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历史诉求、现实困境与重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正逐步落到实处。但实践中由于对"衔接"内涵理解不到位,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统筹设计,课程体系之间缺少衔接贯通,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各自为政等现实原因,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尚处于困境。文章以"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和"能力开发"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按照"纵向一贯、横向一体"逻辑结构,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为主旨,重构中高职课程体系,从而实现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相对独立性基础上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中职升高职缺乏直接升学渠道,高职出现招生难现象,制约中高职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中职与高职的有效衔接,是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即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的通道,又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中高职衔接的现实意义入手,分析中高职不衔接的主要表现,进而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任务。东莞职业教育的发展势头良好,中高职衔接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文章在分析东莞中高职衔接现状的基础上,从组织领导、内涵建设、课程设计、现代学徒制培养和协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抢抓发展机遇、系统培养技能人才、积极应对挑战、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等促进中高职全面、深层对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机制,是中高职教育内外部各要素遵循系统规律和教育规律相互作用以使二者相互衔接的运行方式。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机制包括宏观上中高职教育子系统的衔接和微观上中高职学校以及专业衔接两个层次。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系统存在着自组织程度较低、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层次性不清晰、课程设置重叠、院校之间缺乏衔接的可操作方案等问题。需要通过增强系统的开放性、做好培养目标和课程等要素的衔接、建立区域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制度保障体系等方式,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高职衔接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中高职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笔者通过自身的经历对中、高职学制结构、入学考试和课程结构等衔接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议,为促进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建立和形成中职与高职的理想衔接模式作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体现经济和产业、个体发展以及教育体系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多层次、多种类,涵盖初、中、高等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还存在诸如职业教育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渗透与沟通失衡、中高职教育层次不衔接的问题。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重点,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和中高职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7.
孙阳 《教育与职业》2021,990(14):92-9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高职思政课程的衔接有利于建立中高职院校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思政课程"和而不同",通过教学目标因事而化、教学内容因时而进、教学方式因势而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因机而变,可以立体化纾解中高职思政课程的衔接问题,进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高职衔接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中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建设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借鉴国外中高职衔接的经验、总结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历史模式和存在问题,提出中高职衔接的创新模式,通过分析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对如何更好的实施中高职衔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2017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专业之一,本文通过对中高职院校专家和学生的调研,在文中分析设计了汽修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汽修类专业中高职街接人才培养提供指导,为其他类专业中高职教育有机街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实现终身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重大目标。美国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特点集中表现在:连贯的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合理的中高职衔接课程设计、宽松多样的招考渠道和规范的中高职衔接政策法规上。对加强我国中高职衔接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中职与高职的有效衔接,是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由于中国中高职衔接起步较晚以及招生制度的缺陷,不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方面,中高职衔接都是非常初步和不完善的。综观有限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以下一些欠缺:一是缺乏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二是缺乏研究体系和理论依据;三是研究缺乏对微观领域和具体专业的课程衔接研究。因此,关注中高职衔接的制度设计和具体专业的课程衔接研究,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对中高职衔接进行思考与设计,应是未来中高职衔接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包括普通文化课程衔接和专业课程衔接。普通文化课程的内容主要为科学知识,变化小,相对稳定。专业课程的内容主要为技术知识,变化较大且不稳定。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的重点应放在专业课程上。专业知识技能结构具有应变、综合、创新的特征,在衔接时应给予关注。其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智力技能和提升学生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应作为衔接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高职教育衔接要想顺利实现,其关键和核心是课程的有效衔接。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发现,我国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要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必须区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基于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递进式层次课程标准,开发出贯通中高职教育两个不同层次的课程教材,才能建构出合理有效的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同时也为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建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3+2"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衔接中出现的问题,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提出了衔接机制,为实现有效衔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同属职业教育范畴,但在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却出现了中高职的脱节、断层现象,而中高职衔接中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对于后续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师培养、评价机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针对目前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无法有效衔接的内在原因,基于系统论,从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各方参与者的沟通协调及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等方面着手制定培养目标,促使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6.
现有招生体制下,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复杂,学校通常采取统一化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得三校学生从中职到高职无法实现有效衔接,高职院校需兼顾各类生源的素质差异,针对不同生源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17.
分析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基础,并提出具体措施。分析表明,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的基础是要更新教育理念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可通过"校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从办学规划上实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的衔接,从基础建设上实现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的衔接,从制度建设上实现招生制度、评价机制的衔接等措施来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有利于推动目前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中职数学与高职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二者的衔接进行探索分析,指出学生从中职数学到高职数学过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完成从中职到高职数学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之一,而中、高职教育的"贯一性"研究是解决中、高职衔接的主要着力点,在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早期强调的是以招生为龙头的架桥问题,其关键节点是运行机制建设"。贯一性"教育应从原有的一贯式教育或两段式合作向三段式合作机制转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一些制度性和管理性问题,导致中、高职教育衔接不畅。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如下:在制度层面,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高职招生制度改革与创新;在管理层面,加大政府统筹管理力度,建立中、高职学校间的沟通与交流机制,构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服务体系;在操作层面,探索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办学路径,搭建中、高职教育引桥,设置高职教育预科,试行区域统一的学分标准,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做好中、高职教育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