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扬 《收藏界》2013,(8):107-112
在收藏界,他被称为书画收藏的风向标,名家书画的保护神,富而不"豪"的苦行僧。他的收藏经历,成为藏界传奇;他的收藏动向,成为藏家"机密",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收藏界的目光。因此,经全国20多家时政、收藏、文化艺术类主流媒体提名,他理所当然地被评为  相似文献   

2.
庄小芳 《收藏》2012,(21):134-137
2012年4月,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携手台北古董文物协会,举办了"明清以来两岸百人书画、扇面特展",展览汇集126幅台北收藏界所收藏明清以来的书画、扇面,其中清中晚期的100幅扇面书画为此次展览之重点(图1)。这些扇面集诗、书、画为一体,风格各异,多为大家手笔,令观赏者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3.
程勋荟 《收藏》2013,(5):40-43
近年来清代的许多科举书画作品在艺术市场崭露头角,但是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来看,清代科举书画在艺术市场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现在收藏科举书画的人不多,价格也不高,清代科举书画价格升值的空间非常大,是艺术市场未来发展中的一支潜力股。  相似文献   

4.
《收藏界》2007,(9)
在北京开会,与书画鉴定家鲁力先生,谈起了书画评论,更具体谈到石鲁,观点颇为契合,鲁先生说:"你对石鲁的这番见解,公诸于众,会有好处。"其实,早在十年前,我在《收藏》主持书画栏目时就曾发表过《走近石鲁》一文,在业内引起了反响。多年来,看到许多关于石鲁书画的评价和真伪争议的文章,使我想到了一句成语,"以管窥豹"。古代的管不外  相似文献   

5.
程勋荟 《收藏》2013,(3):40-43
近年来清代的许多科举书画作品在艺术市场崭露头角,但是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来看,清代科举书画在艺术市场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现在收藏科举书画的人不多,价格也不高,清代科举书画价格升值的空间非常大,是艺术市场未来发展中的一支潜力股。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7)
正这位49岁的旅美华侨,是江南古镇南浔"四象"之一张静江家族的第四代,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和父亲的影响,他也酷爱书画收藏。他没想到自己多年来收藏的书画、文物和文献献资料,在南浔张静江故居和刚布置完毕的张乃燕展馆,找到了真正发挥作用的平台,成为张氏族史乃至南浔古镇历史文化的无声讲解员。他就是书画收藏家张文嘉。  相似文献   

7.
王照宇 《收藏》2009,(9):96-98
在中国的书画收藏史上,有明一代私家收藏之风极为炽盛,藏家众多,收藏阶层多元,鉴赏水平高超,成为中国书画收藏史上一个值得关注的时期。尤其是明代中叶以后,在江浙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太湖为中心,北起长江,南至钱塘江,西达皖南的徽州,东到东海地区的书画创作和收藏群体。浙江嘉兴的项元汴就是众多藏家中的一位,他本人不仅收藏极富,而且鉴定水平极精,堪称明代书画鉴藏巨擘。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6,(9)
正回顾近现代中国画的存续与发展,上海是不可绕过,甚至堪称首善的地区。清末,吴缶翁诗书画印四绝艺坛,领袖群伦,独擎海派大旗。1927年,缶翁仙逝。三吴一冯(吴湖帆、吴待秋、吴秋源、冯超然)继起海上,画艺、学养享誉海内。20世纪40至70年代,民族命途多舛,三吴一冯渐次凋零,吴待秋、吴华源、冯超然变得少有人知,唯有吴湖帆因为书画精绝、鉴别高超、收藏巨富,成为海上乃至整个艺坛不朽的传奇。2015年12月10日至今年3月13日,上海博物馆出本馆吴湖帆旧藏古书画文物97组(113件)举办"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又唤起了人们对这位20世纪艺术大师、收藏巨擘的回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行业都有它专业的行话,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行业尤甚,一般外行人听不懂或只是一知半解。收藏界中也有许多行话,那么,收藏书画常用的行话又有哪些呢?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一般形容那些没有异议的、一看便知的真品。玩:内行人称收藏者为"玩",初次见面问"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钓鱼:一些精明摊主的销售手段。把镇店之宝故意置露在外面不出售,为的只是吸引买家买入其他货品(展品)。捡漏: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大开门"的收藏品。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6,(9)
正李烈初(1928~2012年),浙江东阳古渊头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以"火刀""铁匠"等笔名发表文学作品多篇。雅好书画收藏,精鉴赏与画理阐述,著述散见《收藏》《学林漫录》《美术报》等报刊杂志,为多家刊物特约撰稿人。亦为《收藏》杂志专栏作者,发表文章70余篇。《李烈初文集》以其历年在报刊、杂志发表的著述文章为基础,增补了部分未全部公开发表的手稿。文集分上下两册:上册《我手写我心》,辑录文学作品;下册《书画一家言》,所辑录文章以书画收藏鉴赏内容为主,分鉴赏、收藏、  相似文献   

