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沿海港口城市的结构分析及发展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沿海港口城市结构的客观实际出发,借鉴有关沿海港口城市形成演化理论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扬长避短,功能互补、合理组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努力构造我国三大沿海港口城市;即以香港,广州为中心的南部沿海港口城市带,以上海为中心的中部沿海港口城市带,以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沿岸港口城市带。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海港口群体的代际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高新技术的发展,第四代港口的概念被提出。第四代港口的定位是港口联盟和港航联盟,具有高度现代化、商业高度发达以及高度信息化的特点。我国部分港口已经具备了第四代港口的某些特征,但大多数港口的发展仍处于从第二代港口向第三代港口转化的阶段。在对港口代际及第四代港口的概念论述的基础上,基于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沿海港口群体的代际进行评估,作出港口维度-城市维度坐标图,并针对不同代际类别论述代际评估对我国沿海港口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周炳中  辛太康 《资源科学》2008,30(2):177-184
本文在阐述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选取我国7个主要港口城市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城市鹿特丹、新加坡和香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并分析比较国内国际主要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港口城市在港口生产能力上的评价值为0.055—0.645之间,上海等城市与国际大港差距较小;但在经济发展能力、资源环境支撑能力、智力支持能力和社会协调能力等方面,评价均值分别为0.278、0.529、0.255,仅相当于国际港口城市同类评价值的50.3%、79.1%和33%。因此,可持续发展整体能力评价值在0.239~0.465之间,只及国际城市的50%,国内港口城市与国际差距较大。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时间变化看,国内港口城市在经济支持和港口生产能力方面的提升速度相对略快,但智力支持、社会支持能力的增速变化远不及国际城市。为此,应通过发展智力支持系统、港口城市制度创新、港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延伸和腹地建设与扩张等战略,提升国内港口城市的发展能力,带动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首先通过对上海和深圳科技创新活动基础、创新投入以及创新产出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上海和深圳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上海科技创新基础条件整体优于深圳,且上海创新投入也大于深圳,但深圳科技创新产出的一些重要指标明显高于上海。其次根据上述结论,分别从创新主体、市场化水平、文化环境、企业性质等几个层面剖析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研究结果表明:较上海而言,以民营企业为创新主体、较高的市场化水平、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深圳产生更多科技创新成果的关键因素。最后分别归纳总结出政府推动型的上海创新模式和市场驱动型的深圳创新模式,通过二者的对比分析,可为其它区域或城市创新发展提供相关借鉴与有益启示与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Z2):46-48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低成本健康国际联盟行动计划”(简称“海康计划”),旨在依托中国科学院强大的技术优势和转化实力,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深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曼谷(曼谷医院集团、宋卡王子大学,泰国)、夸祖鲁-纳塔尔省(省医疗卫生部,南非)、内罗毕(肯尼亚)等4个城市进行布局,组成聚焦基层医疗的科技服务网络(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Network,STSN),给出适用于人口基数巨大的亚非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健康应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国沿海港口建设状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沿海港口发展经历了恢复发展、快速发展及高速发展三个典型时期,成为了世界港口大国。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及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我国沿海港口也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考虑我国经济形势及环境制约因素,文章分析了我国沿海港口在以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为我国港口的转型升级和一体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绿色港口、智慧港口将是我国沿海港口今后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据此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环境承载力角度考察港口发展是促进和落实我国沿海港口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环境承载力概念在港口运营中的重新定义,选取2007—201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沿海20个港口的环境承载力进行量化测度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港口环境承载力总体水平不高,港口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发展规模不足;我国沿海港口生态文明建设分为生态文明型、环境友好型和环境制约型三类,由于港口环境承载力技术进步指数(TC)变化主导着港口环境承载力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因此,持续积累港口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设效果是港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尽管我国港口的飞速发展不断产生货物吞吐量亿吨以上的大港,但这些大港的综合实力并不是单纯以吞吐量作为依据,港口城市航运综合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围绕着航运活动中船舶、货物、港口三大基本要素展开,分析了航运服务的结构层次,在此基础上从要素基础、要素产出、配套服务三个方面选取航运服务评价指标,运用网络分析法构建了指标评价模型,选取上海、广州、宁波等8个典型港口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论文围绕城市运行体征指标体系及其有效的评价方法,开展了以下研究内容:首先,总结和部分完善了基于顶层设计城市运行体征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专家系统模型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城市居住环境、社会公共安全、社会保障体系、市场经营运行等6个维度,包括17个要素、25个指标,构建了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最后,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大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作了比较详细的对比分析和研究。从城市运行综合指标的评价结果来看,城市运行体征健康优劣由高到低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趋势下,港口与城市及腹地经济之间的关系越加紧密。