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术设计是工艺美术作品制作与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的总称,是一门有别于传统艺术内容的艺术学科.它随着科技发展而发展,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涉及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受到这些因素变化的影响,是一门科学与实践结合的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学科.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对电视艺术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品性进行美学意义的思考。审美文化是集中体现当代审美特征的范畴,而电视艺术又以其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成为最适宜的建构审美文化内涵与使命的现实审美途径。电视艺术以视听一体的图像,使审美的内涵在当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异,它的情感兴发的力度更强也更直接,它的现实介入的深度更广也更强烈。因此,电视艺术比其他审美途径更适宜审美文化在建构层面上的深入发展。电视艺术应该以其艺术的完整性去突出文化的和人性的意义持存,通过图像引发惊奇,通过娱乐启发意义。电视艺术应该具有审美文化的全方位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3.
论书装艺术审美客观标准的多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书装艺术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其作品就是推向图书市场的图书装帧设计。读是书装艺术审美的主体。每一位读的审美过程无疑都带有主观性,但他们在实现审美判断时又必然要运用客观标准。笔在《书装艺术审美的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载《中国编辑研究》2000年年刊)一中曾提出,书装艺术审美的客观标准是客观存在的,它主要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即作为艺术作品审美共性的技术性标准、民族性和时代性标准以及成熟艺术风格标准。一般来说,审美主体总是运用这几个客观存在的审美标准来对一件书装艺术作品进行审美判断。这段论述已经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审美标准的多重性问题。正确认识这种审美的多重性标准,正确认识多重性标准与书装艺术发展及书装设计人员创作活动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书籍装帧艺术水平,促进书装艺术发展,繁荣出版事业,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戏曲以其独特的民族性格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与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三大戏剧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一方的艺术结晶,它最集中最鲜明地呈现出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质、性格、韵味和情趣美。广播戏曲随着戏曲艺术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目前正面临着当代审美情趣、审美意识的抉择。广播戏曲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固定样式与新内容之间出现哲理矛盾,必须从美的本质进行思辨方能认清主流与支流。广播戏曲的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5.
胡锡平 《记者摇篮》2005,(10):47-47
电视是一门综合艺术。一般说来艺术应是以丰厚的文化为其底蕴和基础的.没有文化的底蕴和基础作支撑,艺术的水准档次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一部电视作品,无论是电视专题片、纪录片、电视专题节目,甚至一个电视栏目都离不开文化的基础和文化意识,科学文化知识的注入。匮乏文化意识和文化蕴含的电视节目如同空中楼阁,也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缺乏生命力和坚实的立足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欣赏受众对包括电视传媒在内的一切大众传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首要的就是对各方面文化形态的审美欣赏需求。这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6.
书的审美属性──“书卷气”郦渊书籍艺术的创造,贯穿其始终的审美构想-气韵,即书的审美属性-"书卷气"。"书卷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内涵,一般列入雅文化的范畴;而它作为书籍艺术中的一种审美属性,有其独特的内涵。书的文化意蕴书籍艺术的整体设计,和...  相似文献   

7.
大抵是多年从事美术编辑工作的缘故吧,对黑白装饰画情有独钟。黑白装饰画与其他绘画艺术相比,它的局限性反而构成了强烈明快的优势与特征,它的美感是单纯朴实的,没有色彩却胜似色彩反倒映照出了它那朴实无华的气质,虽然只有色彩的明度变化,但在艺术上的审美价值却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8.
侯亚光 《现代传播》2005,(2):125-126
20世纪后期 ,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生活化渐渐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大趋势 ,它渗透到了社会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各个领域 ,广播电视也不例外。当今 ,广播电视节目已作为一种文化、娱乐、信息产品为受众所消费 ,其制作过程和方式与以往的文化艺术产品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社会热点问题、文化消费趋向、艺术生产动态、大众审美时尚、新闻事件追踪等 ,正在通过大众传媒的强化 ,受众的及时反馈织就着一个全新而庞大的审美文化网络。从节目制作人在布景灯光、节目编排、情节设置、技术应用等环节上殚思竭虑 ,不难看出其作出的种种审美努力。然而 ,对“…  相似文献   

