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收藏》2016,(17)
正玉佩是传统玉器中的一大宗类,其内涵丰富,寓意美好。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玉佩,大多"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在玉佩雕琢中,往往以人物、走兽、花鸟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造型,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幅图案的美术表现形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玉佩中的中国传统图案大体有吉祥如意类、长寿多福类,家和兴旺类,事业腾达类、安宁平和类、消灾辟邪类等,其中以吉祥如意  相似文献   

2.
清代玉器清代玉器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乾隆年间形成了我国古代玉雕史上又一个高峰。清代玉器的品种和数量很多,以陈设品和佩饰最多,也最为精美。陈设品除有仿青铜器的仿古器皿,还有各种寓意吉祥的动物造型,还新增加了玉山子、浮  相似文献   

3.
清宫藏玉中,乾隆时期的仿古玉器具有非同寻常的研究价值。本文撷取4件仿古玉佩珍品,由此品味乾隆时期仿古玉佩的独特之美。乾隆时期仿古玉佩,所仿原器的时代很广,远至新石器时代、商、周、汉、唐,近至宋、明。所仿器型,有仿古斧形佩、仿古蟠螭佩、仿古夔龙佩、仿古透雕玉佩、仿古宜子孙佩、仿古蚩尤环、仿古合符、仿古组佩等,品类繁多。就仿古工艺而言,其时做旧手法能以假乱真,雕琢手法也多种多样,造型与纹饰则在大体保持被仿原器风貌基础上,巧妙变化或繁化,使之更加精致讲究。  相似文献   

4.
宋康年 《收藏》2011,(5):96-97
我国古代铜镜不仅是人们的照面用具,而且和其他文物一样,在不同程度上也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面貌和人们的思想意识、社会心态,因此,任何一个时代的铜镜,都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有些人认为,铜镜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是江河日下,走向衰落,其质地较差,  相似文献   

5.
李祥云 《收藏》2009,(1):94-96
古代老玉新工制品,一般都是把古玉残件重新改制,很少发现利用天然老玉制作仿品的。古代利用带皮壳的玉料制玉,是观赏与艺术的追求,称为巧色或俏色,新石器时期与商代就有巧色玉器。大量运用带皮壳的玉料制造仿古玉器,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红山玉器被社会广泛知晓以后,便成为各地厂家仿造的热门产品。  相似文献   

6.
崔兴众 《收藏》2014,(11):86-90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地下的玉器遗存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从史前到明清的各个时期。玉器的种类主要包括装饰玉、礼玉、葬玉、器具等门类。西安博物院的玉器专题陈列,以“天地之灵”为主题,展示西安出土的各时代玉器精品。  相似文献   

7.
徐晓玲 《收藏》2012,(2):14-16
本·杰森,欧洲艺术博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本·杰森东方艺术馆馆长。一位对中国文化痴迷的长者,从事中国古董交易20余年,于1996年在伦敦成立本·杰森东方艺术馆,专门从事中国艺术品的收藏经营业务。该馆的艺术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较早朝代的古董,如汉唐时期的瓷器、雕塑,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宋代的佛像、瓷器、陶器等;另一类是近代明清时期的艺术品,如瓷器、金属器皿、玉器、象牙、漆器、玻璃器等。在2011年11月6日至19日举办的"伦敦亚洲艺术周"期间,本·杰森斯东方艺术馆携象牙浮雕罗汉、八罗汉玉插屏、松鹤纹竹笔筒等"文房四宝"主题作品亮相,引起了东西方藏家的广泛关注,亦是在此期间,记者有幸与本·杰森进行了一场关于中国艺术品、中国艺术市场、东西方文化艺术以及Tefaf与中国的对话。本·杰森斯东方艺术馆,伦敦哲麦街91C(91C Jermyn Street London SW1Y 6JB United Kingdom),+4420.7976.1888,www.benjanssens.com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6,(19)
正因喜欢收藏,20年前与擦擦结缘,因喜爱而探究,因探究而愈发喜爱,20年来见之请之、日积月累,渐成规模;潜心钻研、遍访名师,影响一方。2015年创立吉祥擦擦艺术研究中心。2016年策划"西安·首届擦擦艺术高层论坛暨丝路遗珍——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擦擦收藏展",并发愿"捐赠万尊擦擦,供养百家寺院",立志做一名传播擦擦艺术,弘扬民族文化的潜心推动者。  相似文献   

9.
亲朋好友会面、通信常以"万事如意"、"吉祥如意"等吉利的语言来相互祝福。如意,是象征吉祥的传统工艺美术制品。柄端作"心"形,用竹、骨、  相似文献   

10.
李近朱 《集邮博览》2016,(4):100-101
在神州九派山川湖海间,在中华五千春秋历史中,偌大时空装载了人与人之间善良淳朴的祝愿祈福,直至汇成传统文化中一脉熠熠闪光的吉祥辞章。从百代文人的挥毫运笔,到当今孩童的成语吟读,从节庆佳期的恭祝道福,到寻常时日的欣悦诉愿,"吉祥"二字已浸透在人们的生活里与历史的脚步中。多年以来,在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皆有多种创作与创意,尽抒吉祥的外在氛围与深厚底蕴。如传统年画中的"吉庆有余",流行歌曲中的"吉祥三宝",生肖工艺品的"三羊开泰",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1,(11)
欢迎海内外高端收藏人士高端艺术投资人士、业内人士莅临鉴赏交流!由杭州苏富比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承办的海内外私人珍藏中国古代瓷器宋官窑、元青花、明清两代官窑、高古玉器等珍品、精品展在杭州隆重推出,并将长期展览。这批藏品的稀  相似文献   

