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韩寒 《阅读与鉴赏》2009,(11):12-13,52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电脑》2010,(4):28-30
如果在这个时代能够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这个时代的最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拿掉。时代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全才。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校的王老师上公开课。他沉着老练,胜券在握,一切都按照预先的课堂设计正常进行。但突然有个学生举手道:王老师,黑板上的“蘸”字写错了。王老师一面当即纠正,一面表扬了这个同学。事后,很多人都夸奖这个学生的严谨学风和敢字精神,也有的同志开玩笑地说:“这位同学真不应该在稠人广座之中‘将’老师的‘军’,‘挑’老师的‘刺’!”  相似文献   

4.
剑桥大学拒收高考状元是事实,高分低能是事实。韩寒的《三重门》中说: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底下的人去掉,时代需要的是人才。所以,新课标中对我们、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的养成,都被放到了首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活动课,三(2)班的教室里传出了一阵阵笑声。怎么回事?原来是他们正在举行“请”字游戏。只听王老师说:“我先说一句做动作的话,如果句中有‘请’字,就照着去做动作;如果没有‘请’字,就不要做动作。准备好了吗?开始。”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前排的同学竖起耳朵,后排的同学伸长脖子,等王老师发口令。  相似文献   

6.
“而”字     
有一次,一位教书先生给学生们讲解说:“这个‘而’字,是一个最常用的虚词,可以作‘但是’、‘和’、‘然而’、‘却’、‘反而’、‘如果’等使用。”  相似文献   

7.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1,(18):9
@韩寒:现在教育问题就像是没有人会一丝不挂去洗澡,但太多人正穿着棉袄洗澡。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而在我看来大话并无甚么,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碰上正常的脚就称"大脚";中国人说惯了"小话",碰上正常的话,理所当然就叫"大话"了。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  相似文献   

8.
教育微博圈     
张宏智 《教育》2011,(18):9-9
<正>@韩寒:现在教育问题就像是没有人会一丝不挂去洗澡,但太多人正穿着棉袄洗澡。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而在我看来大话并无甚么,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碰上正常的脚就称"大脚";中国人说惯了"小话",碰上正常的话,理所当然就叫"大话"了。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  相似文献   

9.
BBS区     
韩寒在《穿着棉袄洗澡》一文中说过:“把‘全’字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这句“经典名言”成了当代学生偏科学习的理由。“韩”流四起。  相似文献   

10.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我以为现在中国的教育越改革越奇怪了。仿佛中国真的紧缺全才,要培养出的人能今天造出一枚导弹,明天就此导弹写一篇长篇并获茅盾文学奖,后天亲自将其译成八国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似的。假如真有这种人,我宁愿去尝他导弹的滋味。全面发展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全面平庸。就我而言,理科已经对我完全没有意义,尽管它对时代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以后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1.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我以为现在中国的教育越改革越奇怪了。仿佛中国真的紧缺全才,要培养出的人能今天造出一枚导弹,明天就此导弹写一篇长篇并获茅盾文学奖,后天亲自将其译成八国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似的。假如真有这种人我宁愿去尝他导弹的滋味。   就我而言,理科已经对我完全没有意义,尽管它对时代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以后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数学只要到初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妈妈,这个字怎么念啊?上面一个‘小’字,下面一个‘大’字,又有‘小’,又有‘大’,到底是小还是大呢?这个字真有意思。”  相似文献   

