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在大地一片混沌与黑暗时,第一个被黎明惊醒的人,急切地奔走,用他简洁的语言告知人们关于光明的消息。然而.语言太苍白太无力,不能穿透时空,亦不足以表达他的渴望与激情。使他可以将整个生命包括热血传向宁静的远方。于是,他拿起了号角,吹奏出光明的声音,尽管每一声里,都有他纤细的血丝在飘飞……  相似文献   

2.
莫言是一个语言本体意识很强的作家。他在创作中不仅仅将语言看成一种工具——如传统作家凭借娴熟的技巧,操纵语言去捕捉事先设置的故事与人物;相反,他很重视语言自身的特点。对莫言来说撇开语言去谈论其故事与人物是难以想象的。或许因为莫言具有太强的感性特点,因此他更常感到来自语言的窘迫。一方面他要凭借语言去摄取那个变化万千的世界,表现自己极其丰富的情绪、感觉与体验,另一方面却觉得日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是我国20年代诗坛上十分活跃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大都是咏叹爱情与梦幻,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理想。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是与他的语言功力分不开的,他十分注重辞格的运用、诗行的建构以及音韵的协调、篇章的组织,力图达到韵律和谐、诗意葱葱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每个白昼都要落进黑沉沉的夜像有那么一口井锁住了光明必须坐在黑洞洞的井口要很有耐心打捞掉落下去的光明(推荐与评析:思珑乐文)犤读诗提示犦日出日落,昼夜交替,这是自然现象。可是诗人却别出心裁地赋予它们新的含义。在诗中,他形象地把昼夜交替比喻白昼落入井里。接着告诉大家:在与黑夜较量时,要耐心地坐在井口,一次次地打捞,锲而不舍,直到光明再现。全诗比喻新颖独特,语言干净平实,而内蕴的哲理却十分深刻。如果白昼落进……![智利]@聂鲁达  相似文献   

5.
如果只有三天光明,你会做些什么呢?是看看这个多彩的世界,还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可是,三天太短暂了,在尽情享受过拥有光明的快乐后,永恒的黑暗却无情地袭来。这将是怎样的一种惊惶失措,抑或是恋恋不舍呢?罗晓东同学的文章语言和情节都不错,不过,小编想,还是让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吧!把你们的"续"寄来,比比谁的更精彩!  相似文献   

6.
追赶太阳一定是件很有诗意的事。只要追上它,你就永远把光明拥抱在自己的怀里了。可是,这神奇的太阳也的确太淘气了,你根本就追不上它。不是吗?追赶太阳的夸父还没能追上它,就倒地身亡,渴死了。不过,这追求光明的精神也被人们大书特书,成了“勇往直前”的同义语。尤其发人深省的是,夸父倒下后,他的手杖立刻变成了一片树林。  相似文献   

7.
作为诗人,郭沫若对现实的丑恶看得太清楚了。这世界是“屠场”、“囚牢”、“坟墓”、“地狱”(《凤凰涅槃》)!作为诗人,郭沫若对光明追求得太急切了。无论是对社会,对个人,他都不耐烦一点一滴的改造、革新。诗人的狂热与急躁使郭沫若乐于相信“突变论”的奇迹:凤凰涅檠。只须一场烈火,内宇宙,外宇宙,“一切的一,一的一切”,倾刻间便都光明、新鲜、芬芳、华美  相似文献   

8.
光明和阴影     
《招生考试通讯》2010,(10):I0015-I0015
光明和阴影,是一对双胞胎,一同出生,一同长大。由于母亲的关系,他和他相似又相异;缘于社会的质素,他和他相生又相克。他和他,彼此成为对方存在的前提。没有光明,何以看见阴影?没有阴影,光明又如何立足?  相似文献   

9.
画像的启示     
从前,有一个画家,他十分喜欢塑造人间的善与恶。这一天,他突发奇想,想塑造一个“光明使者”。于是,他四处寻找,终于在小河边找到了。小河里有一群孩童在追逐嬉闹,孩童中一个小男孩引起了画家的注意。他,大大的会说话的眼睛闪烁着童真的光芒,白白胖胖的脸蛋儿,活泼而可爱,这不是最好的“光明使者”吗?  相似文献   

