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师这样回答为什么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想作伟人,可我没有独特的见解,也不才华横溢;我想作伟人的妻子.可我又无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伟人作不成,伟人的妻子也做不成,那我还是培养伟人吧。所以我做了教师。”这位老师的话在幽默中道出了自己职业的理想。作为教师,我们都有着培养有用人才的梦想,而此路却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王庆君 《学子》2004,(7):25-26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所学校招聘老师,来了许多应聘者,有一位姑娘并不出众,却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曾经想做一个伟人,但没有成功,后来我又想做伟人的妻子,也已失败。但现在我想通了,我要做伟人的老师。结果她被录用了。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你不是伟人,但你可以成为伟人的老师,多么志远的理想。21世纪是一个需要开拓、充满生机的时代,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流、教育的主导。那么作为21世纪的年轻班主任我们应该具有创新的管理理念,完善的教育手段和赏识学生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为了那个美丽的梦想(演讲辞)于孝华朋友们:人总是爱做梦的。小的时候,我想做个伟人,慢慢地我知道,做伟人很难我缺少做伟人的睿智和气魄;于是我就想那就做个伟人的妻子吧,永远陪伴伟人,慢慢地我又知道,做伟人的妻子很难我缺少天生的丽质和机遇;于是我就想,那就...  相似文献   

4.
校园蒙太奇     
自知之明 招生办的同志问一个要报考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女技校生:“你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女生答道:“小时候,我曾立志作一个伟人;后来,我发现作伟人实在太困难了,便立志作伟人的妻子;现在,  相似文献   

5.
第四个理由     
当初是从多角度出发才在志愿表上填了师范的。看出自己大约当不了伟人,成为伟人的妻子也希望渺茫,所以想或许可做伟人的老师,等将来桃李满天下时嗅一嗅那芬芳也是很安慰的——这是一;当了许多年孩子之后,身体和智力测量一下都快达到成人水平,惟有心眼儿发育得不太健全,常被父母责  相似文献   

6.
最近,四岁的诺曼一而再,再而三地问我:“老师,我的妻子在哪里?”这问题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忙说:“等你长大了,就有妻子了。”“不嘛,老师,我就是想要妻子。”诺曼哭丧着脸,情绪有点激动,我一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搂搂他。但仔细一想,这段时间诺曼上幼儿园一直不开心,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一、字典杨太宁①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放学回家,一进门就给妻子下了一道“圣旨”:“老师要每个学生都买一本字典。”“二年级时不是买过了?”“老师说了,要买1998年新出版的。”望着孩子坚定不移执行老师指示精神的神情和妻子微笑中那种“唯命是从”的模样,我不禁感慨万千,想起三十多年前的一件有关字典的往事。  相似文献   

8.
悠悠师生万古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需要伟人,伟人需要老师。其实不仅伟人,任何人都需要老师;没有老师,个人不能成才,社会不能进步。当然,这里所说的老师是广义的,不一定在课堂上讲过课。我读了许多年书,老师是很多的。很惭愧,我至今仍碌碌无为,实在说不过去。不过老师的一些教诲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1936年,我在枫墅村上小学,第一个学期读的是私塾,一开头就背《论语》,第一句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一点不懂,也不敢问,反正背就是了。那时记性真好,不到一学期,居然背完了全部《论语》;而那时有人说,  相似文献   

9.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一位老师这样的一段叙述——一次。女儿问他:“爸爸。含情脉脉是什么意思?”这位老师看了看女儿说:“待会在饭桌上爸爸告诉你。”于是老师对妻子说:“我们待会用眼神告诉孩子含情脉脉的意思”。在饭桌旁老师和妻子像恋爱时一样充满深情地望着对方。女儿看了看高兴地说:“爸爸,我知道了,含情脉脉就是眼里充满爱意地望着对方。就像你和妈妈现在这样。”  相似文献   

10.
老师站在讲台上,讲着一篇叫《鲁班学艺》的课文。老师讲鲁班如何如何刻苦,如何如何努力,如何如何持之以恒,讲完后对着同学们说:“学完这篇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鲁班为什么能够成为著名的建筑师,成为伟人呢?”不到半分钟,一个小女生站了起来。她戴着一副大得可以遮住半边脸的眼镜,摇头晃脑地说:“学了《鲁班学艺》这篇课文,我深深地知道了做什么都要刻苦、努力,还要有毅力。这是成为伟人的基础。”“如果我们把鲁班学艺的精神用在学习上,我们也将会成为伟人。”一个小男孩紧随其后。接着又站起了好几名同学,他们的答案和上面两个同学的答案基…  相似文献   

11.
汪金友 《河北教育》2011,(11):48-48
这些年我做的最多的一种梦,就是回到校园。小学的教室,中学的宿舍,同学的身影,老师的笑脸,都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香甜无比,梦意盎然.有一次,竟然在梦中笑出声来:妻子问:“做了什么美梦,笑得这样开心?”我答:“上学,又一次上学,”几十年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2.
很遗憾,我没有机缘在自学考试的路上倘佯。但妻子是个自考生,作为自考生的“家属”,个中甘苦,也略知一二,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第三只眼”罢。妻子1982年毕业于地区卫生学校护士专业,参加工作便在县医院,从护士、护师,一直做到主管护师。参加高等护理自学考试时...  相似文献   

