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空飘洒着雪花,庭院里梅花绽放,古琴声声悦耳,化作点点悦目。一位姑娘空手提笔作画,点染中笔忽变梅花伞,手中不停有梅花绽放,一朵、两朵、三朵,上下左右连出五朵,令人目不暇接。最后,只见姑娘挥动毛笔,为梅花图题写了“梅花三弄”四个字,为整个节目画龙点睛。这是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奖参赛节目--魔术《梅花三弄》中的一个场景。  相似文献   

2.
古玉辨真伪     
胡焕英 《收藏》2011,(7):86-89
玉器的年代是指玉材经人工雕琢成器(包括半成品)的年代,中国的玉器专家们一般都约定俗成认为汉代及其以前雕刻的玉叫做古玉。物理、化学的分析方法只能确定玉材的岩性(矿物组成)和成矿年代,以及成色(形成颜色)、产地、钙化等的原因,而不能测定玉器雕琢的年代,亦即无助于玉器年代的判断。判别真假古玉主要从玉器的表面情况、形制、纹饰、雕工等几方面进行观察,然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曾智泉 《收藏》2007,(6):110-110
中国有句俗语:“黄金有价玉无价。”是说好的玉石价值连城,难以定价。2006年,中国玉器拍卖凸显玉无价的现象,这股风现在还很强劲,见首不见尾,令人深思。综观2006年玉器市场,价位疯涨的玉器主要是明清时期的一些雕琢精美之物。其中以清代皇家玉器为最贵,其次是明代皇家玉,再次是同时期的一些民间精美玉器,而高古玉器养在深宫人未识,未出现买卖高潮。  相似文献   

4.
在镂空雕玉器艺术的历史长廊里,可谓异彩纷呈,各领风骚;雕琢题材无所不有,缤纷多彩,不胜枚举,清代的镂空玉极具特色,堪称一绝。今精选清代镂空雕玉器数件,做一简介,供爱好者鉴赏。  相似文献   

5.
赵爱军 《收藏》2008,(3):114-116
清代太雕在造型、设色、质材及雕琢技法上集历代玉雕工艺之大成,深得世人赞誉。内蒙古博物馆所藏玉器多为传世品,现将部分精品分类选择,介绍如下,以使读者领略清代玉器的风貌。  相似文献   

6.
古玉的年代是指玉材经人雕琢成器(包括半成品)的年代。用物理、化学的分析方法,只能确定玉材的岩性(矿物组成)和成矿年代以及成色(形成颜色)、产地等,而不能测定玉器雕琢的年代。判别玉器的年代主要从其表面情况、形制、纹饰、雕工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然后得出结论。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武贞 《收藏界》2013,(11):28-31
陈设用玉 陈设玉器是专门用来观赏的玉器,是玉器品类中的佼佼者。各种陈设玉器雕琢精湛,构图变幻莫测,纹饰繁复华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工艺水平。两汉中山王墓出土的陈设玉器,采用圆雕、透雕、游丝毛雕等工艺,设计新颖活泼,纹饰超凡,整体形象充满动势和灵气,充分显示了汉代自由浪漫的时代风貌,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8.
李维翰 《收藏》2014,(2):84-85
玉剑饰,是古代镶嵌在剑上的装饰玉器。在徐州博物馆陈列的众多汉代玉器中,精美的玉剑饰显得尤为突出,人们在观赏时往往对其华美的神采和精工的雕琢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9.
明代玉器总体上看逐渐脱离了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明代民间玩玉、赏玉之风日盛。明初玉器风格继承元代,造型上粗犷豪放,做工较严谨精美;中期,玉器雕琢趋向简略,花卉题材多采用折枝和缠枝花卉组成图案,具有清新活泼的特点。随着元末明初文人文化的兴起,出现  相似文献   

10.
王新军 《收藏》2008,(6):167-167
初春三月,本是玉器销售行业淡季,新疆本土的玉器商圈却是火热一团,大家争相目睹,议论纷纷的焦点是一块质地品相上好的和田仔玉。这是一块未经雕琢的和田羊脂玉红皮仔料,长14厘米,宽8.5厘米,厚2.4厘米,相当于成人手掌大小,重量445克。玉质温润洁白,  相似文献   

11.
本期向读者介绍北京邮局投递员朱燕君收藏的中国抗战第一剑——中正剑。这是朱先生藏品中一件重要的文物,它见证了抗日战争的一段重要历史。中国抗战第一剑——中正剑此剑全长37公分,剑柄包黄铜皮,正面顶都为青天白日徽,中间刻有“团长蒋中正赠”字样,两侧各5朵梅花陪衬。背面同样,顶部青天白日徽,中间二行小字“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下面一行小字”第一团毕业纪念”,两侧各有5朵梅花陪衬。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1月,安徽当涂县青山南朝墓出土一批青瓷、玉器等珍贵文物,其中一组玉佩件质地精良、雕琢考究、纹饰细腻华美,在同类器中较为罕见,现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龙纹玉璜白玉质,体扁薄,半环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未,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固始县抢救发掘了一批墓葬,其中一号墓规模较大,盗掘比较严重,其大件玉器多已被盗走,现存下来的也是极其珍贵的装饰品。计有璧、璜、龙佩、环、圈、珠、管、玉人、带钩等。多数为素面,也有少数雕刻有精细的花纹,特别是雕琢成人物和龙的形象之装饰品,姿态生动,形象逼真,线条流畅,工艺精细,  相似文献   

