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针对性不强、实效性欠佳、亲和力不足、知行转化困难等问题。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形成“三资源、双平台,理实结合、知信行统一”的思政课教学模式,通过融合时事热点、地方红色教育、职业教育三类资源,以校内外协同平台为支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知信行统一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论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的知行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大学生的知行统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恩政课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必须反思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知”与“行”问题。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知”与“行”有机统一后,能更好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学过程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学不乏存在思政课教师潜心于思政课的艺术性,即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而忽视思政课的学术性,即理论对学生思维启发、经验养成、价值塑造的专业引导作用。思政课教学的学术性与艺术性被割裂开来,学生对思政教育存在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的问题。造成思政课艺术性与学术性分离原因,主要是教师困囿于“学科知识”,缺乏教育之“教”的意识;困囿于“教学经验”,缺乏理论之“思”;困囿于“工作文化”,缺乏对思政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的认知。因此,构建高中思政课教学学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需要确定学术与艺术融合的原则,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联结,并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4.
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最大难点在于打通高校学生“知”与“行”之间的通道,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学生“知而不信,知而不行”的情况。真实性评价法就是要让学生“知而信,信而行”,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获取真实性评价,克服标准化考试带来的弊端。基于此,通过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分析,从高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真实性评价法的具体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研究“何为一体化”“为何一体化”“如何一体化”等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问题基础上,以泉州市“1+1+N”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为例,从课程目标整体化、教学内容差异化、教育过程渐进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评价贯通化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进一步深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立德树人的工作,旨在培养大学生政治与价值认同。政治与价值认同要求知行合一,要求把所学知识理论内化为信仰并付诸实践。这就需要特别关注并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真学、真信、真做。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及其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合作”为核心要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要求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通过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自评与外评相统_的评估方式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调整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理念与方法契合“思政课”教学需要,特别是能够满足“思政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要求,可以为“思政课”教学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7.
以议题为引领挖掘优质文化资源,应从聚焦评价体系研读课标要求、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本校学情、关注文化热点整合有效资源等角度入手,探索增强学科自信、固根铸魂育人的具体措施。通过打造思政“金课”,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奉其教效其行,从而智育时代新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求同存异,优化评价方法,以理性反思促专业成长,做到知信行合一。  相似文献   

8.
作为思想政治学科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议题式教学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高中思政课教师应遵循“八个相统一”,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坚持以素养立意,整合多方资源,巧设走心议题,让课堂“议”味深长;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多层逻辑,让情知相连,情理共生;组织沉浸式议学,促进学生思维进阶;进行多元化评价,深度反思,形成可视化成果,促进知信行合一,实现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的思政课存在缺乏深度、流于形式等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时政演讲项目致力于以“知情意行”为框架、以热点时政为内容、以学生演讲为形式,通过“构建新知、丰富情感、增强意志、推动实践”四个维度,拓展思政元素、变革教学方法、建构思政课堂,从而改变学生对思政课枯燥无味的片面印象,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参与思政课堂,陶冶学生品性,提升学生素养。  相似文献   

10.
学科思政和思政学科“双轮驱动”作为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的是同向而行、协同育人的问题,集中彰显“大思政格局”。学科思政和思政学科分离、分化时有发生,出现视野窄化、思维僵化、角度泛化等现实问题。“双轮驱动”是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维度,也是全科育人的必然选择。实现“双轮驱动”,应当以课题研究强化“同向而行”,以同课异构完善“同频共振”,以集体备课实现“同心协力”,以多维评价实现“同心同德”。  相似文献   

11.
石红梅  杜辉 《福建教育》2023,(48):28-33
文章聚焦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应加强理论探索,以知为先,凝练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注重提升理论水平,拓宽理论视野,将论述中贯穿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实践要求讲深、讲透。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理论的落地,应当注重以信铸魂,创新形式载体,即做到理论信仰与现实信仰相通,使核心要义具象化;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结合,使教学内容丰富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必须以行促用,做到融会贯通,即做好学情分析、做强案例教学、做到“两个课堂”交互等,让学生动起来,实现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林学斌 《黑河学院学报》2023,(3):117-119+135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重要通识课,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思政课程是塑造学生思想品德的关键“纽扣”。在当前的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中,要精准把握时代定位与构建价值,以问题导向、逻辑导向、典型导向、行为导向“四维”维度,打造“事、课、学、思、用”五位一体的思政课程,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丰富思政课一体化体系建设的内容和实效,深挖思政课程育人元素,切实改进思政课程教学,全力推向高校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协同思政课程一体化体系建设,有效培养学生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内生动力,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课程建设、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最佳契合点、打造思政课一体化高素质教师队伍等方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逐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论实践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 ,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好思想基础。“修养”课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人生修养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把这些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信念、信仰 ,外化为自身的行动 ,即“知”、“行”结合。因此 ,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既是“修养”课的出发点 ,也是它的归宿。如何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笔者认为 ,采用实践教学法 ,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输”与“导”的有机结合 ,…  相似文献   

15.
杨珊  李琼 《贺州学院学报》2023,(S1):81-85+105
内涵式发展强调思政课在不同学段间的内在联系和协同发展,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衔接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思政课成为立德树人及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课程。“1+1+N”模式可以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教育研究部门的协调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式发展。在总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式发展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并解析了一体化内涵式发展模式的基本要义,以期为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式发展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一个涉及教材、教师、学生等多维要素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好这项系统工程,必须深化教材、教法、教师、学生、考核“五位一体”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即整合教材内容,构建适合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探索适宜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模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高职教师的“主导”作用;立足学生实际,准确把握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主体”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创新吻合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7.
张成华 《教师》2023,(34):3-5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基于各学段学生发展认知的差异而提出来的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以J市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论证了地方红色资源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价值,并以各学段教材中“培养爱国情感”内容为例进行课例分析,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层面提出江西红色资源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差异性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实践的疏离是高校思政课现行考核模式的突出问题。在教学与考核中坚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既是思政课课程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构建思政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考核模式,必须转变考核理念,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对接;改进考核目标,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匹配;完善考核内容,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渗透;优化考核方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剖析“大思政课”格局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现实困境,确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一体化培育理念,构建“大思政课”格局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一体化培育模式。以高校为组织协同和科学技术赋能核心,建立青年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共青团”四位一体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合力,将思政教育作为驱动力,通过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中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相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相结合、高校前沿教育和中学启发教育相结合,探索“大思政课”格局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组织力量、培育目标、方法机制的一体化,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莹 《考试周刊》2011,(80):1-2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考核方式现状及弊端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思政课考核的改革思路及方式方法,即由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成绩向全过程复合型考试转变,由单纯理论知识型命题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型命题转变,把理论考核内容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并强化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科学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对思政课教育教学应有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