13.
女儿在加拿大上中学。一天妻子买了她喜欢吃的香蕉,不料女儿看到后,并没有像平时那样,迫不及待地忙着去吃,而是皱着眉头接过后说:“我不想吃。”“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感到奇怪。女儿迟疑了一会儿说:“看到香蕉就想起了体育老师做的实验。”我们好奇地问:“什么实验?”女儿有些脸红地说:“戴安全套。”我们一下明白了,老师肯定是在教授安全套使用方法时,用香蕉做了形象比喻和实践。说实话,对我这个已婚的中年人来说,听到女儿的述说也感到新奇和不好意思,但同时也为国外这种大胆直白赤露的教学形式感到佩服。我想起了国内这方面的教育,不要说…  相似文献   

14.
【本期主题】调剂之三十一,专业调剂:录取的另一条“保险带”2005年某省一理科考生,高考成绩610分,高出考生所在省本科一批控制线12分。志愿设想当咨询老师时,老师向我推荐了南开大学,理由有两个:一是南开这几年录取分数持续走高,2004年的录取线就高出本科一批控制线80多分,这样就可能导致很多高分考生不敢报考南开;二是在学校比我成绩高的考生中,很少有咨询南开的。老师觉得我可以一试。我也觉得老师分析得有道理,就接受了这一建议。但为了避免录取到不理想的专业,所以就不愿意“服从调剂”。志愿情况提前批:无。本科一批:第一院校志愿为南…  相似文献   

15.
笑话     
老妈莫尼卡:“琳达,我总搞不懂该怎么称呼老师的妻子,有时碰上了不打招呼真不好。”琳达:“我帮你想想。你姑父的妻子你如何称呼?”  相似文献   

16.
呼唤人性     
《山东教育》中学版 2000年第 9期刊登了《老师的“ BP”机》一文,文章大意是永强老师的妻子 (也是教师 )病重,为了不耽误课,关键时刻又能照顾妻子,永强老师借了传呼机。在课堂上,永强老师的 BP机响起的“嘀嘀”声曾一度引起学生的误解。当永强老师正在给学生上《最后一课》时,“嘀嘀”再次响起,他“看了看传呼机上汉显的内容,忍着眼泪,关上机子”,接着又用“洪亮的声音”讲课。后来,学生们得知永强老师的妻子的传呼内容是“我不行了,上好你的课,永强,别了 !”   最初,读过此文后,我胸中产生些许感动,多好的两位老师啊…  相似文献   

17.
监考咏叹调     
今天又监考高二(二)班。昨日考生企图作弊蠢蠢欲动的神情犹在眼前:虽然我睁大眼睛,有的放矢,各个击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但还是有人得逞,一次再次。我怒从中来,只好没收了H的试卷作为警戒。考生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我,我好尴尬,仿佛做了错事的是我自己。难怪很多老师都乐意上课而不愿意监考,因为监考真的好累!“同学们,我在这里强调一下考试纪律。”我停了停,有的考生不以为然,仍然在叽叽喳喳。我提高了嗓门:“有的同学在考试中抱侥幸心理,采用违反纪律的方式达到及格目的。其实,我也替一些同学着急,甚至希望有神力相助,可惜我做不到。我…  相似文献   

18.
第四个理由     
当初是从多角度出发才在志愿表上填了师范的.看出自己大约当不了伟人,成为伟人的妻子也希望渺茫,所以想或许可做伟人的老师,等将来桃李满天下时嗅一嗅那芬芳也是很安慰的--这是一;当了许多年孩子之后,身体和智力测量一下都快达到成人水平,惟有心眼儿发育得不太健全,常被父母责备单纯得发傻,以后到复杂叵测的社会中恐怕会被弄得伤痕累累,当老师,整天跟纯洁的孩子打交道就无此忧虑--这是二;老师平日工作辛苦一点,但是每年最冷和最热的季节里各有一个诱人的假期,可以拿来打工、旅游,体验别种生活,记录事情心情,拓展人生宽度--这是三……没考虑过的第四个理由是别人根据现实的客观存在挖掘出来的.先看看这些或耳闻或亲见让我很别扭很屈辱很难过的真实事例吧.……  相似文献   

19.
呼唤人性     
晓新 《山东教育》2001,(1):110-111
《山东教育》中学版2000年第9期刊登了《老师的“BP”机》一文,文章大意是永强老师的妻子(也是教师)病重,为了不耽误课,关键时刻又能照顾妻子,永强老师借了传呼机:在课堂上,永强老师的BP机响起的“嘀嘀”声曾一度引起学生的误解。当永强老师正在给学生上《最后一课》时,“嘀嘀”再次响起,他“看了看传呼机上汉显的内容,忍着眼泪,关上机子”,接着又用“洪亮的声音”讲课。后来,学生们得知永强老师的妻子的传呼内容是“我不行了,上好你的课,永强,别了!”  相似文献   

20.
微言·微博     
《第二课堂(小学)》2011,(9):128-128
阅卷老师,你给我多少分,我就祝你活到多少岁! ——江苏一考生在今年高考作文中如此“恶搞”,让阅卷老师哭笑不得(湖北赵自力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