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师用3根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给我们演示了毛细现象,我总觉得意犹未尽。根据毛细现象原理,我试着用废磁带盒制作了“毛细现象演示器”,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终于成功,取得了满意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2.
《毛细现象》这一课是小学实验课本4年级下学期第10课的内容。所谓毛细现象是含有细微缝隙的物体与液体接触时,在浸润情况下,液体沿缝隙上升或渗入的现象。是由于物质分子间作用力的结果。课本中一般采用各种玻璃管作毛细实验,但是由于玻璃管缝隙过大,此实验不易成功,毛细现象不很明显,而且许多学校仪器配备上也无玻璃毛细管,所以此实验方法不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演示毛细现象的方法,此实验效果明显,材料简单易找,并且在学校易于操作实验。 具体操作方法是:选取三根粗细,长短相同的玻璃管(或塑料针管去头),在玻璃管的一端放入一小团棉花,可防止管内物品漏出;在玻璃管的另一端分别放入粗砂、细砂、和小石子,(用白砂子效果更明显)。把三个玻璃管同时放入装有染成红色的液体酒精的盘中(或水槽中),学生做时可用红墨水代替酒精,从玻璃管透明外壁即可看  相似文献   

3.
毛细现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理现象。为了说明这一现象,有一个实验提供几根直径在2毫米以下粗细不同的玻璃管,将其下端浸没在水中,会发现水能沿着玻璃管内壁上升,而且越细的玻璃管,水上升的越高,说明发生毛细现象的材料,孔隙越小,水上升的越高。但在实际教学中,与教材配套的学具却是粗细不同的塑料管。我们知道塑料管与水是不浸润的,即使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事先将塑料管用洗涤剂清洗,甚至把实验中小水槽的水中也加入洗涤剂,实验的成功率也很低,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事实上,像这么细的玻璃管确实不容易找,就算能找到,由于细玻璃管易碎,不便于保存…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第八册《毛细现象》一课 ,用几根内孔粗细不同的玻璃管 ,将它们的一端浸入水中 ,观察毛细现象。由于农村小学器材缺少 ,一般只有两种内孔粗细差距不大的玻璃管 ,因此我改用两块玻璃片做实验 ,实验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1 制作材料  两块约 2 0cm长的长刀形透明玻璃片 ,一个曲别针 ,一对橡皮筋。2 操作方法  将两块玻璃片合拢用一对橡皮筋套住 ,并用曲别针将一侧的两块玻璃片隔开 ,然后将它的一端浸在水中。便可以看见水沿着孔隙逐渐上升。而且看到靠近曲别针一侧孔隙大 ,水上升很低 ;靠近并拢一侧孔隙小 ,水上升得高。3…  相似文献   

5.
能够产生毛细现象的管叫做毛细管,玻璃管内径越小,演示毛细现象越明显。红水温度计内径很小,是最理想的毛细管。若用毛细管和水槽做演示,浸润液体(水)在细管里升高的现象比较明显,但不浸润液体(水银)在细管里降低的现象是看不清的。我们改进的演示器,用连通器代替水槽,毛细管内水银液面比粗玻璃管内水银液面低的现象能看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6.
《毛细现象》这一课中,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水,确实比粗玻璃管中的水上升得要高。两块玻璃片合在一起放入水中,缝隙较小的一边水也上升得高些。实验是做成功了,学生直接观察到了孔隙、缝隙。但是棉布棉线上的毛细现象,看到的只是毛细现象的结  相似文献   

7.
用直玻璃管做电泳实验四川自贡师专(643000)李慎新现在的教材中,胶体电泳实验几乎都用传统的U型管。现将一种用直玻璃管做电泳实验的方法具体介绍如下:一、装置的制作取长约8厘米、内径约1.5厘米的一段普通玻璃管。用两段铜丝一端卷成蚊香状,做成两个电极...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实验效果还不够理想,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感到不容易懂。针对这些问题,发动自然教师进行研究,改进观察实验设计。以下是我们研究改进的几个例子。 1.第八册《毛细现象》一课,实验二:找一些粗细不同的吸管,将它们的一端浸入水中,看一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由于吸管缝隙过大实验效果不明显,做此实验需用毛细管,但许多学校又没有。我们将此实验改为用三根粗细、长短相同的玻璃管,在玻璃管底端放入一小团棉花以防止装入管内的砂子漏出。将砂子分成粗、中、细三种,分别装入三个玻璃管内。把三个玻璃管同时放入水中观察,由于细砂颗粒小,它们之间的缝隙小,水上升得较快,中  相似文献   

9.
《研究液体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的演示实验需要的较长的平底玻璃管,这种玻璃管不但不易找到,而且自重大,装入细沙后就更重,重心却仍然比较高,实验中容易倾斜、容易沉没,更难多次调节浸入水中的深度。我在实验中选用了外径稍大管壁较薄装药片的平底短玻璃管,外面紧紧裹上一个透明胶片做成的圆筒(事先将透明胶片卷成很  相似文献   