13.
解读魅力     
“爸爸,这个字读什么呀?”“读‘魅’”。 “‘妹?’那‘妹’力是什么意思呢?”“哦,‘魁力’是指一种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让你很喜欢它。” “我很喜欢吃零食,那零食是不是有魅力呢?”“嗯……也可以这样说吧。” “魅力”这个词与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便是在我5岁的时候。 后来,我才慢慢知道魅力的“魅”字并非我想像中的“妹”字,而是“魅”字。从那时起,我明白了不光是零食对我有魅力,这世上还有比零食更具有魅力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吕叔湘《未晚斋语文漫谈》中有《“物”作“人”讲》一文,连引了38例,用来证明“魏晋南北朝时代(主要是南方)的文献里,常把“物”字作“人”讲,[1]这看法是完全正确的,但该文最后一段说:“这个‘物’字或者泛指众人,或者总指一切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汉书》卷62载司马迁搬任安书》,有‘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之语,这个‘物’只能是指人而不是指物,但是颜师古等人对这个‘物’字没有注,王先谦的《汉书补注》也没有注。上面所引例句,时代最早的是记录西晋人的话,离开了司马迁的时代,至少有三个多世纪。这一…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鹅”是形声字,能不能按会意字来编故事,而在于有没有必要用这“个鹅”字来编故事。试想,如果每个字都编故事,那又和每个字都不编故事有什么区别“?鹅”字很好记,见一次面就不能忘,根本没有必要用它来编故事。有些字不好记,甚至很容易记错,这时候编个故事帮助记忆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比如“碧”字,学生易将“石”字上面的“王”与白”写错位,有的老师就强调说“:记住,这是‘王‘’白‘’石’。”原以为这样一强调学生就不写错了,可是又有学生把“王”当做偏旁。怎么办?有的老师编了这样的话“:王大娘、白大娘,共同坐…  相似文献   

16.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看见一个农夫扛着锄头从田间走过,便故意问身边的大臣:“那是个什么人?”大臣回答:“那是个农夫。”乾隆又问:“‘夫’字,该怎么写呢?”大臣答:“‘夫’字:两横,左一竖撇,右一捺,即成。轿夫、孔夫子、夫妻、匹夫的‘夫’字,也是这样写的。”乾隆听了,摇着头说:“不对,不对!农夫是刨土之人,故先写‘土’字,下面再加一个‘人’字;轿夫是扛竿之人,故应先写‘人’字,再在他的头上加两根竹竿;孔夫子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天’字出头便是;夫妻是二人,故应先写‘二’字,再写‘人’字;匹夫是指大丈夫,应先写‘大’字,再加‘一…  相似文献   

17.
祭祭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很重要,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记错一些形近字或偏旁相近的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针对不同的字,我采取了不同的识字教学方法。●剖析“造字法”“祭”字和“登”字的上半部分,学生常会混淆,单纯的纠正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但向学生介绍其造字法,却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告诉学生:“‘祭’字由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我们今天看不出它们代表什么了,但在构字之初,‘’代表一块肉,‘’代表手,‘祭’字就是用手拿着肉去供奉祖先或神灵。祭字头上有块‘肉’,如果写成登字的字头就没有肉了。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把祭字…  相似文献   

18.
一、论通假字的对立面通假字的对立面是什么?当代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一、所通的是本来有的字王力《“本”和“通”》:“所谓‘本字’,指本来有的字.人们不写本来已有的字,而写一个同音字,那才是假借字.如果作者所处的时代这个字还没有产生,那就无从‘通’起.”这里说的“假借字”,通常说作“通假字”.这里说的“本来有的字”,应该是指产生在第一次使用的某一同音字之前的为标记词而专造的字,以及本无其字的假借字.  相似文献   

19.
“拨”是课文《八角楼上》中的一个生字,这个“拨”与“拔”是形近字,学生很容易混淆,作业中很多学生把“拔草”写成了“拨草”。鉴于此,我想了个比较直观的办法,我先把“拨”字写在黑板上,问学生:“这个字的右边是什么字呀?”学生立即回答:“是‘发’字。”我接着问:“文中的毛主席在写文章时,忽然发现油灯的灯光暗了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回答:“毛主席用手轻轻拨了灯芯。”“对,这就是拨灯,你们可要记住‘拨’的右边是‘发现’的‘发’字,而‘发’的左上角的一小竖恰似一根拨东西的小棍棒。”然后我又指着“拨”字的右边说:“如果你…  相似文献   

20.
1993年第2期《语文知识》载荆贵生同志《“败则为寇”,还是“败则为贼”?》一文,对鲁迅先生《文学和出汗》中“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中注释提出新的看法,结论指出:“对本国的造反者称为贼,对外国的入侵者称为寇,这是‘贼’和‘寇’的本质区别,因此不能以‘寇’代‘贼’。”查成语词典,“却不见有‘成则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