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标的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需要研究语言、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和审美价值的差异,决不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机械翻译活动。本文主要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讨论商标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诸方面的差异,各国的语言必然会有不同的词汇系统。这些词汇系统有相同的部分,与此同时又有不同的部分。翻译是一种实践活动,翻译实践要想得到好的效果,必须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各自的特点,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通过翻译将一种语言转变成了另一种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而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诸方面的差异,各国的语言必然会有不同的词汇系统。这些词汇系统有相同的部分,与此同时又有不同的部分。翻译是一种实践活动,翻译实践要想得到好的效果,必须对两种语言进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仅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所含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更是要将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言语的意义与内涵再现于另一种社会文化背景中的文化实践活动。诗歌是语言最凝练、最精粹、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积淀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因素。顾正阳教授的《古诗词曲英译文化探索》一书开启了古诗词曲中文化因素传译研究的新视野,构成了一个系统研究。本文对该著作一个简要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以来,人们对表象理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用它来指导现代教育的实践。翻译教学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但更是一项思维活动。有效开展表象思维活动对翻译教学势必起到促进作用。本文通过着手于习语和长句方面的翻译的表象训练,旨在研究表象理论对翻译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佐哈将文学与目的语所在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摆脱了仅仅研究翻译文本的传统做法,将翻译研究置放于文学、文化系统中研究其功能。这种描述性的翻译理论为20世纪后期其他翻译学派提供了有力的借鉴。翻译文学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多元系统中的地位,而且翻译实践本身也从属于它在多元系统中的地位。从这个角度看,翻译不仅属于一种双语活动,更重要的是,它隶属于文化系统中的各种关系。本文主要对佐哈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策略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作者认为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时,提高译者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语言修养和审美修养,发挥译者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原文的美。其次,要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作者认为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时,提高译者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语言修养和审美修养,发挥译者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原文的美。其次,要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10.
译学无国界,其原因有四:一是翻译不止是语言符号间的过渡,许多非语言因素在多个层次对翻译实践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二是译者把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这必然涉及到不同语言间的互译,只有世界译学能涵盖一个国家所进行的所有的翻译实践活动;三是不同国家在长期相互隔绝的翻译实践中产生了彼此相同或相似的翻译理论,即使相异的译论也有极强的互补性;四是翻译学可以从现代语言学理论借鉴“系统”、“共性”等概念,不断扩大自己的内涵和外延,朝着多层次、多方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作者认为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时提高译者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语言修养和审美修养,发挥译者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原文的美。其次,要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渗透,都离不开翻译活动,英汉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翻译的目的和特点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熟悉两种文化和掌握两种语言同样重要。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将英汉两种语言受文化差异影响二产生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进而指出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合理恰当的文化转换。完成翻译的文化交流之使命。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不同民族语际交流的实践活动。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翻译实际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既包括语言的转换也包括了对不同文化的正确诠释 ,所以语言、文化和翻译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实质与翻译教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首先对翻译的实质这一译学根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翻译是译者设法将一种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并以此为参照 ,讨论了我国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就困扰翻译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与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等问题 ,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提出了改革我国翻译教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翻译作为一种能够在不同语言符号系统中起转换作用的实践活动,既受到语言结构本身的影响,也受到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的制约。语言和文化中的不可译因素造成了源语言和目标语不能达到完全的对等,这是翻译实践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翻译过程论     
谭载喜《必须建立翻译学》认为,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科学,是由各种理论构成的知识体系,其任务是揭示翻译过程的客观规律,探求关于翻译问题的客观真理,并给实际翻译工作者提供行动指南。由此出发,翻译学首先应给翻译下定义。而这一问题我们今天已有了共识:翻译是以译者为主体,以语言为媒介的创造性活动。换言之,翻译就是把见诸于一种语言的文本用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造出来,使译作获得与原作相当的文献价值或文学价值。 第一个问题已得到解决,我们面临着第二个问题,即翻译的客体问题,也即翻译是以什么为对象的。翻译界对此众说纷坛。有人认为翻译就是翻译语言,有人认为应该翻译形式,还有人认为翻译当翻译意思。而近日出版的由王宏印同志编著的《英汉翻译综合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对此有独到的论述。书中认为翻译的对象,即翻译的客体,应当是文本,而不是话语、言语或语言系统。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通过翻译将一种语言转变成了另一种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而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语言、文学、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王佐良先生说过:“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相似文献   

18.
程谢  杨蔚 《考试周刊》2013,(27):20-21
传统译论把翻译界定为一种基于跨文化背景的双语转换活动,其只是从语言层面上探讨翻译而非从本质上揭示翻译的基本规律和实质。思维活动是翻译的基础层次,离开了人的思维也就无所谓翻译。本研究从实践出发,以列维.布莱尔的原始思维作为出发点,从跨语言的角度系统探讨思维层次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探讨其在翻译学构建中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项以译者为主体,并根据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理解能力完成的实践活动,因此,了解翻译活动中译者与读者、译者与作者的跨域时空的互动和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傅雷先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为基础,对其生平、性格及翻译作品的选材、语言、美学观等方面进行研究,针对其中的主体间性思想进行讨论,以期对自己今后的翻译学习与实践提供借鉴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翻译本质上是文化政治的实践,是一种改写的形式,而意识形态会操纵这种对文本的改写,从而影响翻译目的、翻译题材与翻译标准。因为语言天生具有其意识形态性,作为语言转换行为的翻译及其译者与意识形态必然达成事实上的共谋。在翻译研究中引入意识形态批判无疑是翻译批评的一个突破性视角,它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翻译和译者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