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校在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环节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基于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对新形势下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基于校企协同创新模式下以解决工程技术难题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习基地运行体系。该体系以解决工程技术难题为导向、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毕业设计任务为载体、以校企高水平导师队伍和优质教学科研资源为支撑、以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培养模式为保障,校企协同工作、培养目标明确,通过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实现校企双赢。实践表明:该体系有效地提升了企业参与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的兴趣,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企业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卓业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温州大学化工实践教学体系从学校服务地方的特点出发,将校内实践平台、开放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基地等实践教学资源有机整合,构筑了符合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践教学体系,极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立足于培养浙南地区企业亟需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其他地方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3.
课题组以广州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对毕业要求的各个指标点设计了对应的实验课程和实践活动,并在学校实验中心和计算机工程实验室建立了实验教学分层体系,为学生的计算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支撑平台;同时,通过改革实验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引导、鼓励学生提高编程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4.
针对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文章通过探索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工程素养为本位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制图能力不断线、计算机能力不断线、设计能力不断线和制造能力不断线的C4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训练平台,知识拓展平台及新型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具有良好工程素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培养模式通过四年的示范应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业率及企业反馈度得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人才市场需求和高考改革推动下,各独立学院向应用实践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计算机通信专业为例,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等方面的教研教改做了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根据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具有"自动控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鲜明特色,从该课程的知识结构出发,整合网络技术、组态技术等PLC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了以PLC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从适应创新人才教育的需要出发,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在工业控制方向具有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7.
独立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结果"等问题,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工程创新能力弱,学生的工程素质与企业需求难以无缝对接。论文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探索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平台构建为核心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制图能力不断线、计算机能力不断线、设计能力不断线和制造能力不断线的C4实践能力培养基础之上,构建实践教学、专业实践、科研实践及产业实践的P4实践平台体系,通过C4与P4的有效融合,全面提升人才的工程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模式通过4年的应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企业认可。  相似文献   

8.
针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独立学院在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提出以能力模型设计为突破口,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切入点,逆向驱动、聚焦应用、顶层设计、多维循环的改革思路,构建了以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环环相扣、螺旋进阶、持续优化、与行业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独立学院计算机类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讨论了这一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和特色。  相似文献   

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198-200
工程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要实现优秀工程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必须重视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问题。围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室建设理念,从功能及内容、教学体系、运行模式等方面不断深化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建设适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思维创新实验室,使之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杰出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6):162-16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对接民航业发展需求,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建设校企互补、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基地,构建了基础扎实、体系完整、架构科学的实践教学平台和适应民航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企业接收学生实习能力不足、实习与生产安排之矛盾等校企合作的新问题,该校虚实结合地推进实验室建设,建设了飞行模拟器训练中心等一批实验中心和实验室,加强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论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能力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高职工程教育的现状和特点,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为载体,探讨了高职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提出了高职工科课程改革必须与工业企业紧密联系,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面向企业组织工程实训,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实训体系和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工业企业需求相吻合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企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竞争中知识和科技含量的增加,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越来越成为企业维系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经济全球化、完全市场化的到来和深入,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持续高效的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快造就一批专业技术素质高、善于应对市场变化、创新能力强的工程技术领军人才,是石化工程建设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尽快实现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本文就工程设计企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成才的基本规律;根据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开展实践锻炼,老专家传、帮、带,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出国交流研修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培养工程设计企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措施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论高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高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的作用,文章从十个方面对现代企业管理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双模式在计算机实训基地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南京林业大学林业机械学科方向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及运行为例,提出校企“四维”协同模式的创新理念,建立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管理机制,通过校企目标协同、过程协同、实践协同、创新协同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社会发展的,具有“绿色发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文章提升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内涵建设,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作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队伍以及运行管理模式的改革,是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重要举措。通过对国内外工程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工程教育实践平台,对大学生实施工程训练教育,培养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多年的实践,培养了工科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了满足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高校的相关专业需要加强在校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与锻炼,使之具备风力发电技术的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面向工程需求,开发出了双馈风力发电实践教学平台,通过采用模块化和开放式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励磁控制、变速恒频发电运行控制、风力机特性模拟,以及相关的系统开发、数据通信、数字滤波等多种工程技术进行实践、开发和创新,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高等工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本文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创新实践培养体系等方面介绍了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阐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构建基础、构建思路和构建内容三个方面阐述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有效地服务当地信息行业企业,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本文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出发,从实践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几个方面对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端纺织装备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分析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内涵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高端纺织装备需求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和强化通识教育,调整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专业课程群模块。建立基于项目学习的创新实践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周期中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完善管理评价制度。通过一系列改革的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满足高端纺织装备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