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棠樾 《收藏界》2010,(1):49-51
在陶瓷艺术史论中,文人瓷画应当是指一种典型的瓷绘艺术风格,发展阶段包括晚清时期的浅绛彩瓷、民国时期的新粉彩瓷以及这两种瓷绘艺术样式在当代的传承流变。追溯文人瓷画的兴起,必须探讨浅绛彩瓷在晚清时期缘何得以应运而生;追溯浅绛彩瓷的应运而生,又必须探讨御窑倒塌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2.
陈建欣 《收藏界》2012,(1):48-49
众所周知文人瓷画的发展,经过了浅绛彩瓷画—新彩瓷画—新粉彩瓷画三个阶段。晚清时期由文人士大夫和御窑厂画师以瓷代纸、以画入瓷创作清新淡雅的浅绛瓷画,经过由民国初期以陈松为代表的文人画师以洋彩颜料创作新彩瓷画过渡,进而自民国二三十年代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画大师绘制新粉彩瓷画,  相似文献   

3.
陈建欣 《收藏界》2010,(1):35-37
文人绘瓷现象始于浅绛,经过新彩瓷绘过渡发展到新粉彩瓷绘,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认知。 关于浅绛彩瓷的创烧年代通常有以下几种提法。 1.部分学者认为浅绛彩瓷画创烧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盛行于清末的同治、光绪时期和民国初年。  相似文献   

4.
《收藏界》2007,(10)
说到民国瓷器,有人常以质粗釉差、青花泛蓝、彩瓷磨损、款识无力、有形无神等概括之,却很少去认真研究浅绛彩、新粉彩瓷以及"珠山八友"等绘瓷名家的精细之作,实感遗憾。民国瓷器比起前清,可圈可点的独到之处就是彩绘瓷,它在民国制瓷业沉闷黑暗的夜空中,像一颗闪耀夺目的明星。民  相似文献   

5.
陈树群 《收藏界》2014,(6):83-86
在晚清近千名浅绛彩瓷画师与匠人中,顾海林、张肇源、程友石、胡友侬因其作品的雅致、文气而被浅绛彩瓷收藏者称为“浅绛四文士”,其中顾海林和张肇源因同在江西鄱阳云林阁绘瓷,被称为“云林阁二君子”。扬州派画家顾海林在鄱阳绘瓷本人曾有文章专门论述,本文再从文献和实物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下张肇源。  相似文献   

6.
张乃良 《收藏》2014,(3):67-67
近几年,珠山八友及同时代瓷画大师作品的价格不断提高。拍卖会上,珠山八友的一块一尺二瓷板画,其价位多在10万元以上。现存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珠山八友瓷画赝品,笔者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珠山八友的作品存世数量稀少,收藏者要格外当心。笔者早年收藏有一块毕渊明的双虎图,愿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7.
丁莉 《收藏》2014,(11):65-69
徐仲南(1872~1953年),名陔,字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江西南昌人。徐仲南出生于贫苦家庭,儿时仅读了几年私塾。之后父亲送他到南昌,在一家瓷店“红店”当学徒,出师后在南昌做瓷画工。在南昌学徒绘瓷期间,他勤奋刻苦,绘瓷技艺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8.
《收藏界》2009,(4)
王锡良出生于1922年,原籍安徽省黟县,生于景德镇。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学绘瓷画。是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的首批"陶瓷美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代表作品有《太平窑》(1956年)、《革命摇篮井冈山》大型瓷屏风画(1959年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十里春风》大型壁画(1983年合作创作)、《春风拂滥》以及粉彩《黄山西海》、《色釉黄山》等。  相似文献   

9.
沈明华 《收藏》2008,(11):45-45
俞子明是清末的瓷绘画师,如今他的浅绛彩瓷画炙手可热,市场上几乎不露面。笔者有幸藏有一把俞子明作浅绛彩贤士图直筒壶。  相似文献   

10.
刘昕 《收藏界》2014,(10):67-71
明确意义上的“文人瓷”,始于清成丰年间以程门为代表的文人用浅绛彩拟元人之法绘画于瓷上的瓷器。程门之子程言于1895年在“浅绛山水人物将军罐”上的绘画,诠释了文人瓷的“六如之法”(图1)。至民国时,以“珠山八友”为首的绘瓷艺人们或以新彩作画,或继续拟“六如之法”,迅速地确立了民国新“文人瓷”的地位,极大地推动了民国文人瓷的快速推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叶枝 《收藏》2013,(9):84-90
明代是我国青花瓷发展历程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瓷画装饰艺术受当时文人画风的影响,瓷绘以写意为多,风格豪放、潇洒,笔意酣畅纯熟,体现了文人的审美趣味。而呈色既淡雅又浓重的青花钴料为实现这种文人趣味和笔墨韵味创造了极佳的物质条件。这种文人审美趣味在明代瓷绘中的人物纹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人物纹饰亦特别丰富多样。广东省博物馆收藏了不少青花人物纹瓷器,在此精选几件以供鉴赏。  相似文献   

