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和加强档案学术研究,是档案工作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和今后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繁荣学术研究是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前提。档案工作是一门科学,每一项业务工作的突破性发展都离不开正确的理论导向。八十年代初以《山东档案》为平台开展的“县级档案馆扩大接收范围”的大讨论,突破了单一接收机关文书档案的局限,馆藏门类增加,质量提高,数量成几倍增长,服务领域大幅度拓展。  相似文献   

2.
金炯 《山西档案》2023,(4):168-171+186
伴随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术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术环境,即数字学术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利用方式都发生着深刻变化。高校档案作为记录学校发展历程、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其资源体系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就数字学术背景下高校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高校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基于此提出高校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三点策略,以期为高校档案管理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档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更是整个高校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目前高校档案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仅仅依靠纸质文件来呈现和保存,更多的是数字化的档案,即运用与时代发展接轨的新信息技术来实现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近几年与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有关的学术文献,我对相关的文献数量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汇总,本文将从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概述、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这几个方面入手分析,较为详细地分析与这个课题相关的研究内容、学术贡献、研究空间和不足之处等内容,以期对以后更多学者的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建立农产品质量档案信息平台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建设农产品质量档案的核心部分。文章概括了农产品质量档案信息平台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平台建设过程中农产品质量档案数字化、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追溯系统建设、用户反馈信息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产品质量档案信息平台建设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我国档案事业满载着二十世纪的丰硕成果,以崭新的姿态进入了新的世纪。新年伊始,本刊在档案界部分学者的支持、帮助下,以笔谈的形式就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亟需解决的档案科研课题、档案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档案管理现代化新模式、电子文件的保管与利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活跃档案学术研究、开阔档案工作思路、拓展档案工作的新领域方面,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现将笔谈概况予以刊载,供有兴趣的广大档案工作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0年,省档案学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和全省档案工作实现"两个转变"、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和档案登记备份制度建设的总体部署,努力搭建为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服务、为档案事业发展服务、为档案工作者服务的平台,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拓展学会活动空间,充分挖掘各学术、专业委员会的潜能,真正发挥学会的组织协调、桥梁纽带和咨询服务作用,积极为我省档案事业发展出谋划策,促进我省档案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档案期刊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肩负着重大责任。要实现这一目标,档案期刊需要引导学术研究方向,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聚焦重大问题,推动学科的深入探索和创新发展。期刊还应提升学术质量,加强学术评价,推动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生和传播。然而,目前中国档案期刊尚存在一些短板与弱项,如学科交叉不足、国际交流不畅、缺乏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及文章质量参差不齐等。因此,档案期刊需要明确学术责任、提高文化自信、强化对学术研究的引领和支撑、加强学术评价、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措施,提升档案期刊实力和影响力,为学术界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推动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档案学术评论呈现出成果数量多、质量不高、类型不丰富的状况,导致档案学术研究中一些问题无法及时、科学地纠正,研究成果出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档案学术在相关学科群落中处于不利地位。本文提出从档案学术评论理论、评论形式、评论园地及评论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来促进档案学术评论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档案学术研究正从传统档案学术转型为现代档案学术研究,正视传统理论,理性把握当代学术风潮是摆在中国档案学人面前的重要命题.本文以继承创新作为当代档案学术研究之路径为理论基础,拟从档案学人的角度解决.  相似文献   

10.
镇江的档案事业已进入蓄势突破的关键阶段。2008年我们将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的意见》为抓手,围绕档案馆社会功能建设和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夯实业务基础,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力争在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档案与建设》作为省档案局与省档案学会主办的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档案期刊,是我省档案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它集档案学术研究性、工作指导性于一身。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档案与建设》从创刊到如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已在全国档案期刊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阐述OAIS参考模型对档案建设的意义,介绍我国档案界对OAIS的学术研究和OAIS在元数据标准和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情况,说明我国档案界关于OAIS的研究成果少、实践与理论相互脱节、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协作性,提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应以OAIS为依据、学术研究应跟踪国际前沿理论并加强交流合作、在实践中对像公共服务安全性控制等OAIS缺陷问题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杨琦 《北京档案》2001,(4):22-23
纵观几年来北京市档案学术成果评奖,既产生了一些优秀的学术论,也涌现出一批善于钻研、专心从事档案学术研究的人才,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市档案学术研究水平不高,在档案干部队伍中,能够在档案学术研究领域中作出突出贡献甚少,我市档案学术成果评奖活动也存在一些总是,有待我们共同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4.
档案学概念的出现意味着档案学术研究开始进入到科学发展的阶段。但该词并非是滕固最先在中国使用。实际上,档案学一词在中国的早期应用有着深刻的背景,并带有国外影响的影子。在文书档案改革运动、明清档案整理和档案教育开展中,都存在着国外学术思想和理论的借鉴与融合现象。基于这种与生俱来的国外影响现象,档案界不仅要重视国内外学术的交流和互动,而且更需加强国际档案学的建设,才能更好的发展档案学。  相似文献   

15.
我国档案网站中信息公开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调查背景1、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档案网站作为档案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部门应用网络技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拓展局馆服务功能的新兴渠道,是展示档案部门自身形象和为用户服务的主要平台。档案局(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群中的一个节点,是指定的政府信息集中公开平台,通过档案网站实现信  相似文献   

16.
日前,云南省保山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通知》,从强化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安全建设、档案文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提升档案服务能力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社群档案是具有共同身份特征的特定社群成员所形成的、记录社群历史的文件集合。加强社群档案建设,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多元发展,拓展档案工作职能。但是,我国社群档案建设面临着物理困境、文化困境、理念困境和身份困境。国际档案界对于社群档案认知的变化启示我们:在社群档案的建设过程中,社群成员的主动构建至关重要,档案学者的“过程向导”与“前端指引”愈发关键,社群档案价值形态与社会包容度息息相关,应积极倡导合作。因此,在当前国内环境下进一步建设社群档案,应立足于社群档案记忆价值的实现,打造社群档案“联合体”,追求学科融合发展,发掘中国特色的社群档案。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在加强传统建设内容基础上,我国档案馆资源建设正朝着多方向发展,集中体现在数字化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公共服务功能拓展下的档案资源建设三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2月24日,丹阳市人大主任聂刚健到档案局调研。聂刚健听取了市档案局长王君海的工作汇报,肯定了近年来市档案馆在征集地方历史文化史料、不断拓展档案门类和载体、丰富档案馆藏,以及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展学术研究和编研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聂刚健还参观了陶伯安木刻版画作品展,实地查看了库房和档案保管现状,对今后进一步加强民国档案的开发利用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上海档案工作》2014,(4):17-17
<正>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上海市档案学会要根据市档案局2014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市档案局和市社联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学会的学术建设、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有效发挥学会的自身优势和作用,为不断提高档案工作创新水平,服务改革大局做出应有的贡献。一、坚持学术立会,强化服务功能1、各档案学术研究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要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开展学术活动的经验和做法,探索新形势下有效开展学术活动的新途径和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