10.
潘肖珏在《公关语言艺术》一书中记载了上海20路车一位电车售票员的独白: “亲爱的乘客,下一站是‘大光明电影院’,‘大光明电影院’要到了。要在‘大光明电影院’下车的乘客,请准备下车。”售票员在这短短的几句话中,重复了三遍“大光明电影院”这一短语。这是售票员的职业特点决定的。唯其如此,才能使乘客们“心中有数”,不至于坐过了站头。这种重复是必要的,它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由此,想到了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与售票员的语言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教师上课时为了使学生不错过“知识点”的站头,也需要强调。当然,教师的强调方法并非只有重复一种。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调动多种强调方法,既  相似文献   

11.
施静 《成才之路》2009,(33):71-72
“陌生化”这一理论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他认为在对文学艺术的欣赏中.那些太司空见惯、太熟悉、毫无新鲜感的事物不能唤起人们的兴趣。只有通过对语言的“陌生化”,如对语言形式进行颠倒、重组、留白、强化等处理。才会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读懂父爱     
老爸很爱我,但就因为他太爱我了,把我管得太紧,让我反感。他从不允许我单独出门。他根本不懂我的心思,只是整天唠叨让我用功读书,搞得我反而很不想学习了。 他是个死脑筋。有一次我得到一张“光明书香节”活动的入场券,据说在活动当天展区内所有的书都打一折,可他偏说这种活动是骗人的,没让我去,我心都碎了。后来我才知道,很多同学都去了,还以优惠价买回了想要的书。  相似文献   

13.
正岁月似乎拿他无可奈何,未能在他年近半百的脸上留下多少印记。与其说南通是块膏腴之地、山明水秀,不如说他是个太纯粹的人,始终葆有一颗赤子之心。从中学班主任到教育局局长,郭毅浩局长对教育事业有着自己的信念和憧憬。"什么是好教育?"从做班主任的那天起他自问。"应该有好政府、好社会、好学校、好教师。"他找到了答案,并朝着四个方向一路走下去,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光明。  相似文献   

14.
胡也频在人生与艺术的追求道路上充分体现了闽人精神,他通过小说创作探寻人生,追求光明,他的小说创作作为追求光明到来的基石和桥梁,是过渡时期的不可磨灭的人生与艺术的奉献.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六岁的男孩子被太阳的光辉深深吸引住了,他站在田埂前面的荒地上,脑海中突然冒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究竟在用哪个器官来欣赏这灿烂的光辉?是嘴巴?还是眼睛?于是,他把嘴巴张得大大的,把眼睛闭起来,光明消失了。他张开眼睛闭上嘴巴,光明出现了。这样反复试验了几次,结果都是一样。于是他的问题被自己解决了:他看太阳用的是眼睛。这个小孩成功了,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知道“太阳”的样子,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太阳只能用眼睛看到这个真理。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体验。没有经历“张嘴闭眼”的体验,他会获得成功吗?那样仅仅就是知道太…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的伟大作家高尔基,在他初登文坛之际,就以饱满的战斗热情,优美的笔触,绚丽多彩的语言,写出一篇篇震撼俄罗斯的革命浪漫主义作品。这些作品的问世,不仅给当时窒息的文坛带来清新的空气,而且也给沙皇专制统治下黑暗的俄罗斯带来一线光明。这正  相似文献   

17.
周素园从一个封建地主阶级青年知识分子,逐渐接受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及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直到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无论条件多么恶劣,他都坚定地追求进步和光明。周素园与封建旧思想决裂,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追求光明、迎接光明,体现了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18.
问题的源起:在指导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读本第六册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非常“特别”的问题:孔子为什么难以推行他的仁政主张?我认为是他个人的原因,他说话太“冲人”,他的主张很好,但说话太“生硬”,不易为人接受。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观测点”很新。以前我们看孔子,关注的大多是他的思想,即使谈到孔子的语言,也是作为《论语》这部语录体著作的语言,大多是从语录的角度去分析他的思想价值。“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爱因斯坦语)。我决定搞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复述了张同学的问题,肯定了他的“重大发现”。或许是我煞有介事的开…  相似文献   

19.
奏疏是中国古代社会臣民上奏帝王文书的总称。作为一种具有政治性和工具性的应用文体,奏疏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文体特点。清朝“同治中兴”的功臣曾国藩一生所上奏疏数以千计。他认为奏疏应做到语言明白显豁、思想忠爱笃诚、气象光明俊伟。而这些无疑对现代公文的语言、风格、内容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驾驭语言的功力,使自己的语言成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学到东两,并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设置科学而又艺术的课堂语言,强化教学效果呢?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语言表达问题我们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由于太随意、太散乱,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