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中的一个重要的次类。扬州话时间副词在句法功能、语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扬州方言中典型的时间副词有:原将、可曾、老、忙、不时等等。扬州话时间系统中时制一般由时间名词或短语,即词汇成分来表现;其次,扬州话还通过语法成分来表现时制和时态,提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事件所处的变化阶段,这经常通过在谓语动词的前后附加成分来表达。根据张宜生对时间副词所作的层级分类,扬州话时间副词中表现副词最多,表频副词次之,表序副词最少。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一个被研究了千百年的老话题,现在,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为隐喻带来了新的生机,隐喻认知理论逐步被接受。而"山"、"海"在俄汉英文化中被用做隐喻的认知方式是相似的,这对于学习者来说能够更加容易地学习和理解汉俄英三种文化。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可以很好地用来解释各种方位词及其意象图式投射在其它语域上的隐喻机制。本文依据隐喻理论,首先描述了"来"和"去"的动态空间,然后通过意象图式对其在时间域和数量域上的隐喻机制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穷尽调查<诗经·国风>中共230个"其"字用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其" 的用法."其"作实词时主要用作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在句首可用作定语和主语,在句中可作修饰名词的定语,也可作兼语;作副词可作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其"作虚词时主要用作助词和语气词:作助词时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形式;作语气词只两例,并且是同一句的重复.  相似文献   

5.
语言中语义的演变常常有隐喻思维的推动,基于"里/外"关系的容器式隐喻就是方位词"里"语义历时演变的主要原因。在这种容器式隐喻认知思维的推动下,方位词"里"的语义从表示具体空间范围以内到表示抽象空间范围以内,直至表示时间范围之内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副词"就"和"才"是否可以与句尾语气助词"了"共现的现象进行了考察,发现了副词"就"与"了"共现的现象比"才"与"了"共现的现象出现得更加频繁。从时间方面考虑,是由于"就"表示一个事件的实际发生时间早于预期的时间,可以和"了"共现,而"才"则表示一个事件实际发生的时间晚于预期时间,故不能共现;从语气方面考虑,"就"多用来表示肯定的语气,常与"了"共现,而"才"则用来强调确定的语气,较"了"所表达的肯定语气更加强烈,故不能共现。  相似文献   

7.
从语法功能的角度划分可以把应县方言的副词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时间副词等六大类,体现了应县方言副词的性状、特点、功能、语义和用法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副词"都"含"表总括,表程度,表时间,表确定、强调语气,表疑问、反诘语气"等5个小类。在句子中修饰谓词性成分,当状语。总括类副词"都"使用频率最高,以语义前指为常态;语义后指的语例很少,此类句子中的"都"除了表总括外往往还兼表强调语气。  相似文献   

9.
东北方言口语中的常用副词"老"和"贼"在语感上极尽相似,很多场合下可以相互替换,但根据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不可能出现两个全完一致的词汇,本文旨在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在长春市一地对两者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描写与对比分析,找出两者根源和本质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副词的连体用法是副词的"特殊的、二次的特征"。有学者也提到,可受程度副词修饰的体言有表示方向、距离、关系、数量等的意思,包含状态性和动作性。本文以程度副词「かなり」为例,将其分为单纯表示"程度"及可以表示"数·量"两类来探讨可受其修饰的名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毫"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它具有量词和副词两种词性,而其本身是表示名词"毛"的意思,本文将从历时的角度探讨"毫"是如何从名词变为量词和副词的,并对名词、量词、副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其中空间隐喻运用最为广泛。本研究基于汉语和英语语料库,以汉语中的"上/下"空间方位词为例,对比英语中对应的空间概念,考察汉英两种语言在时间、范围、状态、数量和社会地位这五个目标概念域中的异同,以期揭示空间隐喻背后的认知模式。结果表明汉英两种语言在空间隐喻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3.
否定副词"莫"从上古发展到中古,在功能上发生了调整:魏晋南北朝时期否定副词"莫"用例明显增加,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一般否定,而且可以表示禁止否定.这一调整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莫"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否定副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无定代词"莫"具备了转化成为否定副词的内在因素:语义上,无定代词"莫"意为"没有谁"或"没有什么"; "莫"的句法位置有可能引起重新分析;副词的修饰限制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否定词"莫"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桔子》是芥川龙之介的上层之作,其作品《桔子》中多处用到了隐喻手法,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隐喻进行了学理透视,主要从四个视角进行暗喻分析。小说作品通过事物比拟,彰显日本近代社会的"横须贺港"和"火车";运用人物比拟,突出了社会底层生态中的弱势群体的境遇;利用动物隐喻,揭示主体停滞不前的尴尬处境。利用身份等级的"上"与"下"来诠释空间隐喻与时间比拟。正是借用小说暗喻的手法,才使《桔子》通篇有了传神的载体和灵魂,作品才更好的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人们使用隐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时间是抽象的,人们往往借助于隐喻来认识这种无法感知的抽象事物。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认知为理论基础,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为语料,分析时间的空间隐喻、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在作品中的应用,并揭示汉语时间表达背后的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战国策》是上古时期一部重要的文献典籍,书中出现的限定范围副词有"独""唯"等。从语法功能和语义指向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并加以详细的描述,希冀对了解上古汉语范围副词系统,特别是限定范围副词有所补益。《战国策》限定范围副词属于上古时期的限定范围副词系统,常位于谓语前,少数也可以位于名词前;其语义指向以后指为主,具体所指不一,部分限定范围副词语义还可以前指。  相似文献   

17.
带"先"字的时间比较句,简称"未VP……先"句式。该句式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由否定副词(未)修饰某个行为动作所形成的短语,后半部分是由时间副词(先)修饰另一行为动作而形成的短语。该句式通过比较,主要描述前后两个行为动作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在《儿女英雄传》中,该句式的用例有单句形式,也有复句形式。无论是单句还是复句形式,"未VP……先"句式都能变换为叠合结构(如,未VP之先)。"未VP"是先秦时代经常用来表达时间概念的句式,直到汉代,才出现形式上有标记、意义上比"未VP"更加明确地表达时间概念的同义句式"未VP……先"。"未VP……先"是从先秦开始由蕴含时间意义的"未VP"句式演变为叠合结构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丰乳肥臀》英译本中关于汉语"心"的隐喻的翻译考察,发现译者基于英汉语"心"隐喻的认知相似之处和差异,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英汉语"心"的隐喻在认知方面的相似之处,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隐喻作为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具有普遍性,跨文化的隐喻也表现出相似性;另一方面,本文从社会文化角度对英汉语"心"的隐喻认知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体验哲学认为空间概念的形成先于时间概念,对大多数时间概念的定义和理解都是借助空间概念、通过隐喻的形式来实现的。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的。本文通过从体验哲学的角度探讨语言中有关时间的空间隐喻,说明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副词"却"进行了再分析.指出:"却"的基本作用是表示转折,并且应分为两类,即转折副词"却"和情态副词"却".前者是基本语法意义,后者是派生语法意义,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语义联系.尝试结合具体的句式,用比较的方法指明"却"不具有"进一层"、"恰巧"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