9.
彭文祥  张丁祺 《现代传播》2023,(12):101-109
作为民族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新兴艺术形式,VR艺术依凭技术赋能而具有沉浸、交互的鲜明特征。在当代中国的VR艺术创作中,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VR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另一方面,伴随现代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得以转换与表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VR艺术的相互成就中,借助沉浸、交互所蕴含的可供性和能产性,VR艺术创作在“审美转换”与“审美表征”两个层面呈现出审美表意实践的新特点和新风貌。VR艺术创作的探索、创新所寓含的审美现代性意义可为VR艺术发展乃至当代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造型艺术和人的审美观念关系密切。当旧的艺术形式不能适应人类的审美需求时,新的艺术形式就必然被创造出来。 现代雕塑适应了人类生活快速发展的审美特征,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社会思潮在艺术领域中的充分体现,是对造型艺术美学的新发展和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阿多诺等人认为,大众文化的产生是商品与大众传媒的发展结果,它标志着传统精英文化的崩溃。大众文化并不就是大众的文化,它以舒适、通俗、优美的形式给人的瞬间的刺激与虚幻的满足,并生产出了大众的“虚假的需要”。大众文化和商品一样,隐匿了商品拜物教的意识形态与资产阶级的“权力话语”,因而消解了大众的批判能力。从文化角度看,它反映出普遍的审美经验的退化与纯粹艺术的毁灭,反映出作为现实批判、超越的审美王国的解体。  相似文献   

12.
高腾 《大观周刊》2013,(3):10-11
油画艺术作为源于欧洲的绘画艺术.传人中国至今不过百余年.基于中国而言还是它襁褓中的婴儿.潜力无限的同时很多的未知也在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中西方的油画无论是从时间、地域或是文化和审美差异上皆有不同,虽然中国油画于西方油画而言是传承关系.但这些因素差异决定了中国油画必然不同于西方油画,  相似文献   

13.
社会大众对文化的需求,有满足消遣、娱乐的一面,还有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一面。读者买报,必然也希望从报纸中获得一种审美需要的满足。受众审美文化心理包括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价值标准等等。随着各种媒体的不断兴起和繁荣,受众选择面明显地拓宽了,必然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叶坚 《视听纵横》2005,(2):90-92
广播剧作为学艺术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它与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姐妹艺术一样,都是语言的艺术,也是综合的艺术。它不仅要讲究语言的审美艺术,也要讲究音乐、音响和结构的审美艺术;但是,作为构成广播剧的主要感性材料的学语言,其审美艺术在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剧作必须苦心孤诣,进行刻意追求。实践证明,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广播剧,会在学语言美学鉴赏上,取得同样经典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从接受心理看电视编导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电视扩大了人类的社会交往。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利用电视为载体而形成的电视艺术,以其内容之广泛,形式之多样,对其他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并左右着受众的艺术审美活动。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者——电视编导与它的欣赏者——受众之间就构成了一定的审美关系。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电视编导是审美主体,节目是审美对象。在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受众是审美主体,节目是审美客体。电视节目就象一架天平,它一端是编导,一端是受众,面对这种现实的审美  相似文献   

16.
这部由季羡林做顾问,许明主编的《华夏审美风尚史》的立意,具有学术研究应有的原创意识与原创精神。《华夏审美风尚史》界说了美学研究的新的对象,提出了美学研究的新的范畴,扩展了美学研究的领域,我觉得这是本书最为值得肯定的地方。《华夏审美风尚史》探讨了华夏民族的审美风尚这个新命题、新课题。所谓“审美风尚”,即一个民族的共同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性特征的审美趣味、艺术情趣、时尚习俗与生活风俗的审美观照的总和。按照主编的说法,它研究的范围,包括了行为文化的习俗、风俗、礼俗以及相关的民间艺术,通俗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讲话时强调,与意识形态领域的其它工作相比,文化艺术工作更复杂、更多样、更广泛、更开放。特别是在当前,新的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随着新的思想潮流、新的技术手段、新的传播渠道不断出现,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审美习惯影响很大,引导艺术创作的难度空前增大,艺术工作的把关难度也在增大,这是我们面临的客观形势,需要妥为应对。  相似文献   

18.
文化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包括音、像形象)来反映现实社会并为现实社会服务的特殊美学形式。社会意识运动规律的理论表明。一定的社会存在必然要求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需要更多的精神生活和审美需求的满足;改革开放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促使文化艺术与经济活动、工商企业“联姻”;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增添了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如调频立体声广播、音乐电视、激光视听、卡拉OK、数字音响技术等);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各种  相似文献   

19.
感受摄影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摄影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对象是人、自然与社会,通过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摄影技术手段,以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情感表现了创作者不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摄影艺术感之以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实现了对美的感知、理解到欣赏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出版审美文化简论黄理彪出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既属于文化,又托载、升华、创造、传播文化,也就是说,出版是一种再生、创造文化的文化;二是它再生、再造文化时,非常注意遵循审美的规范,推出了高级的、精纯的审美文化。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