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高考中涉及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试题较多,也反映了其重要性,因此笔者试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主要的发展脉络按照时间加以梳理。一、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在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属于氏族共有,一起使用。进入奴隶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土地逐渐变为统治者奴隶主所有,西周时期"溥天之下.  相似文献   

2.
土地制度从原始公有制到古代私有制,至于现代私有制。具体言之,从古代公社制到古代小农制,及至庄园制,再到现代小农制,及至农场制,显示世界地权进化的一般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高考》2007,(10)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沿用和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上占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宰相制度在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上承皇权下纳百官,是古代行政体制的枢纽。宰相制度在中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井田制、名田制、王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的变革,土地所有权经历了原始村社公有、国家所有及国有与私有并存的演变。每次土地制度的改革和演变,都在当时社会中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当然也暴露出其中的问题。分析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带,对今天的土地制度改革可以起到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专题复习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掌握赋税制度发展变化的情况、特点和走向 ,了解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2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  相似文献   

7.
专题复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掌握赋税制度发展变化的情况、特点和走向,了解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经济专题主要包括历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对外贸易发展状况,中国古代土地赋税制度等内容。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一要注意把握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的相互关系,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二要了解古代土地制度,加深对土地兼并现象的认识。三要认识和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内容以及发展变化。四要掌握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知识结构】手工业{夏商周:青铜铸造;玉器加工;纺织业;陶瓷业;漆器制造春秋战国:冶铁炼铜;漆器制造;纺织业;煮盐业;酿…  相似文献   

9.
一、专题要点指要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包括: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和鲁国的初税亩;北魏至唐实行的时间长影响大的均田制;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西汉、曹魏、北周和明初实行流民与土地相结合的屯田制。我国封建社会的三种土地占有形态:封建土地国有制(如均田制、屯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与土地有关的赋税制度,如田租、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及评价。  相似文献   

10.
玉器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礼仪制度、等级观念、丧葬习俗等方面关系密切,是任何其他质料的器物所不能比拟的。玉器文化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占有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也是现代民法物权体系中一项特殊的、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迄今未对“占有”加以规定。为了完善中国民法典,必须规定相关的占有制度。笔者认为,通过追溯占有的起源,探求占有的发展、演进,明确占有的本质和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本有大学,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不是中国传统的大学。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崛起于民国时期。本研究在了解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概况的基础上,着重从总体层面上民国成立前后的国内外社会背景分析;以及具体层面上,国内的上层力量——政府、教育行政当局;民间力量——社会各界先进力量,即校长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私立大学;国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多元影响——教会大学、留学教育、杜威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理论和学说等方面解析民国时期中国大学崛起的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主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核心。它是伟大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为现代竞技运动所确定的最高原则和价值体系,其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和平社会的建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如此辉煌地延伸,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它所创立并不断完善的古老文明价值体系和文化思想体系。当我们今天将这一文明价值与思想体系与奥林匹克主义相比较的时候,竟惊异地发现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体系与近代奥林匹克思想体系同样作为人类文明的精华,在内层结构上有相通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古典献典籍中蕴涵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即精神明,古典献整理研究要从当代意识出发,探讨历代学孜孜研治古典献的内在精神实质,在传承中有所发明,发掘我们民族发展之勃发生机的源泉,以其作为今天精神明建设的一个支柱,进而创建具有现代特色的中国古典献学理论体系,充分发挥中国古典献学在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中的作用,将我国古典献的整理和研究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陈晓明提出的评价中国当代文学应有"中国立场"的说法细究起来是可疑的,强调中国历史和文学的独特性,不能抹煞了更大的、更具普遍性的世界视角和文学尺度。历史合理性并不等于文学合理性。当代汉语写作有其独特性,但不能因此而拒绝中国古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所已确立和达到的水准与高度,过分强调其不可比性和不可通约性实际上是一种心虚和逃避。"中国立场"的提法会将单纯的文学评价问题复杂化,带上不必要的政治及民族的情感色彩,评价当代中国文学,多些"文学立场",而少些混杂不清的"中国立场",显然将有益而无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如此的光辉灿烂然而现代科学却在欧洲蓬勃发展起来了,究其原因本文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去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外部原因主要是封建制度的束缚,本文主要从以下四点进行阐述:1、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体制无法给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适于生长的土壤;2、封建专制的思想统治一直阻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官办的科学技术也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4、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但极大的消磨着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内在潜力,而且还将外部的积极因素拒千里之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自身的缺陷也影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古代科技的形式、研究方法和内容这三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7.
信托型农地流转可以设计不涉及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而仅仅移转农地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的信托模式,不存在农民失地的风险而有着制度上的优势,但有限制农地交换价值功能的缺陷,不利信托经营者利用农地融资。我国农地信托流转主要有土地信托机构模式与土地经营者受托二种模式。农地信托的核心法律制度有:信托合同法律制度、信托经营者资质管理制度、农地信托程序制度、农民信托权益保护制度与信托当事人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官修类书的编辑传统及其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官修综合性类书在编辑理念、编排体例等方面形成了历代相延的传统,反映了古代文化的特色.官修类书的传统在近代受到西方百科全书的冲击而终结.古代官修类书对于今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研究编辑出版史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古代教育思想的总结,它系统地论述了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师教学等内容,其中精华是关于教学原则的理论,在当今语文教育中,仍然有许多值得继承、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按照西方中古赋税理论,国王征收赋税须取得纳税人同意.与此不同,中国古代帝王征收赋役无需征得民众的同意.然而,为了有效地统治社会,历代的帝王、官僚及文人们为证明皇帝征税役权的合法性作了大量的解释和说明,由此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赋役基本理论,即"皇帝家天下论".西方赋税基本理论中的"同意"原则是以强调纳税人的权利来限制国王的税权,使赋税公平,从而实现公共利益.而中国赋役基本理论力图证明皇帝具有天经地义的征赋役权,是以牺牲全社会的利益来满足皇帝一家的私利.中西赋税理论的巨大差异是由各自的社会状况造成的.具体来说首先取决于征税者与纳税(役)人的身份及力量对比,其次则是由于中西文化及社会普遍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