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鸿隽(1886-1961)是中国近代科学事业的积极倡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正因为如此,学术界对任鸿隽的研究,多注目于他与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关系。其实,任鸿隽也是民国时期一个著名的教育家,他不仅在留美期间主编《留美学生季报》,组织发起创立“中国科学社”,为当时留美学界领袖群伦的人物,而且在归国后先后担任过北京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校长等职,对高等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方面均有独特的见解和看法。本文拟就其实业教育思想作一阐述。一、对实业教育理论的探讨和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特定历史环境,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史学界对近代早期维新思想家、江浙产宪派领袖汤寿潜的研究多关注于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及人品各方面的贡献。然而即忽视了对汤寿潜这样一个教育家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方面的研究。本文拟对汤寿潜的生平、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尊史、治史和学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的三代领导人更是以史为鉴,治国兴邦。回顾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是在早期教育家筚路蓝缕,孜孜以求下得到发展的。本刊从第10期,将请谢长法博士陆续撰写“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系列,相信读者从中会获得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认为,实业是富强之本,一个国家只有在先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之后,才可能强盛;而实业教育是根本的根本,一个国家只有在培养出大量自己的实业科技人才之后,才能不依赖于外国,走上独立自主的富强之路。因此,大力兴办近代实业和实业教育,应是晚清“自强求富”的根本大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张之洞领导了中国近代许多重要的军事、民用工业建设,创办了大量的实业学堂,确立了实业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地位,为中国社会经济化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任鸿隽是近代自然科学家,但他在科学教育上的精辟见解及其实践活动,奠定了千土学教育家的地位。他批判传统化教育,把科学与教育联系起来,尤其重视科学方法与态度养成,并运用于教育。他领导的中国科学社及《科学》杂志在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思潮演进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对中国近代学制、课程及教材的变革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謇基于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时代需要,主张教育救国、视教育为国家富强的根本,表现了清末以来鲜明的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张謇强调师范生人格的培养和教学实习的重要性,倡导"师范先行"的师范教育独立系统;主张"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凡事必求其适"、"德行必兼艺而重"、"学必期于用,用必适其地"等,形成了以求实业之实用为目的的近代职业教育理论。张謇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中国近代民办职业教育、民办师范教育的先河,对中国教育,尤其对江苏地方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教育史,尤其是江苏地方教育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家之一。  相似文献   

7.
"教育救国"者认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措施,是挽回利权的关键,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因此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手段;"实业救国"者以为,实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夺回利权的关键,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从而也是拯救中国的不二方式。"教育救国"者以无论何项事业都需要科学、都需要教育为立足点,考虑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实业救国"者以实业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实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科技以及传播科学技术的教育发展程度为认识结果。"教育救国"者指出,教育可以促进实业的发展,"实业救国"者认识到发展实业必须依靠教育。由此,"教育救国"与"实业救国"开始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推动了教育发展,而且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謇基于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时代需要,主张教育救国、视教育为国家富强的根本,表现了清末以来鲜明的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张謇强调师范生人格的培养和教学实习的重要性,倡导"师范先行"的师范教育独立系统;主张"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凡事必求其适"、"德行必兼艺而重"、"学必期于用,用必适其地"等,形成了以求实业之实用为目的的近代职业教育理论。张謇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中国近代民办职业教育、民办师范教育的先河,对中国教育,尤其对江苏地方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教育史,尤其是江苏地方教育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家之一。  相似文献   

9.
面孔     
■荣氏兄弟:热心教育事业捐资助学、办教育,是民国时期我国实业界有识之士的选择。在热忱教育事业的我国早期实业家队伍中,荣氏兄弟很具代表性。1911年,荣宗敬、荣德生发起创办公益学堂。1914年,荣德生在家乡荣巷自己的住宅旁购地2亩8分,一部分用作建造竞化女校,另一部分用作建造图书馆。民国成立后,荣氏企业发展较快,深感人才不足。基于事业之成,必以人才为始,实业与教育相辅相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国狂飙突进的社会里,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蒿目时艰,抱忧国忧民之心,怀救时救世之志,乘时而起,力图变革社会,强国保种,他们身上凸现出来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及其派生的汹涌的变革思潮是中华民族觉醒和进步的基点,充分说明了忧患兴邦的历史主题,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近代职业技术教育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中国古代以世代守土为业为主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古代基本上没有社会性的就业问题,生产经验和技能的传授基本上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学校教育主要以培养政府官员为目的。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造成深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需要变革以求自强。从19世纪60年代起,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军事工业,为这类企业培养相应的技术人员的学校教育也随之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变革扩展到整个社会经济政治领域,政府主持建立近代新教育体制,仿效日本,实业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视培养个人生活能力的美国教育在中国的影响剧增。1922年学制以职业教育取代旧的实业教育,并且渗透到普通中学教育之中,最终奠定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学松 《新高考》2005,(12):26-29
[学法点津] 1.了解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新思想的萌发,近代农民阶级的思想,洋务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实业救国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明确本专题的重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中国三大思想理论成果。难点:客观辩证地分析中国近代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严复是我国近代“维新”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其教育思想建立在庸俗进化论哲学基础上 ,集先进与落后于一体。他的教育救国论思想却独树一帜、内涵丰富 ,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其智、德、力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论 ,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旧巢臼 ;其强调实用的教育内容论 ,体现了我国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对我国新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注重实践的教育方法论 ,为中国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那个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 ,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有启迪。  相似文献   

14.
鉴于我国今日教育之弊病在为学不足以致用,而学生之积习尤在鄙视劳动而屑为,致毕业于学校而失业于社会者比比.根本解决,惟有提倡职业教育,以沟通教育与职业.……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学制经历了三次演变,每一次变革都使职业教育的地位得到加强。近代学制的嬗变不断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考察学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可以为当前学制的制定如何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于江 《教育与职业》2008,(1):106-108
他的一生是不断进取和持续思考的典魁他不仅亲手创办教育杂志,还时常撰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教育观点他不仅积极探索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规律,还亲身参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并且开办实业以促进教育思想的传播交流;他提出的普及国民教育的主张被当时的南京临时政府全面采用,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奏响了第一声礼炮;他就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卓越开拓者——陆费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面孔     
■廖世承:学制改革浪潮中的职业教育倡导者廖世承(1892-1970),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他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教育思想,在中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乃至教育实验等方面,提出许多  相似文献   

18.
清末湖南近代私立教育的兴起是在近代中国历史大背景下,湖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涉及领域包括国民教育、女子教育、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等各个方面。由于湖南这一地区的特殊历史与现状,除了具有近代中国私立教育的共性外,它还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特点:私立教育与教育思潮、政治形势互动明显;门类齐全,形式各异;校风优良,管理严格,教学质量高,成效显著;普遍存在经费拮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唯实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在辛亥革命前后细历了实利、实用、实业、职业教育等几个渐进阶段,提倡最力有蔡元培、陆费逵、庄俞、黄炎培等人,唯实主义教育思想为现代教育尤其是对辛亥革命以后大批实业学堂、职业学校的诞生作了思想主的准备,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曾经被毛泽东誉为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在1950年仍被<人民教育>称为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奠基者之一.但是随着对<武训传>和武训批评的深入,武训精神的倡导者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遭到质疑.以陶行知的学生为代表的一批教育界的高层领导不得不重新评价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他们认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阶级属性是小资产阶级的,陶行知是深受实用主义影响的,他的教育思想是改良主义的,陶行知是教育救国论者.这样,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新中国就失去了应有的地位.这是造成新中国教育事业曲折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