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刚走进教室,告状的便就纷至沓来。第一个王小玉,第二个陈秀美,第三个丁维丽,共同的心声是一个——"他踩了我的脚丫,一脚两脚三脚四脚,疼死我了!"最后小玉还大叫起来:"班长,赶紧换  相似文献   

2.
刘鹗的《明湖居听书》,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不朽的经典之作。它和白居易的诗篇《琵琶行》一样,凭借作者文艺修养的扎实功底、对音乐的精微体察以及娴熟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为广大读者创造了一个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艺术空间,令人耳目俱新,称赏留连不已。在集体备课时,我发现大家一律将目光聚焦在直接表现王小玉说书过程和精湛技艺的七、八两段,也能充分认识琴师和黑妞对主角的陪衬作用,以及五、  相似文献   

3.
“梦湘先生”实有其人江苏金坛市华罗庚中学张放《明湖居听书》一文,写至文末,评品王小玉(白妞)说书技艺,引出了一位不到三十岁湖南口音的青年“梦湘先生”的评溶: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尚不过瘾,倒是“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两字下得妙!刘鹗《老残游记》虽...  相似文献   

4.
《绝唱》是刘鄂《老残游记》中最精彩的选段。之所以精彩,除了作者清新生动的文笔,细腻深刻的描写,恰当而又联想丰富的比喻之外,作者主要采用了层层衬托叶扶花,步步铺垫星烘月的手法,让读者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仿佛我们都亲身感受了一次王小玉的“绝唱”。  相似文献   

5.
郭志明 《农村教育》2002,(12):59-60
对学生来说,语文老师应该是魅力无限的。当老师来到教室,当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语文老师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的中心,具有无限的引力。这种魅力,如果用“定格”手法形容,就像清代刘鹗《明湖居听书》(《老残游记》片断)描绘的说书艺人王小玉一样,往台上一站,眼睛向台下一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相似文献   

6.
《明湖居听书》节选自刘鹗的长篇小说《老残游记》的第二回,课文描写了当时著名曲艺艺人王小玉的演唱技艺。《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诗作描述了琵琶女的弹奏技艺。两篇课文一为小说,一为诗歌,但在描写音乐艺术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可谓“曲异”而...  相似文献   

7.
又将鼓捶子轻轻地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玉,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院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刘鹗《老残游记》  相似文献   

8.
又将鼓捶子轻轻地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玉,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  相似文献   

9.
《老残游记》是清末小说家刘鹗以“洪(鸿)都百炼生”为笔名写的一部章回小说,《明湖居听书》(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四册)是其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它写的是江湖医生老残游历途中在明湖居听民间艺人白妞(王小玉)姊妹说唱山东梨花大鼓一事,作者盛赞美人“绝调”,称道白妞精湛的表演艺术。无独有偶,现代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10.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写人记事常用的手法之一。它是一种正面写尽,荡开笔墨,换一个角度,间接再写的一种描写方法。这种烘托的方法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天地,读者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补充、丰富描写对象,达到“未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纵览中学语文课文,侧面描写有多种类型:(一)正衬式侧面描写用同类事物或人物正面衬托所要写的事物或人物,是谓正衬式侧面描写。此法犹如古人所云“水涨船高船更高”。例如高中第四册课文《明湖居听书》,为了刻划民间艺人“白妞”王小玉形象,用其同类(徒弟)“琴师”、“黑妞”…  相似文献   

11.
在学生心目中,语文教师应该是魅力无限、光芒四射的,这种魅力,就像清代刘鹗《明湖居听书》中描绘的说艺人王小玉一样,往台上一站,眼睛向台下一盼,"满园子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那么,这种魅力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呢?笔者认为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称颂刘鹗的《老残游记》“叙景状物,时有可观”。的确,这部小说在文学艺术上很有值得借签的地方。譬如选入中学语文今年秋季教材的《明湖居听书》一节,写王小玉亦即白妞唱大鼓,读了之后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为什么会有这样好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写的是江湖艺人白妞王小玉的高超演技。文中多用“侧面描写”之法,收到“烘云托月”,“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一、以琴师、黑妞“正衬”白妞小说为塑造白妞形象,先引出琴师、黑妞,以他们演技之高来正面衬托白妞的演技,是谓“正衬式”侧面描写。琴师虽其貌不扬,但琴声“抑扬顿挫、人耳动心”“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黑妞唱得更是“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观众皆“以为观止”。甚至还写到台下观众竟以为“黑妞”即白妞。…  相似文献   

14.
这篇课文选自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据认为是作者自写的《原评》中说:“王小玉说书,为声色绝调,百炼生(刘鹗的化名)著书,为文章绝调。”双“绝调”的说法当然有些过分其辞——无论“声色”或“文章”,其艺术成就尚未超过白居易的《琵琶行》。更难说后人一定不及了。——但在《老残  相似文献   

15.
〔范文A〕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刘鹗:《老残游记》〔赏析〕这是晚清刘鄂的小说《老残游记》中对一个说书女艺人的描写,突出了这位女艺术家的眼睛。这位姑娘并不是十分美丽,在这一段前面写她“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这在写作上叫欲扬先抑,所以后面一连用了四个比喻,把她那双能说话的眼睛…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21日,本刊编輯部邀請天津市部分高中学生开了一次座談会,請他們談談学习历史課的体会和意見。参加座談会的有天津市女四中岳宝珠、田征、王宝茹,女六中王天鑾、张云灿、馬雪花,三十四中王小玉、郑开宜、李森,三十五中彭利、刘福东、张通福,四十一中孔德亮等十三位同学。  相似文献   

17.
经过修订后的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在注释上有了一些改进,但也还留下了一些未尽如人意的瘕疵,下面略举数例加以说明,与编者及同行商榷,亦希望得到训诂专家们的指正。例证之一,不顾语境,造成错误。高中四册《明湖居听书》写王小玉说书的高超技艺,末节有这么两句:“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相似文献   

18.
作画之人谁都知道“画留三分白”的道理,作为一种艺术规律,空白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能调动人们丰富的想象。使读者能很好地参与到作品之中,进行阅读再创造。高中语文课文中的许多文章同样具有空白美。在《明湖居听书》中,写王小玉唱声“约有两三分钟之久”的停顿,让听众有充裕的时  相似文献   

19.
学戏与执导     
“聪明戏子蠢道士”,说的是道士做斋打醮眼睛自始至终未曾离开过简板上的“经”。身子机械地扭动,口中似唱非唱,毫无生气;戏子则不同,要求白科唱样样精。能准确无误地背下台词,在心领神会的基础上,字正腔圆地白,恰到好处地做,不温不火地唱,以引起观众情感共鸣。《明湖居听书》中的那个王小玉,说书雅俗共赏,吸引着各阶层的男女。济南兴起盛况空前的“白妞热”,可见聪明戏子的艺术魅力。 不久前,笔者听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学术报告,如坐  相似文献   

20.
刘鹗《明湖居听书》(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描述了白妞在明湖居说大鼓书的全过程。这位白妞系真人真事。她原名王小玉,山东廪丘人,约生于清同治初年。凫道人《旧学盒笔记》(署义洲李氏丛刊,1916年木刻本)《红妆柳敬亭》条记:“光绪初年,历城有黑妞、白妞姊妹。能唱贾凫西鼓儿词。尝奏技于明湖居,倾动一时。”白妞唱的“贾凫西鼓儿词”,指《木皮散人鼓词》。贾凫西是明末鼓词作家,名应宠,字思退,山东曲阜人。明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