名老工人,过几年就可以退休,谁知却遭遇下岗。父亲在工厂勉强待了两个月,总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只好回到了老家。父亲的心情差到了极点。他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在屋子里不是打桌子,就是敲板凳,还经常为一些不知名的小事和母亲发生口角。我知道父亲的苦衷。父亲一辈子也闲不住,他勤劳能干,车出来的零件既标准又好看,全厂人都尊敬他,一口一个“师傅”,喊得他心里发热。父亲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然而,时过境迁,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父亲连同他工作了近30年的工厂一道被闲置了。“五一”放假,我在…  相似文献   

18.
埃思的父亲是个建筑工程师.他整天忙的都是自己的工作。埃思的童年记忆里并没有多少父亲的印象,他觉得这是自己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并且他不希望这遗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现。圣诞节就要到了.他决定为他的两个女儿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平常女儿们最喜欢的就是听他读书.所以埃思决定为她们写一本书。他想这该是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19.
家教名言     
《家教世界》2009,(3):55-56
"一步二步三步,好!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好!一二一,一二一……"父亲这样在教孩子走路,朋友们说他是"开孩子们玩笑",父亲却回答:"老兄错了,这不是开玩笑,这  相似文献   

20.
晓川 《中华家教》2011,(1):40-41
达·芬奇的父亲:充分发展孩子的兴趣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