12.
“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绘画领域中一个声名显赫的艺术团体,他们以新粉彩文人瓷画的表现形式在中国陶瓷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刘叶枝 《收藏》2013,(5):84-90
明代是我国青花瓷发展历程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瓷画装饰艺术受当时文人画风的影响,瓷绘以写意为多,风格豪放、潇洒,笔意酣畅纯熟,体现了文人的审美趣味。而呈色既淡雅又浓重的青花钴料为实现这种文人趣味和笔墨韵味创造了极佳的物质条件。这种文人审美趣味在明代瓷绘中的人物纹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人物纹饰亦特别丰富多样。广东省博物馆收藏了不少青花人物纹瓷器,在此精选几件以供鉴赏。  相似文献   

14.
张晓明 《收藏界》2014,(6):80-82
这是一件晚清浅绛彩瓷画师汪友棠绘制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荷塘清趣图纹盖缸。 汪友棠是浅绛彩瓷发展到中晚期的一位重要画师,作品后世流传众多,涉及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类题材。  相似文献   

15.
陶正晨 《收藏》2015,(5):74-75
汪小亭(1906~1970年),名松,江西乐平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民国"珠山八友"汪野亭之子。1923年随父习画,早期画风酷似其父,尤善瓷画。构图疏淡空灵,设色以淡赭、浅绿二色为主。画面简洁明快、恬淡秀雅。20世纪40年代中期与王晓帆、陆云山、徐天梅等,曾获得珠山"八小名家"的美誉。  相似文献   

16.
刘岩 《收藏》2010,(7):2-5
201O年4月末,中央电视台10套《人物》栏目播出了系列片《珠山八友》。5月1日,北京闽龙陶瓷艺术馆举办“珠山八友“作品展,由各地藏家提供的120余件藏品现场高价出售。北京长风2010年春拍则推出“珠山八友”瓷画专场.20件拍品估价几万元至上百万元不等……  相似文献   

17.
丁莉 《收藏》2014,(21):65-69
徐仲南(1872~1953年),名陔,字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江西南昌人。徐仲南出生于贫苦家庭,儿时仅读了几年私塾。之后父亲送他到南昌,在一家瓷店“红店”当学徒,出师后在南昌做瓷画工。在南昌学徒绘瓷期间,他勤奋刻苦,绘瓷技艺突飞猛进。清末民初之交,他名气渐显,求画者众多,后在汉口开设瓷店,自画自卖,开“改良瓷店”之先河。1918年,徐仲南受江西瓷业公司之聘到景德镇担任瓷业美术管理之职。由于其画风与当时的绘瓷风尚格格不入,又洁身自好,不愿应酬,不合潮流,不久即被解聘赋闲居家。1922年他应邀加入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沙天心 《收藏》2013,(12):48-58
瓷板画出现在明代中期,几百年来,它在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边缘获得了发展空间。特别是民国初期的“珠山八友”,他们以瓷入画,用胎作纸在瓷板上彩绘,创造了秀美而大气、宁淡而悠远的新粉彩。粉彩瓷板画汲取了中国画的营养,所绘形象无不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将中国的陶瓷艺术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正三国东吴末期,江苏南京长岗村出土的一件青瓷釉下褐彩羽人盘口壶(易家胜《南京出土早期青瓷釉下彩盘口壶》,《文物》1988年第6期),是目前所知瓷绘人物纹装饰的最早实例。此后,历经唐、五代、宋的长期发展,从元代开始,磁州窑、吉州窑和景德镇窑瓷绘人物纹内容逐渐丰富,画工日益精湛,取得了瓷绘艺术上的一个又一个新成就。本文以实物资料为依据,简要梳理一下瓷绘人物纹中的重要装饰题材——三顾茅庐图。三顾茅庐的故事最早记载于《三国志·蜀志》卷五:"凡三往,乃见。"后《诸葛亮传·前出师表》又有详细表迷:"……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自古以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流传广泛,被视作尊重人才的典范,在元代以后的瓷绘装饰上有很多精彩的画面呈现。  相似文献   

20.
洪则涌 《收藏界》2013,(4):49-53
"筱园珍藏"款瓷器因与浅绛彩瓷开山鼻祖程门有关,一直是文人瓷画收藏界高度关注的品种。从最早关善明的《瓷艺与画艺》,梁基永的《中国浅绛彩瓷》,到陈建欣、穆清、刘正波的《浅绛彩瓷画》,熊氏兄弟的《谦益堂藏瓷》,刘杨的《浅绛彩瓷品鉴》,陈树群、胡越竣的《浅绛百家》;直至最近的徐锦范、陈兵的《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等都著录了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