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组合数恒等式的证明无固定的方法,初学者常感到无从下手,下面介绍证明组合恒等式的几种方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编辑部举办的首届中学生数学智能通讯赛中高二年级试题第18题为:  相似文献   

3.
一些新的代数不等式与恒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理1 若x,y为满足x y=1的实数,则x y2=x2 y≥(3)/(4).  相似文献   

4.
课本例习题,常常蕴涵着深刻的数学背景,潜藏着很大的发散空间,耐人探究.  相似文献   

5.
具有代数条件的恒等式证明.是中学代数常见题之一。本文就这类题给出了一般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对指导学生学习与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园 《中学教研》2008,(7):39-41
殊途同归,顾名思义,就是用不同的途径到达同样的目的地.在数学中,大多是一题多解(证)的意思.这是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一种有效手段,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有助于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竞赛试题综合性较强,通过对竞赛试题一题多解(证)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拓宽解题思路,以达到对问题的透彻了解.下面以2007年全国联合竞赛一试第13题为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8.
在几何复习中,学生做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题多解(证)有利于复习相关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与能力相互转化。不仅如此,利用一题多解(证)还能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思维能力。题目:如图,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四边形,对角线AC⊥BD,垂足为E,M为AD的中点,AM=EM,ON⊥BC于N,求证:EM=ON思路一:从EM和ON的位置联想构造平行四边形。证明一:(如图)连结OM、NE,并延长ME交BC于P,延长NE交AD于Q,∵M是AD的中点,∠AED=90°,∴∠MEA=∠EAM.∵∠…  相似文献   

9.
10.
周金国 《新高考》2004,(1):46-46
在不等式的证明中,常常遇到根据条件等式证明代数式取值范围的问题,本文就一道不等式题目的证明,谈谈求证此类问题的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希望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切入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求证同一题目,借此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提高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12.
巧证恒等式     
《初中生学习》2003,(2):36-38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解题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和培养思维能力.下面是一个数学问题的多解、多变和推广. 例1 设a,b∈R+,且a+b=2.求证:  相似文献   

14.
先证明-个恒等式: (α12+α22)(β12+β22)-(α1β1+α2β2)2=(α1β2-α2β1)2(Ⅰ)  相似文献   

15.
一题多解的目的在于开拓同学们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还能促使养成对事物的探索精神,努力运用数学基础知识,找出更多的解题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一题多证,一题多解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常用方法. 一道几何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证明,可以让学生在证明的过程中熟悉多个定理,同时可以开拓其思路,增强其解题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两道代数题的新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若 a,b∈ R,且 a 1- b2 b 1- a2=1,求证 :a2 b2 =12.实数 x,y,z满足 x y z=a,x2 y2 z2 =a22 ,(a>0 ) ,证明 x,y,z∈ [0 ,23a].这是两道常见的代数题 ,证法都颇多 .本文利用同一种方法再给出它们一种新颖证法 .证明  1.构造直线 l:x 1- b2 y1- a2 =1,显然点 P(a,b)在直线 l上 ,l不过原点 O,所以原点 O到直线 l的距离不大于 | OP| ,即1(1- b2 ) (1- a2 ) ≤ a2 b2 ,整理得  (a2 b2 ) 2 - 2 (a2 b2 ) 1≤ 0 ,即    (a2 b2 - 1) 2≤ 0 ,所以 ,a2 b2 =1.2 .构造直线 l:x y (z- a) =0 ,由条件知点 P(x,y)在…  相似文献   

19.
20.
邵正祥 《云南教育》2004,(11):39-39
中学阶段所有对数恒等式均可由基本恒等式N=a^logg^N…(1)简洁而迅速地推导出来,且便利于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