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组织是主权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开展多边外交的主要场所,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和推送对主权国家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法国很早就制定和实施了国际组织人才发展的相关举措,现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输送和维护体系。法国国民教育系统以国际组织胜任为导向提供了长期、全面而深层次的人才培养基础;法国国际公务员代表团通过信息服务、积极推送和全程支持完成了国际组织人才的输送和管理;法语和法国文化则成为联结法国籍国际组织职员的纽带和提升法国国际影响力的工具。实践表明,法国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输送方面已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法国模式”。这种模式对于不断走向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中心的中国来说值得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一步。高校应责无旁贷成为国家培养、造就、输送国际组织人才的坚强阵地。对标国际组织人才的核心价值与能力,探索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此推送更多优秀人才走向国际舞台、参与全球治理、发出中国强音,提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国际组织的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日益成为主权国家提升本国国际话语权、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重要途径.“促使瑞士公民在国际组织中保持尽量高与尽量多的职位”是瑞士一直奉行的核心外交政策之一.本文从瑞士政府的高层支持、吸引国际组织落户的总部策略、民间机构的就业服务三方面对瑞士有计划、有目的地输送本国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我国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了解国际组织的人才需求有助于我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联合国未来胜任力模型对于我国培养人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该模型包含3项核心价值观、8项核心胜任力和6项管理胜任力。联合国对人才的要求主要包括价值基础、可迁移能力和专业知识及技能三个层面。其中,价值观是基础,可迁移能力是保障,没有这两者,再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我国教育也应加强对人的价值观和可迁移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建设。经不断探索和研究,逐渐形成了境内外高校衔接合作办学、国际组织后备人才专项培养、高校与国际组织合作办学等典型培养路径。这些培养路径的建设增强了我国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的后备力量,但与预期成果之间仍存在差距。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现有培养路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基于现有培养路径的优势与不足,建议高校制订长线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规划,完善课程设置,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提升学生应对国际事务的综合素质,优化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6.
国际组织不仅是维护国家利益、塑造国家形象的有力渠道,也是贡献大国智慧、体现天国担当的重要平台。在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一些高校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初步构建起了系统培养和输送国际组织人才的教育体系,成为新时期直接服务国家人才战略的有效支点。  相似文献   

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1世纪我国经济、科技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而高等教育在这其中扮演着向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通道。因此,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进行一个合理正确的分析定位、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前我国现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工作,为国家未来发展输送一批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培养优秀的国际组织人才是提升国家议事能力、决策能力与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而高校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先锋,英国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拥有全面的国际视野与良好的沟通能力,其中一些毕业生在国际组织中就职并承担要务。文章以全球胜任力框架为研究视角,选取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以及利兹大学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发现三所高校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着重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鼓励学生采取行动、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全球责任意识。文章对三所高校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高校培养国际组织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际组织是国际人才竞争的重要场域之一。“二战”后,日本一直把为国际组织培养和输送人才作为其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日本外务省、文部科学省等机构针对国际组织人才聘用标准和流程,开展了大量研究,出台了周密的人才战略。日本高校是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一流高校,特别是入选了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的高校,大多选择立足本校优势学科,通过设置特别项目或增加通识课程模块促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部分专科院校则设立了专门学院或相关专业。在人才输送方面,日本政府积极利用初级专业人员派遣制度等渠道,强化宣传,优化用人政策,建立“旋转门”,取得了可观成效。  相似文献   

10.
文章系统梳理了我国2006—2020年关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输送”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总结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输送在国别研究中的主要特点。研究显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输送相关学术成果在总体数量上呈增长趋势,并基本形成了以师范类高校和外国语类高校为主、综合类大学有所涉及的研究集群。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输送的研究领域呈现出多学科的研究特点,研究方法以文献研究为主,缺乏实地研究。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输送的国别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并主要呈现出三大模式:自下而上,注重人才培养的美英模式;自上而下,注重人才输送的日韩模式;上下联动,人才培养与输送并重的瑞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拔尖人才的培养是高校面对的一项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命题。iGEM作为一项极具国际学术影响的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可以作为培养拔尖人才的有效载体,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学术参与、组织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浙江大学iGEM队的成功经验可以对学科交叉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探索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超  刘志杰 《文教资料》2013,(1):107-109
哈佛大学是一所世界闻名的研究型大学,其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上成功地培养出不计其数的顶尖人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将平民主义(本科生院)、精英主义(研究生院)和实用主义(专业学院)三种教育理念融于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中。文章分别对承载这三种教育理念的组织架构——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构架出与其相辅相成的组织架构图。鉴此,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提出可供参考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合理的组织架构的建立等建议,以便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不仅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更能培养出拔尖创新型人才和较强专业性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重任,能否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社会各行业工作一线培养和输送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门技术型人才,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承担的重大使命.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努力创新人才教育模式,引入国际先进的"常春藤"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与教学工作.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该模式已经在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落地生根,并结出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4.
声乐教学是一项技能实践性的学科,它关系到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声乐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音乐教师应在前人的基础上认真地剖析与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继承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向高校输送出优秀的学子,为国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声乐人才。  相似文献   

15.
张宏建 《教师》2014,(11):92-93
地方商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主要是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的目标是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各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培养全面素质为出发点,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涉外经贸业务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从事各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技能的国际化人才。以典型案例情景再现模拟实训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其基本特征包括情境性、主体性、互动性和问题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发挥个性,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晓业 《科教导刊》2023,(5):150-152
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社会数字化转型,社会与企业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要着力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其中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更要发挥组织优势,引领好、联系好和服务好广大青年学生,以改革优化组织架构为契机,依托打造专业团队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等,助力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纵深发展,不断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创新技能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国际型护理人才的短缺为人力资源丰富的我国培养国际型护理人才向国际市场输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我国重专业轻人文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导致我们培养的护理人才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为此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实现专业与人文的融合就成为国际型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输送对于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德国政府在国际组织人才发展上秉持一种长期导向的"螺旋"理念,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国际组织人才螺旋发展模式,为本国公民铺就一条内外联通、螺旋上升的可持续职业发展路径.从整体来看,螺旋发展模式涵括人才孵化、派出历练、回巢哺育、晋升与联结四个主要阶段.在每个阶段也都有着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工作机制.该理念及模式打破了一种单线型的职业发展路线,强调人员和知识的多向流动,更好融合了国家、组织和个人层面的利益."螺旋模式"在德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效,德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人员代表性近年来从"量"和"质"上都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一、会计教学的培养目标问题会计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会计教学中的首要问题,它直接涉及到课程设置的偏重性及决定着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更涉及到学生的培养方向、向社会输送何种规格的人才问题。一项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有效地为社会输送其所需要的人才。改革开放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人才,在人才的规格要求上本科教育应区别大、中专教育。一般地说,专科教育主要培养初级会计人员,因此专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侧重于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本科教育主要培养中、高级会计人员。与初级会计人员相比,中、高级会计…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为社会进步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极大的满足了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国际之间的竞争逐渐从以往的军事实力以及经济实力的竞争转变为人才的竞争,对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面临着城乡规划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挑战,同时也是一场获得发展的机遇,对于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由此,本文主要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独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客观阐述如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寻求合理的培养对策,为社会进步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