10.
材料用具: 投影器胶片(合药膜)、透明水彩颜色水、碳素彩色笔、剪子、尺子、小毛笔。 制作方法: 1、绘片。把投影胶片剪成17.5×12.5的规格,然后平铺在需要绘制的生物图的上面,用碳素彩色笔直接描图。稍停待干后,再用碳素彩色笔或小毛笔反夏描绘着色  相似文献   

11.
拿一张用过的照相底片,把它浸在热水里,一天后取出来,洗刷干净,便成为透明胶片。用剪刀剪出两块跟眼镜一样大小的圆片,再用深橙黄和蓝色的两种染料分别均匀地涂在圆胶片上,并让它们阴干。把马粪纸剪成眼镜的镜框,再把两块圆胶片分别粘合在镜框上,  相似文献   

12.
供教学用的幻灯片大体可分为阳纹片和阴纹片两种。所谓阳纹片,指的是将文字、图形直接书写、绘制到明胶片上或用油印、复印等办法印刷到明胶片上制成的幻灯片。幻灯制片厂彩色套印的幻灯片也多半是阳纹片。 阳纹片特别适合大场所的教学,如听众很多的学术报告会或科普讲座等等。因为它能节省板书时间,增大能见度。并且只需用一台幻灯机投影,操作也很方便。但是阳纹片有两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第八册《毛细现象》一课,用几根内孔粗细不同的玻璃管,将它们的一端浸入水中,观察毛细现象。由于农村小学器材缺少,一般只有两种内孔粗细差距不大的玻璃管,因此我改用两块玻璃片做实验,实验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玻璃管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仪器,但化学实验使用的玻璃管主要是弯曲玻璃管,这些弯曲玻璃管需要用直玻璃管制作。同时,我们在实验中还经常使用尖嘴玻璃导管、胶头滴管及药匙等,这些实验仪器也可用直玻璃管来制作。下面笔者谈一谈在教学过程中用玻璃管制作实验仪器的方法。一、弯曲玻璃管的制作1.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自然握住玻璃管的两端,使玻璃管平行于桌面、移至酒精喷灯火焰上灼烧弯曲点,匀速转动玻璃管,且左右移动,两手用力均匀。待玻璃管软化后弯曲时,两手应向中间略推,以避免玻璃管的弯曲点  相似文献   

15.
物理投影教学二则金瑞吉,谭祥贵有些物理实验因不便于学生观察,难以保证实验效果,但是如果用活动投影片来模拟实验就能收到很好的实验效果。比如托里拆利实验,将“水银槽”制作在基片上,“长玻璃管”制作成旋转片,模拟玻璃管的竖直、倾斜,在旋转片上制作一张抽拉片...  相似文献   

16.
光合作用是新陈代谢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弄清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我在教学中使用了自制的光合作用过程复合投影片,效果很好。现把该片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说明如下:1制作1.1底片的制作取一张胶片按图1绘制成底片。1.2抽动或翻翻动图片的制作用胶片剪成长条,写上图2内容,用透明胶带粘系在底片的边缘,做成抽动或翻动的图片。2演示演示过程出现“”中的内容时,将该图片翻动或抽动到底片相应的位置。演示过程如下:21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悬念法教学以“毛细现象”一节的教学为例谈谈什么是悬念法教学。教师出示初中见过的连通器问学生:“若往连通器中注水,当水不再流动时有何现象?”学生答:“液面相平”。教师再问:“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插入盛水容器的水中,玻璃管内的水面比容器中的水面高,还是低?”学生答:“相平”。则悬念诱发。接着,让学生将内径不同的两端开口的三根玻璃管插入盛水的容器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大出学生所料:玻璃管中水面比容器中的水面高,而且内径越细,水面上升越高。不少学生并不甘心接受这一事实,怀疑是否玻璃管内原…  相似文献   

18.
简易透明投影胶片的制作方法●甘肃正宁三中(745305)燕鸿●用投影仪和幻灯机进行电化教学常要用到透明胶片。在教学中,我试用精装烟盒外包装的透明薄膜纸制作投影胶片用于教学,效果颇佳。制作方法是:先将烟盒外包装的透明薄膜纸拆下,夹于2张厚纸中间,平置于...  相似文献   

19.
转动式活动幻灯片就是将画面的不动部分画在一张胶片上作为基片,需要活动的部分画在一张或几张胶片上作为动片。动片上有转动轴心,用转动轴把动片安装在片框或基片上。旋转动片与底片图形交错,就可演示出曲线转动、往复运动等动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抽拉旋转投影片的制作使用“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第一章细胞的一个难点,我在讲授时,采用投影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该投影片的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材料片框21×16cm2、明胶片、彩色绘图笔、剪刀、尺图1子、白纸、铅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