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红楼梦》两英译本看归化异化的对立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时对文化信息的处理一般采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主要以目的与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文章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比较,分析霍克斯和杨宪益两位翻译大师在传递不同背景文化信息方面所采取的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指出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又是动态统一的关系。通过对归化异化"度"的分析,指出好的译文应当是归化异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出发,以名著《红楼梦》中诗词的英译本为例,探讨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在翻译文化词语时所使用的翻译策略,以及其背后所体现的文化意识。就两种译本中译者对反映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诗词的处理得出结论如下:杨宪益夫妇的译文尽可能地保留了源语文化,采用“异化”手法较多,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霍克斯的译文较多采用“归化”译法,凸显译入语文化.体现“后殖民的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3.
从《红楼梦》英译本看委婉语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译《红楼梦》中的委婉语的研究来探讨汉语委婉语的可译性及翻译技巧。汉语委婉语英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译成英语中对应的委婉语,2、直接译出核心意思,3、省略,4、译出字面意义,5、注释法。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达到了清代文学发展的最高峰,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学术界出现了大量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并形成了"红学"这一专门的学问。在《红楼梦》中令无数学者和看客们扼腕叹息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动人的爱情悲剧。笔者力图通过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揭示《红楼梦》中反映的封建宗法思想对自由人性的扼杀,以期对红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以酒为契机 ,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社会人物的众生相 ;以酒为话题 ,广泛而深入地展示了酒文化的丰富内容 ;以酒为灵感 ,巧妙而曲折地显现了作家的思想境界与高超的艺术修养 ;酒文化丰富了《红楼梦》的社会和历史文化的空间 ,《红楼梦》拓展了酒文化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的各种粥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以.对于各种粥名,如何翻译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使目的语国家的读者有效理解是译者必须慎重对待的.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杨宪益所译<红楼梦>中有关各种粥名的翻译,首先简单介绍了目的论,接着运用目的论分析了杨宪所译<红楼梦>中有关各种粥名的翻译,说明了杨先生的译文并没有达到最佳翻译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在创作中呈现出浓郁的戏曲化特点,是文学与戏曲之美兼而有之的典范。本文着重就《红楼梦》由小说改编为戏曲作品,主要是改编为越剧所取得的成就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翻译技巧和精神情韵两个层次分析了杨宪益的《红楼梦》英译本,认为在异质文化语境下,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应该对语言转换、原作的文化思想内涵和译作接受者的文化观念等因素都要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教育活动必然会在《红楼梦》中得到反映。文章从严父型的棍棒式、慈母型的溺爱式、姐妹型的劝导式、朋友型的自主互助式这四个方面来讨论教育方式,以期给我国现行教育方式的提高带来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并不乏例证,从语言的角度对《红楼梦》的分析中,得到了三个启示,一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艺术的生命,二是语言必须是想象飞腾,刻镂有形的载体,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成为艺术源泉的基本要求,三是语言在现实的表现是浮燥,必须在不朽的名著中寻找归宿和真谛。  相似文献   

11.
论《红楼梦》中的道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深刻反映了长生久视、羽化登仙、寻求解脱的道教思想和清虚自守、心斋坐忘、齐物逍遥的道家思想。它以道佛为其思想归宿,在世俗的重压之下以老庄的与物同化、逍遥自由寻求慰藉,因而宝玉和甄士隐最终以出世而求得解脱。透过道教的独特视角能更深刻地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12.
将统计方法运用于红学研究,既拓宽了统计学的应用领域,也为红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文章针对运用统计方法研究红学问题的文献,做了全面的回顾和梳理,总结了利用统计方法研究《红楼梦》的现状。分别从文献发表年代、采用的统计方法、研究角度、研究成果等方面阐述,并概括性地总结了研究的主要成果、研究中呈现出的问题及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她出身于金陵世家,漂亮、聪明、乖巧,具有普通闺秀所没有的待人处事的能力。她是贾家荣府的实际统治者,威重令行,机敏善变,凭着自己的才智与苦心,在贾家这个大家庭里应付自如。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当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可以说这个形象具有独特性。她有一种支柱作用,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意义上的一种聚焦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辐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极富特色的“媒妁”形象,其中“亲属为媒”、“市井之人为媒”,反映了封建伦理与社会礼教束缚下的封建婚姻形态;而“丫鬟为媒”、“以物为媒”、“自媒”,则反映了青年男女对于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媒妁”形象反映了人们对待婚姻问题的思想倾向,包含着深邃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语用隐含十分丰富,分析研究这些隐含对于理解原著和鉴赏译文得失十分有帮助.本文按照言外行为的类别,对<红楼梦>人物话语中的语用隐含进行区分,并综合运用语用学中的语境、预设、会话含义等理论对所撷取的人物话语例子进行详尽分析,从语用隐含的角度计论了翻译此类文本所应达到的"对等"标准,并据此对有关译文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作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在《红楼梦》中通过人物对话直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红楼梦》人物对话高度个性化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红楼梦》中某些次要人物的对话主要是为了交代故事情节 ,或者是为了间接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服务的。《红楼梦》的对话写作技巧炉火纯青 ,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红楼梦》中的典型悲剧——黛玉之悲,分析了不同地位的女子的婚姻之悲——宫廷贵族妇女们的婚姻悲剧、富家已婚妇女的婚姻悲剧、千金小姐的婚姻悲剧和丫鬟们的婚姻悲剧,批判残酷的封建婚姻制度,指出了《红楼梦》中一些前人所没有的恋爱婚姻观点,如"一夫一妻""自主选择"等。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于知识的运用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与文化发展相同步的,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变迁。知识经济时代下,社会的主导力量是丰富的知识,先进的技术。但是,在封建社会,主导社会发展的仕途经济却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本文以《红楼梦》中的仕途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古代仕途经济的典型,对比当今社会的知识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传统仕途经济的弊端,为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潇湘馆中的竹为阐释对象,从这些竹所蕴含的原型意象伸发开去,探求作为《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鸭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以及她与贾宝玉之间“欲语还休”的缠绵而又凄婉的悲剧爱情。全文总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竹意象与黛玉性格的契合之处,第二部分则主要论述竹意象对宝黛爱情悲剧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