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盘根错节     
东汉时,太尉李修的府里有一个叫虞诩的门客,人品学识俱佳。有一次,虞诩得罪了大将军邓骘,邓骘很恼火,决意找机会整治虞诩。不久,朝歌地方发生动乱,邓骘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向皇帝奏明,派虞诩任朝歌县令平息动乱。朋  相似文献   

2.
许穆夫人是我国最早的爱国女诗人,她出生于卫国,嫁给许国许穆公。公元前660年冬,狄人占领卫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朝歌),卫懿公战死,卫人逃至曹邑(在今河南省滑县东三十里),立许穆夫人胞兄戴公  相似文献   

3.
关于牧野之战的战场地望,有朝歌南、汲县、新乡牧野诸说,但以上诸说均不妥。通过进一步考察牧野一带的地理形势与交通,并参考相关文献,得出牧野之战战场的确切位置为:今新乡市凤泉区凤凰山东南与卫辉市西南的汲城村外的卫河西北岸之间。  相似文献   

4.
爱屋及乌     
比喻因喜爱某人而连带喜爱与他有关的人或物周武王在攻克商朝都城朝歌、建立周朝后,问军师姜太公:"怎样处置商纣王遗留下来的人?"姜太公说:"我听说,如果爱一个人,就应兼爱屋上之乌(连带爱上他屋上的乌  相似文献   

5.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踏着2005年的钟声,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记者来到了素有“东临淇水观鱼跃,西依太行听鹿鸣”之美誉的淇县——商代故都朝歌,采访了淇县教体局局长田河。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成绩斐然,教育实践探索进步显著。王鸿江同志的《朝歌集———当代教育实践散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下称《朝歌集》)紧扣教育改革脉搏,紧贴天津教育实际,在深刻思考的基础上力求短小精悍,言之有物,研究和...  相似文献   

7.
黄门鼓吹说     
黄门鼓吹既是东汉乐人、乐种之名,又是东汉乐署之名,但许多学者至今仅认可前说而否定后说,本文则认为二说均符合事实,皆能成立。另外,在东汉作为乐署之黄门鼓吹,其职能与地位除协律一事外,其余与西汉乐府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8.
城门校尉在汉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军事力量。它于汉武帝时初置,职掌京师城门守卫。东汉光武帝沿置之,且在东汉之世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从史料记载的东汉历任城门校尉来看,此职多为外戚宠贵所把持,然仍不乏德才兼备者。城门校尉、执金吾与北军中候之间相互牵制,互不统属,共同组成了东汉中央宿卫系统中的城卫军。  相似文献   

9.
经典回顾《武林群侠传》是河洛工作室继《金庸群侠传》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大作,玩过《金庸群侠传》,不可不玩《武林群侠传》。GAME前哨站《封神传说》之梦回朝歌《封神传说》是东方神幻色彩的全新3D网络游戏,是一款强调动作快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梳理东汉著名政治家和文人李固与东汉党人的关系中,探寻李固对党人的影响,借以揭示东汉“党锢之祸”的发生原由及其产生的影响,从而展示汉末乱世给士人带来的深刻影响及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与气节。  相似文献   

11.
晋国后期,公室衰落,晋政自六卿出.六卿之间的斗争成为晋国后期政治生活的主线,大都耦国的局势因而得以充分体现.赵氏的根据地晋阳,赵午所据之邯郸,范氏盘踞之朝歌,皆为晋国后期的大都,更是世卿大族所仰仗的政治、经济后盾.太原晋国赵卿墓和侯马盟书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晋国后期的大都耦国局势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2.
东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又一个繁荣时期,其政治、经济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东汉王朝也从繁盛走向了衰落。汉末党锢之祸和黄巾大起义的冲击,终于使东汉走向了灭亡。  相似文献   

13.
路景天 《文教资料》2011,(26):87-88
东汉后期,政治开始趋于腐败,社会渐显动荡,经济亦逐渐走向不平衡,土地大量集中于豪族、权臣手中,士人阶层在专制的压迫和权势的诱惑下开始走向分化。发生在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的党锢之祸是东汉末年士人参政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爱屋及乌     
《初中生必读》2011,(7):40-40
比喻因喜爱某人而连带喜爱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周武王在攻克商朝都城朝歌、建立周朝后。问军师姜太公:“怎样处置商纣王遗留下来的人?”姜太公说:“我听说,如果爱一个人。就应兼爱屋上之乌(连带爱上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恨一个人同时也应憎恨他的随从家丁。  相似文献   

15.
东汉外戚的权势在中国历史上的实属罕见,他们仗恃淑房之宠、掖庭之亲内干机密,出纳王命,典领军队。卫国安邦,对东汉政治的兴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两汉赋的演进,呈现出由西汉缘“经”到东汉重“史”的发展历程.西汉承秦制而法楚风,东汉转而“继周”;言语侍从之臣的地位从西汉的尊贵到东汉的衰落,从而由反省现实到反省历史,是以潜藏了汉赋从经学的微言大义向史学的用事述理的变移.体裁上,西汉赋的“训诫”“改作”多通过“物”的铺写彰显微言大义之讽;东汉赋的“昭德”“宣威”多通过“事”的纪述,彰显德教札制之颂.赋学批评方面,西汉赋学重在以“讽”为主且“曲终奏雅”的“点状”论述,东汉赋学更关注“面状”的尚事致用的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17.
谈牧野大战的战场地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收野大战的战场地望,自汉代至今,众说纷坛,约有“朝歌南”、“汲县”、‘喷乡牧村”诸说,迄今尚无定论。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各种有关资料,认定“朝歌南”说、“汲县”说实均即“新乡牧村”说;划定新乡市东北郊的牧村乡北至朱庄屯村、西至牧村、东至玉河村、南抵原清水北岸约三公里方圆的区域为牧野战场的准确位置。  相似文献   

18.
刘斐 《天中学刊》2012,(1):87-89
河南安阳发现所谓"曹操墓",并以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为直接物证。有学者据后世文献中多次出现的"常所用"一语以证明石牌的真实性。我们认为,只有在东汉末之前的文献中发现了"常所用"单独连用的语例才能证明该石牌为东汉末之物。然而据我们考察,在东汉末之前的传世文献中尚未发现"常所用"单独连用的语例,故此石牌应非东汉末之物,进而推断安阳古墓也非曹操墓。  相似文献   

19.
戴静 《文教资料》2011,(36):139-141
东汉公文的骈俪之风.肇源于西汉武帝时期。以歌功颂德、劝百讽一为目的的汉赋在西汉中期发展到鼎盛,特有的雄风演变到东汉,趋于华丽,之后愈演愈烈,到汉末形成一种骈俪之风,用典故。求对句,重华风,成了后代骈体公文写作的滥觞。时代背景、帝王喜好、文学创作大环境等原因综合促进了东汉末期骈体公文的形成。这种写作方式对后代的公文写作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对现代也有着丰富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经学教育在东汉臻于全盛,对此,前人论述详备;然盛极而衰,东汉末年的经学教育江河El下、辉煌不再,是为我国古代学术思想之一大转折与变局,其原因何如?兹尝试述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