14.
李伟男  王伟 《收藏》2014,(21):84-85
在首都博物馆“楚风汉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阳文物展”的玉器展柜中,有一件东汉时期用和田白玉仔料随形雕琢制成的三螭龙纹■(she)形佩,备受观众关注,被有关文博专家誉为“国宝级文物”。这件来自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玉佩(见图),长10.3厘米、宽5.5厘米、厚约2厘米。取料为和田白玉仔料,略呈琵琶形,局部有赭红色石皮。玉工随形施艺,运用圆雕、透雕、浅浮雕、阴线刻、游丝毛雕、俏色等创作手法,围绕扁圆形■孔活灵活现地雕琢出三只翻滚嬉戏的螭虎龙,塑造出“三螭拱璧”意象。正面三螭造型、神态大同小异,皆虎首、龙身、兽足、独  相似文献   

15.
袁锦岚 《收藏》2010,(2):102-106
考古工作者1974年在陕西宝鸡市南郊茹家庄发掘了一处西周中期[弓鱼]国贵族墓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玉器等。其中的动物玉雕品:数量大.品种多,为西周墓葬发掘所罕见,也为我们认识西周中期玉雕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现就这批动物玉雕品的造型、用料、雕琢工艺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梅花桩功     
梅花桩功专练身体轻灵、步法敏捷,有梅花桩七星桩等名目。初练时不必上桩,可在地面上画若干朵梅花或七星分布,每朵之间距离2尺,待练至一定程度后再上桩。 一、梅花桩设置:一种在一正方形内分立5根木桩,即四角各一根,中心点一根,每根桩之间距离2尺(图1)。另一种为在五角星形的顶点处立5根木桩,每个桩间距为2尺(图2)。每根术桩总长7尺,直径2寸;其一半埋于地下,一半  相似文献   

17.
王君  王惠霞 《收藏界》2010,(8):36-36
新郑市博物馆收藏一件战国玉人,其造型构思缜密,雕琢精细,玉质密度佳,油度大,光泽温润,让人眼睛一亮,为之惊叹!众所周知,人是万物之灵,由于人物形象复杂,精神姿态要刻画得栩栩如生,制成玉器尤为不易。所以从新石器时代直到唐宋,表现人类本身的玉雕人物艺术品寥寥无几,因而,唯其数量稀少而备受世人青睐。  相似文献   

18.
在古玩收藏的海洋中,玉器为精品中之重要一宗。而在现实生活中,小小的玉器算不了什么,然它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以至于未来,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消解着人们心灵上的焦灼和不安。今借刊撷出两件清代白玉挂件,介献给玉友欣赏、品评。一、玉花鸟竹节牌(图1)6×3.8厘米白玉,色纯质润,镂空雕竹节,梅花,中间一只灵鸟,立于枝上,形象鲜活,镂锯切磨手法利落。趋于工细,构图严谨,刀法略显纤巧,棱角明显,不善藏锋,造型饱满敦厚,皆能养  相似文献   

19.
刘云辉 《收藏》2010,(6):103-114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发达时期。同先秦时期相比,传统礼玉在汉代已人为简化,但装饰用玉却出现了不少新品种,玉质容器明显增多,特别是葬玉中新出现的玉衣、玉枕、镶丘漆棺,其用玉数量之多是相当惊人的。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人的足迹已至中亚和西亚,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丝绸之路的畅通,使新疆和田玉输入中原的数量较前大为增加,而汉代玉器中狮形带翼玉辟邪的造型,则是明显受到了西亚等地外求文化的影响。作为陈设之用的汉代圆雕玉器,更是率先以纯艺术的面貌出现。另外,汉代由于使用了钢铁制造的琢玉工具,使玉器工艺的雕琢水平有了空前提高。正因如此,汉代成为中国古代玉雕史上继战国之后又一个繁荣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刘英杰 《收藏》2012,(13):88-89
在古玩市场见到几件据说是红山文化玉猪龙的藏品,经与真品对比分析后发现不过是仿品、赝品。虽然玉猪龙在红山文化中出土较多,但大多延续着同样的风格和形制,通过对比,仿品、赝品不难鉴识。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真品(图1)属红山文化后期玉器制品,为岫岩软玉雕琢而成,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的土沁。龙体卷曲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