11.
贾关法 《收藏界》2013,(2):60-65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这个地处南北要冲的"运河之都",以其经济繁荣、风光旖旎、人文荟萃而独具魅力,成为古代人们向往的地方。明清之际,随着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扬州的经济地位日趋重要,加之两淮盐运使司衙署设在扬州,各地盐商多聚集于此。那些一掷千金的巨富,为了提高社会地位,或大量收藏古玩书画,或与文人墨客交往附庸风雅,或以书画送礼,从而带动了文化艺术的空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开篇语     
《收藏》2016,(7)
正一部书画史,半部出湖州。作为一座拥有2300年建城史的古城,地处中国太湖南岸的湖州历来就物产富饶、经济发达、崇文重教、翰墨飘香,是中国藏书、丝绸、湖笔、茶、竹、书画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以南朝最大的藏书家沈约,元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赵孟(?),明代最优秀的书籍出版家、开套印本新风的凌漾初,近代最大的书画收藏家庞莱臣,海上画派领军人物吴昌硕,古钱币大王张叔驯,文博大家徐森玉等为代表的一批收藏研究及艺术创作的巨匠。《收藏》特别策划"湖州专辑",分上、下两辑刊发相关文章十二篇,系统介绍湖州从古至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文化高地,高校档案馆收藏了很多书画档案。做好书画档案的登记造册、分类整理,收藏保管,是大多数高校档案馆都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萧平  王永林 《收藏》2011,(10):42-49
书画鉴藏家王永林著《书画鉴藏探要》,以与著名书画家及书画鉴定家萧平、徐建融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对中国书画的创作、鉴定、收藏以及市场等方面进行评析,从"创作"这一源头,推及"鉴定""收藏"与"市场"的实际层面,对书画的价值评判、鉴定实务、市场态势、发展趋向都作了精辟的研判。本刊在此摘取王永林与萧平先生关于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书画辨伪的对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书画收藏为收藏的一个重要门类,历来为收藏家所重。随着书画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好的真品字画已是千金难求,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大量假字画充斥市场,鱼目混珠,让人们辨不清真伪,致使一些人花了大量的金钱买进的都是一些假画,给这些上当者在精神与物质上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书画鉴定已成为书画收藏爱好者迫在眉睫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朱浩云 《收藏》2013,(13):16-23
细细品味20世纪中国书画收藏六大家庞元济、张伯驹、张大千、吴湖帆、张葱玉、王己迁的成功之道,恐怕喜好书画是前提,雄厚财力是基础,动荡乱世是机遇,敏锐眼光是关键,买卖魄力是风范,藏品捐献是境界。珍藏名迹雄视当代六大家个个都藏有中国书画史上的经典杰作。庞元济的藏画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早年吃进清末海上著名的报人兼书法家、收藏家狄平子的藏画。狄氏所藏书画,除了清代的"四王"、吴、恽外,还收藏了一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有关足球用品的收藏是越来越火热。有人收藏球队队徽之类的"硬货",有人收藏球衣、队旗一类的"软货",还有人收藏球星卡、海报一类的"纸货"。这三类收藏玩的人都不少,而我的收藏是个"偏门",只收藏"软货"当中的小球会球衣,小球会即指非豪门球队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6,(3)
正近日,"翰墨华章——新中国以来名家书画文牍大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幕。大展汇集了来自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艺术家亲属、艺术家本人以及部分重要藏家的展品,共计约400件(套)。F 201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6周年,12月18日至27日,由首都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和中央电视台数字书画频道共同举办的"翰墨华章——新中国以来名家书  相似文献   

19.
张晓雯 《收藏》2012,(3):12-16
有宋一代,私人收藏文物之风炽盛,无论文人士大夫,或者大商人,或多或少都有书画或其他文物庋藏。北宋初期较为著名的私人藏家有楚昭辅、王溥、王贻正等。嗣后,苏易简一家四代皆好收藏,米芾曾赞日:"四世好事有精鉴,亦张彦远之比。"据史书记载,"靖康之变"后,南渡的私人藏家尚有宗室赵令畤(zhi)、赵与懃(qin),以及苏轼、苏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陆游、周必大、朱熹、叶适、刘克庄、贾似道等文人士大夫。两宋私人书画藏家人数众多,蔚为壮观,折射出宋代书画收藏之繁盛。然而,以书画成就而驰名艺坛的米芾却因其书画盛名,而掩其鉴藏大名,以致少有人关注米芾作为书画鉴藏家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金申 《收藏》2015,(7):96-99
佛像是人们崇奉的法物,供奉祈福,以求平安。古代还没有人是出自爱好而收藏佛像的,这和书画、青铜器等不同。见于史籍的,最早在唐朝,人们即已开始收藏书画,例如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就记载了不少这方面的事例。北宋时人们开始收藏瓷器,可见陆游《老学庵笔记》。宋代赵明诚《金石录》记载了许多历代碑刻,有些属于佛教造像碑,因此也留下佛教艺术的记录。在佛教史上还记载了许多所旧外国佛像,《续高僧传》卷25"僧意传"载:释僧意……元魏中住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