港口不仅在其所处的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有力地推动着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腹地经济的发展为港口的生产和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动力支持。近年来,我国沿海港口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港口的发展水平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鹏  董锁成  李泽红  李宇  程昊  袁靓 《资源科学》2014,36(12):2459-2467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两心三带"格局特征,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两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并提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联盟,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等政策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一带一路"新背景下,对港口物流运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对推动港口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研究沿海港口物流的策略对现代化港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三亚南山港货运港的物流发展进行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从该港口内部的物流设施设备条件、管理化水平、信息化程度、人才需求与储备等方面分析该港口的优劣势,将外部环境与同行业进行比较,从所处的大环境对该港口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南山港口物流发展提出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综合考虑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智慧应用水平、公共支撑体系等方面的因素,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8个城市的智慧城市规划纲要及"十二五"规划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衡量和反映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度及发展水平,进一步建设智慧城市,以及比较各城市建设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共同边界(meta-frontier)技术和序列SBM-DEA方法,对2006~2009年我国14个内河港口和17个沿海港口的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港口总体效率偏低,近几年甚至出现下滑趋势,而货物吞吐量产出不足是我国港口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沿海港口技术代表了共同边界技术,而内河港口技术则落后于沿海港口技术;尽管与共同边界的技术落差在逐渐缩小,但内河港口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率都远远低于沿海港口,产出严重不足导致的规模不经济和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最后提出了提升内河港口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熵权法对2008-2017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进行测算,研究和对比4个城市近10年来经济发展质量的演变趋势,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对各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索。研究发现,相对而言北京市经济发展质量在4个城市中始终保持最高,广州市经济发展质量较低;2017年,北京市经济发展质量达到较高水平,其他3个城市均达到中等水平;人均GDP、消费占GDP比重、RD经费投入强度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对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较大。基于影响各城市发展质量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而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是东盟国家的领头羊.发展中-印尼海洋领域合作,对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战略意义.为响应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倡议,加快加深中...  相似文献   

17.
匡海波 《科研管理》2009,30(3):187-192
摘要:本研究结合现有港口吞吐量预测理论和我国港口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我国沿海港口货物构成及影响,建立了中国沿海港口聚类-VAR分货类吞吐量预测模型,提高了我国沿海港口吞吐量预测的精度和准确度,从而为我国沿海港口投资规划等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本模型主要特点有:一是首次从港口吞吐量货物构成的角度来分析和预测我国沿海港口吞吐量,解决现有文献主要采用港口吞吐量或选取GDP等少量宏观经济指标时间序列变量进行预测而导致信息挖掘不充分的弊端;二是在考虑沿海港口主要货物吞吐量之间的内在协调关系的前提下,借助聚类分析思想,对我国港口分货类吞吐量指标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信息,保证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三是本模型方便灵活,可以推广到单个港口或港口群吞吐量预测上,甚至可以推广到时间序列指标较多情况下的更广泛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结构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SD)的因果关系图,选取城市GDP、港口通过能力、港区占地面积、港口深水岸线长度作为状态变量,构建系统流图和系统动力学方程。以深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仿真模型结构和行为的检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选取港口投资政策因子、岸线消耗系数、港区土地占用系数、港外土地占用系数以及表示港口业对航运服务业和港口物流业促进程度的乘数作为控制变量进行仿真,分析这些因素对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为实现深圳港口和城市2020年发展目标,需要适当的增加港口建设投资,但要避免码头重复建设带来的土地资源大量占用问题;集约利用港口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提升港口的物流和航运服务功能,以实现港口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李新然  吴晶晶 《科研管理》2010,31(1):190-196
摘要:本文首次引进经济预警思想对港口投资效益进行预测及评价研究。首先构建了港口投资效益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港口投资效益预警模型;其次,采集九五到十五期间的各大沿海港口投资历史数据和投资效益情况对该模型进行了学习,测算了在不同扩散系数下的模型误差,结果表明当扩散系数为06时,模型的误差为9507%,说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对港口投资效益进行预测;最后,依据港口投资效益历史警情指标值设置了三个警度输出区间。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分析——以上海和深圳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内在的路径和模式。上海和深圳是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典范,在城市创新战略和驱动要素方面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在构建完整的城市创新体系的基础上,以上海和深圳为例,对两市的城市创新战略和驱动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上海模式和深圳模式,可以为国内其他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