12.
崔兴众 《收藏》2014,(21):86-90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地下的玉器遗存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从史前到明清的各个时期。玉器的种类主要包括装饰玉、礼玉、葬玉、器具等门类。西安博物院的玉器专题陈列,以“天地之灵”为主题,展示西安出土的各时代玉器精品。西安博物院藏有两件史前时期玉璧,一件是2002年在雁塔区鱼化寨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玉璧(图1),该璧较小,从单面钻孔,素面无纹,表面抛光,磨制精致。另一件是1983年在西安征集的龙山文化时期玉璧(图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2,(9):21
中国珐琅艺术大师张同禄、熊建军联袂巨作在2012年中国龙年吉祥到来之际,以北京荣会艺术中心为桥梁,"中国景泰蓝第一人"张同禄、中国景德镇珐琅彩瓷传承人熊建军首次合作,崭新艺术成就:"吉祥中国"富贵珐琅尊在当代工艺美术界产生巨大轰动,开创辉煌历史。600余年沉浮,依旧是顶级工艺珍品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2,(13):21
中国珐琅艺术大师张同禄、熊建军联袂巨作在2012年中国龙年吉祥到来之际,以北京荣会艺术中心为桥梁,"中国景泰蓝第一人"张同禄、中国景德镇珐琅彩瓷传承人熊建军首次合作,奉献崭新艺术成就:"吉祥中国"富贵珐琅尊,在当代工艺美术界产生巨大轰动,开创辉煌历史。600余年沉浮,依旧是顶级工艺珍品的象征中国珐琅技艺的两位代表大师克服重重困难,历时两年,将铜胎珐琅与瓷胎珐琅首度巧妙结合。一件"吉祥中国"的完成需近200道工序,费时200个小时以上,成就收藏巅峰。  相似文献   

15.
胡焕英 《收藏》2012,(17):80-88
中国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制玉技艺发展到宋代,工艺更加成熟,玉器的内容和题材逐步趋向世俗化和商品化,生活用器和玩赏器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新品种,玉雕童子就是在宋代出现的,被当时的人们喜爱,其后历经元、明、清时期仍持续发展。宋代玉童以持荷题材最多,其次为攀枝、抱盒、抱球等多种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明、清时盛行吉祥、喜庆的题材,如麒麟送子、张仙送子、婴戏等,使玉童的造型更加丰富多彩。玉童子的出现和盛行,以崭新的面貌显示出民间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中国玉文化进入世俗化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吉祥的银饰     
陈晓友 《收藏》2010,(11):82-82
古银饰中,吉祥文化是常见的主题,它凝结着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和热爱,对宗教的膜拜以及艺术审美情趣的取向。它以自然界的生物、宗教社会中的仙佛神灵和人们想象的图案为表达形式,或象形借喻,或谐音类比,托物寓意。  相似文献   

17.
耳东每 《新体育》2007,(5):44-44
“不同的时期要掌握好不同的投资比例,在尽量保证本金的前提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谈起理财,上海球员吉祥兄弟头头是道。在家里,吉祥兄弟除了体育频道外,看得最多的是财经频道。  相似文献   

18.
成日至 《收藏界》2010,(2):79-79
在笔者所收藏的吉祥钱中,有一枚年代久远的五代时期的“永安五男”吉祥钱(见较图)。 “永安五男”吉祥钱,为五代初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据燕地时所铸,时约公元907-910年间。作为流通货币的“永安”系列铜、铁钱,面文有“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四种,  相似文献   

19.
曾智泉 《收藏》2007,(6):110-110
中国有句俗语:“黄金有价玉无价。”是说好的玉石价值连城,难以定价。2006年,中国玉器拍卖凸显玉无价的现象,这股风现在还很强劲,见首不见尾,令人深思。综观2006年玉器市场,价位疯涨的玉器主要是明清时期的一些雕琢精美之物。其中以清代皇家玉器为最贵,其次是明代皇家玉,再次是同时期的一些民间精美玉器,而高古玉器养在深宫人未识,未出现买卖高潮。  相似文献   

20.
孙立谋 《收藏》2012,(17):110-113
明清时期有不少与科举有关的铜镜,铭文有"状元及第""五子登科""状元拜相""连中三元"等,有的还在铭文周围加饰传统的吉祥图案,丰富了吉祥的内容。这些题材铜镜反映了中国千余年来一统江山的治国策略,又表达了人们渴望借助于科举考试达到改变人生命运的欲望。成为承载科举历史的重要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