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葛卫增 《收藏界》2010,(1):55-59
中国古代陶瓷装饰图案中,鱼纹比较常见,而且丰富多彩。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有拙朴的鱼纹图案;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公社时期的仰韶文化彩陶上,鱼纹更为普遍。自古以来,人类与鱼有着密切的关系,鱼纹出现在陶瓷上,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提炼,反映出人类的渔猎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需求的心境。  相似文献   

2.
T149《彩陶》邮票第1图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距今6900-6000年之间)的人面鱼纹浅腹盆。人面鱼纹或称人面纹,是远古时期彩陶中最神秘、最有争议的图案纹样。人面鱼纹盆1955年在西安半坡遗址  相似文献   

3.
"鱼"与"余"同音,寓"富贵有余"、"连年有余"之意。从陶瓷发展史来看,鱼纹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使用的主要装饰图案,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等。元代磁州窑已有鱼藻纹,到了清末民初,景德镇窑的彩瓷中,鱼藻  相似文献   

4.
读者园地     
《齐鲁大地银蛇狂舞》一文(2001年第3期)介绍的“庙底沟类型人面龙蛇彩陶瓶”邮戳画面,与2001-9-1“彩陶瓶”邮票画面一致,应为国家级文物鲵鱼纹  相似文献   

5.
陶瓷与体育     
陶瓷与体育漆德三陶瓷从远古时期开始,就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作为一种实物载体,记录了人类的体育实践。比如,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人面鱼纹陶盆”,上面绘有人鱼共泳于水中的情景,就记录了原始社会时期游泳活动。考古发现距今四、五千年前,我们...  相似文献   

6.
张世 《中国钓鱼》2001,(4):54-54
自古以来,鱼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这方面,我们的祖先在有文字之前,曾经绘制种种鱼画留下了记录。例如,现存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仰韶文化鱼纹彩陶盆,据考证,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它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是新石器时代遗物,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的黄河中上游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1989年我国发行T149《彩陶》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其中有三枚邮票展示了黄河中上游流域原始先民制作的彩陶精品:一枚是陕西西安出土半坡类型的人面鱼纹盆;一枚是甘肃永靖县出土的马家窑类型旋纹彩陶瓮;另一枚是青海民和出土的马厂类型神纹彩陶壶。另外在1954年发行的特9《伟大祖国》第五组邮票中也有一枚以马厂类型彩陶瓮、罐为主图的邮票。这些彩陶反映了西部远古先民生产生活、图腾崇拜等内容,体现了西部远古文明。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死后,葬于陕西黄陵的桥山,黄帝陵成为  相似文献   

8.
陶瓷器一经入们发明便与装饰艺术融为一体,从此结伴而行,即或不离。陶瓷装饰随着时代的推进,日益浸漫、渗透着多种文化功能,积累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中的鱼纹装饰就演绎出中国古陶瓷史上独特的"鱼"文化。  相似文献   

9.
苏宏 《收藏》2009,(5):94-95
鱼与余同音,“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副对联,更增添了人们对鱼的喜爱,以鱼为题材、寓示连年有余、金玉满堂的吉祥图案在陶瓷、绘画、织绣、金石、雕器等方面多有表现。笔者收藏银饰多年,今自荐几件家藏的清代、民国时期民间鱼纹银饰。  相似文献   

10.
杨成学  高润民 《收藏》2006,(9):50-55
彩陶收藏的现状 中国彩陶发现较晚,至今仅有85年,而彩陶的诞生到今天却已有8000年的历史。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从距今8000年到距今 3000年左右。绵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台、爷韶、马家窑、大汝口、  相似文献   

11.
每到春节,中国老百姓喜爱在居家室中贴上各色各样的年画和吉祥图,以求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过一个佳节。在年画和吉祥图中,有不少是以鱼为题材的。鱼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人们形成了一些关于鱼的观念,这种观念以各种形式体现在民俗和艺术方面。早在新石器时代在我国的彩陶上就出现了双鱼纹。以后各代有双鱼瓶。双鱼壶等。在我国古代建筑物或家用图饰上,常常可见一种八宝图的图饰,其中一定即为玉鱼(双鱼),寓意吉祥。道教建筑物上八宝中的鱼则为金鱼,表示“坚固活泼,解脱坏劫”。我国民间新婚洞房窗纸上也有双…  相似文献   

12.
乐明 《上海集邮》2001,(5):10-12
6月12日《陶瓷》(与比利时联合发行) 1971年10月25日,两国建交。 邮票第1图为1958年出土于甘肃甘谷县城东北35公里处西坪遗址(西坪邮政所,741603)的国家级文物鲵鱼纹彩陶瓶,用细花红陶制成,为新石器时代的汲水器,属庙底沟类型,距今5000多年。瓶高38厘  相似文献   

