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告的文体风格和其特殊功能决定了广告翻译的特殊性,传统翻译标准“忠实”“对等”显然不能适应商业广告翻译手法的灵活性,无法解释广告翻译中必要的调整、删减或改写等现象。“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将译文的预期目的置于翻译的首要位置,为商业广告中译者灵活运用翻译方法、选择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在对翻译中的目的论理论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目的论对广告翻译的意义,然后从删译、增译和改译三个方面探讨了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对商业广告翻译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的文体风格和其特殊功能决定了广告翻译的特殊性,传统翻译标准“忠实”“对等”显然不能适应商业广告翻译手法的灵活性,无法解释广告翻译中必要的调整、删减或改写等现象。“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将译文的预期目的置于翻译的首要位置,为商业广告中译者灵活运用翻译方法、选择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如果说目的论对各类文体翻译的普遍适合性还有待探讨的话,那么对于交际目的明确的商业广告的翻译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漆艳华 《海外英语》2013,(7X):124-125
目的论注重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交际功能。商业广告具有简洁、准确、生动的特点。英语商业广告在翻译成汉语时,其特点有直译、多四字词语,多对称形式、增译、押韵、重复等翻译策略,以使翻译文本既具有广告效应,又遵循中国语言文化中的表达习惯。商业广告的目的在于用最少的词汇传递给消费者最多的信息量,并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目的论为英语商业广告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功能主义“目的论”角度讨论汉英广告翻译。传统翻译标准“忠实”、“对等”显然不能适应商业广告翻译手法的灵活。“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将译文的预期目的置于翻译的首要位置,为商业广告中译者灵活运用翻译方法、选择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给广告翻译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功能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是翻译者首先需要思量的问题,而不同的需求,也使得翻译的策略和手段大相径庭。在功能目的论前提下,在军事术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大多采用了字面翻译和注释性翻译。  相似文献   

6.
广告语篇是典型的信息型和号召型/祈使型文本,兼具信息传递和劝说消费者的功能,因此广告翻译要兼顾这两大功能,以实现广告译文的预期目的。功能目的论为广告译文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可行途径。译者在广告翻译中通过补充说明、删节、改写和文化意象转换等手段,可实现广告在译语环境中推销产品或服务、劝说消费者购买的最终目的。故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在理论上了解商业广告翻译的运作机制,对广告翻译实践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翻译学者对商业广告翻译进行了一些探讨,然而对商业广告翻译原则、策略等问题的动因论证似乎重视不足。如果以影响商业广告翻译的两个重要因素——文本类型和文本功能为切入点,运用功能派翻译理论来剖析商业广告翻译的动因,可能会对商业广告翻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概述功能翻译理论在西方翻译界兴起.功能派提倡的功能目的翻译论旨在于翻译应该基于以译文和译文读者的反应来进行翻译,而不是依据传统理论中的翻译应以原文和原文读者的反应进行.可以说,目的论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从另一个新的角度来进行翻译研究.现对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包括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目的论法则、翻译原则、核心内容以及目的论产生的贡献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9.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新的西方翻译理论,它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种.目的论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转向,即由原来的以语言学理论及侧重形式的理论为主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理论.本文旨在讨论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并通过例子强调: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译文潜在的功能及目的.  相似文献   

10.
德国功能派翻译创立了功能目的论,以目的为第一原则,把翻译活动置于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进行考察。翻译目的论为旅游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以翻译理论目的论为指导,分析《江苏导游》所涉及的南京旅游景点介绍的汉英翻译,探究如何准确传达旅游信息,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吕春敏 《考试周刊》2012,(27):20-20
随着功能翻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功能翻译理论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学派之一。以汉斯.弗米尔为代表人物的目的论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因此,目的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作者以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对于《尖尖的枞树之乡》的翻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其核心是"目的论"。对目的论的评价有褒有贬,在批评的声音中颇具代表性的是:功能派理论不适用于文学翻译。通过比较分析《红楼梦》中"护官符"的两种译文对此批评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文学翻译中运用目的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德国翻译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实现了翻译理论从静态的语言翻译向动态的功能翻译的转化。其中的目的论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必要从译语读者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做出适当的表达,达到交际的目的。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其对实用翻译的指导作用分析,强调功能主义学派目的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性法则与化妆品说明书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它认为翻译的实质是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目的论的首要法则"目的性法则"认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文本以目的论为依据,认为化妆品说明书的翻译应遵循目的性法则,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论为主导的德国功能主义理论是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用目的论指导旅游资料文本英译可以有效地解决翻译中出现的难题,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在目的论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对浙西南地区的旅游资料文本进行了分析,提出应根据语言文本的特性及其功能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周晓寒 《考试周刊》2010,(43):36-37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的核心理论。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对《大卫·科波菲尔》部分段落的三个中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并从翻译目的、连贯法则、忠实法则方面简单探讨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王瑜琳 《海外英语》2012,(9):188-189
目的论作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外宣资料的翻译,实现预设的翻译目的,有着十分积极的理论意义。该文结合目的论,根据目的论的三原则,具体阐述广州亚运会外宣材料中译者为达到翻译目的而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介绍目的论的内容及特点,分析了广告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角度分析广告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卢贞媛 《海外英语》2011,(10):208-209
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最重要理论。该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董秋斯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直译"方法的原因,以帮助人们对董秋斯的翻译方法做出公正地评价。  相似文献   

20.
功能翻译可以指以"目的论"为代表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也可以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本框架建立的功能翻译理论。本文将以目的论为翻译过程的根本原则前提下,从概念、语篇和人际三个层面来讨论功能翻译理论在广告翻译语篇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