13.
漫说垂钓     
双休日去钓鱼的人越来越多了。闲着无事围着湖塘,沿着大江大河放线投饵,钓出一份菜肴,钓出一份闲致,更多的是钓出一份情趣。 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懂得猎鱼的手段。从出土的半坡氏族的鱼纹陶皿可以看出,那张扬飞动的线条栩栩如生的鱼饰造形,传神地刻画了背后原始人群与鱼类的密切关系。鱼可食,这是上天莫大的恩赐啊!  相似文献   

14.
王强  郝军  刘莹 《收藏》2008,(12):45-45
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流域彩陶中国写意画的源头,它给人一种原始美的视觉享受,在创造思想上的活泼、丰富及内涵的深邃、神秘等方面,都达到了远古彩陶艺术登峰造极的地步。当前,马家窑彩陶的受重视程度和市场价位也飙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5.
(三)楚汉漆器的鱼纹美 上两千年历史的鱼画,还有春秋、战国、秦、汉的若干遗物。西周以后,春秋时期的鱼画,基本上沿用旧制,例如现存山东博物馆的青铜礼器鱼龙纹盘,它在山东肥城孙楼乡小王庄出土。此盘的高圈足饰窃曲纹,盘的平底饰龙纹和游鱼一周。战国、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垂钓经历中,有几次是偶然碰见一片坑塘,询问"知情人"都说此地根本无色,经过观察判断,自己硬是坐了下来,悠然抛钩引线,竟屡有收获。我给这情形起了个名字--钓"无鱼"之鱼。钓"无鱼"之鱼实在是一件乐事,是垂钓中最惬意、最令人陶醉、最值得回味的情形之一。漂儿颤动,乐;鱼儿上钩,乐;碰到大鱼或鱼儿挺多,更是大乐特乐。其乐无穷,概括有三:一是清静独享之乐。由于无人为伍,又有众口一词无鱼的佐证,抛钩之时心中陡然升起一种第一个吃螃蟹的壮烈感;等待时,轻风习习,碧水涟涟,鸟虫低吟,仿佛所有的景致都属于我自己,一种…  相似文献   

17.
谈钓     
姚军 《钓鱼》2013,(22):1
屈指一算,自己钓鱼的年头,大概有三十多年了。我从九岁开始学钓,那时,我就会买钩线做钓组了。十二岁那年,我就自己上山伐竹做竿。十五岁时,我就会用火烤竹竿,捥直了做钓竿。如今我已步入中年,钓鱼的技法和装备绝非当年可比。那么,钓了这么多年的鱼,对"钓"这个字也该要好好去认识一下。我细想一下,为"鱼"和为"玩"实在是模糊不清。为鱼是我小时候的主要目的。鱼在水中看不见,是那么神秘,而钓鱼是把钓中的玩和神秘的鱼结合在一起,成了幼时最有诱惑的事情之一。那时候的钓是无理性的钓,完全是感性的。  相似文献   

18.
意不在鱼     
有人说:"钓翁之意不在鱼。"也有人说:"不在鱼你还去钓什么鱼呢!"这些话听起来,好像都在理。垂钓是一项高雅的体育运动。我体会到,我们必须从提高心理素质做起。因为垂钓的过程就是心理素质变化的过程,有了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垂钓活动中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角色,从而取得最佳的战绩。"钓翁之意不在鱼",说起来容易,真正达到这个境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一个人从初学钓鱼,一味想要鱼这个阶段,过渡到"钓翁不要鱼"这个境界的过程,就是心理素质受到磨练起变化的过程。参加钓鱼活动8年以来,分析我的心理素质是分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一提起钓大鱼,就自然而然想到遛鱼;一想到遛鱼,又会联想到"横8字遛鱼法"、"绕圈遛法"、"收放遛法"、"进退遛法"、"避实就虚法"等等诸多遛法。如何遛鱼,说到底是个技巧问题,对技巧的灵活运用或超常发挥,就不能老停留在技术处理水平的高低上去认识。因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基础,再好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技巧,也很难正常发挥。当鱼上钩的那一刻起,人与鱼直接对抗的矛盾就展开了:一方想擒获,一方想脱逃。开始鱼带线逃命是主动一方;人利用工具的功能(如竿的弹力等)和鱼怕痛的本能,或将就,或控制,最初阶段是被动一方。所以,有实…  相似文献   

20.
洋钩中用     
罗吉它 《中国钓鱼》2007,(11):66-67
我这里说的洋钩是指那些堪称精美的工艺品的各式外国拟饵钩。这些钩我用过,确实非常厉害。鱼儿一旦中钩绝无逃脱的希望,钩更不会断折或被扳伸。这当然和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等高纬度、低海拔地区多是冷水性肉食类鱼有关,它们追饵、咬饵都十分凶猛。这些洋钩都是要用洋法钓的。在挪威,我这"老外"就真成老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