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翠菊 《现代语文》2007,(5):118-118
很多学生一提写作文就会头疼,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要症结在于学生平时缺少素材的积累。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怎么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积累素材抓起,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2.
张铜华 《贵州教育》2010,(17):33-34
自1998年9月起,我校开展了“素质作文训练研究”课题实验。“素质作文训练研究”课题实验把积累作为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根据下一次作文的范围,有目的的针对性的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积累生活材料;阅读文章,写读书笔记、积累语文材料,从而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理可论。有了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3.
吕爱民 《学语文》2008,(1):41-42
何谓阅读作文?现今还没有专门的定义,我想.阅读作文就是以读书时获得的素材作为写作材料,由此及彼,学生在联想的基础上,有感而发,自由表达的一种作文方式。在阅读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善于从阅读材料中的人、事、理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理。善于相似或相反联想.写联想所得的人、事、理。  相似文献   

4.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作文的材料应丰富、新鲜,有个性色彩。可见材料的积累是作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高三的学生却常常感叹作文难写,缺少素材。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则大发作文素材,令其死记硬背,又显得多而杂。而这些作法常常舍近求远。其实,就高中所学过的课文,可用的材料就很多,因此如何学会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巧用课文中的素材,拓宽作文思路,丰富作文内容就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走出课堂找素材李白游历祖国名胜佳景,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让学生蹲在课堂上,苦思冥想,也写不出内容新颖的作文来。为开阔视野,拓开思路,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社会中捕捉素材。我们有计划、有安排地游览了本镇的“幽澜谷”、“福禄山竹林”、“幸福院”……学生们通过游览、访问,耳闻目睹新人新事新变化,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再巧妙点拨,激发学生灵感,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习作时,就会写出新鲜的、生活气息浓郁的作文。二、积累材料助写作现在的信息业发达,各类刊物中出现了很多优秀作文,我们就给学生一…  相似文献   

6.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我觉得关键就是要有好的素材。素材从何而来呢?那就是来源于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前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最怕写作文了,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写出来的作文总是空洞无  相似文献   

7.
杨健 《福建教育》2005,(5A):39-39
几乎每位语文教师都听过学生怕写作、讨厌写作的抱怨,导致很多教师生怕学生写好,指导习时,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甚至文章中需要用上的词、句都一一加以传授。对于初学写作的孩子来说这种教法也许能起到“引进门”作用,可是每篇这样教下去.老师累不说,学生缺乏真情实感,作文的自主性被削弱.独立作文能力就难以提高。因此,如何让学生觉得作文轻松、有趣,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许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他们积累的写作素材少.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即使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往往也言不达意.作文成了无病呻吟。写好作文,有了好的立意后,选取合适的素材是关键!但素材要靠自己平时搜集、积累。那么,该怎样搜集素材、积累素材呢?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提起作文,学生头痛,教师心烦。不知道写什么、不明白怎么写、不懂得如何写好等问题困扰着学生。如何破解作文教学中的这些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善于观察——给学生一双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罗梭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很多学生经常抱怨找不到写作的素材,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一双发现生活的慧眼。生活是平凡的,也是丰富的。在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写作文,首先要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而“写什么”这一问题能否得到较快、较好的解决,关键取决于写作者是否具有一定的作文素材积累。如果写作者的作文素材积累是比较丰厚的,那么他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反之,他就会有“无米之炊”的困扰。  相似文献   

11.
面对作文,很多同学都为没有素材而叫苦,或为写来写去都是几个用滥了的旧素材而长叹。殊不知,一座储藏丰富的素材宝库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这就是我们每天都要打交道的课本。如果能够用心挖掘、合理归纳,并且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我们的文章一定能独树一帜,让老师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并非人人都畏惧作文.只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求太高,过分强调“一视同仁”、“一刀切”.扼杀了一部分孩子的写作兴趣。农村学生见识少也不曾读过多少读物。未曾有写作素材的积累.要写好一篇习作也真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针对农村学生的情况.我总结出了一套作文教学方法.愿与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运用在写作中就是说,要写出作文来就必须要有丰富的素材。素材从哪里来?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指导中总是教学生要多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而忽视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教材。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为学生读、写、说等语文学习活动提供了很多范例,同时教材还是一个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累教材中的素材,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那样写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张敏明 《学周刊C版》2010,(3):130-131
博客.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写作样式。利用博客进行作文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让孩子做博主.把自己写的作文上传到网上.并请老师、同学、家长发表评论,这种写作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每一样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在尝试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如何更好地利用博客进行作文教学.以达到作文与做人和谐共进的效果.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能力。本文主要从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课文,积累素材;读课外书,扩充素材;动笔勤写,用好素材这四个方面阐述挖掘学生写作源泉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98):12-1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如何让学生愿意写、有的写呢?首先要明确学习作文的本质,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愿意写作文;其次要注重积累素材、语言材料,让学生有的写;第三要读写结合,在读中学习组织材料的方法,同时学会自己修改作文,最终让学生会写作文。  相似文献   

17.
白宝勤 《学子》2013,(11):48-48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处于“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的境地,双眉紧锁,缺乏写作文的素材;没词可写,形成了怕作文的通病。怎样把学生从怕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呢?其关键在于教师应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丰富作文素材、拓展思路、开阔视野,解决好“写什么”这一难关,才能写出内容丰富多彩、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气息浓郁的好作文。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 ,全国有很多地方的中考作文已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尽管话题作文是全方位向学生开放 ,但在写作过程中 ,还是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些考生对话题作文认识不清 ,未处理好话题作文写作中的几个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结果走入了写作的误区。  一、提供话题不等于提供材料命题人所提供的话题 ,既不同于以往供料议论文写作中所提供的材料 ,也不同于记叙文扩写的素材 ,它仅仅是写作的一个引子。因此 ,不能套用以往那种“引—提—议—联—结”的供料议论文或扩写的写作思路。而有的考生正是忽视了这一点 ,把话题当作材料…  相似文献   

19.
作文占据着中考语文中的重要地位,很多学生却写不出,写不好作文。究其原因是作文素材积累不够,而且不善于运用自己熟悉的素材。本文引导学生从教材、阅读、日常生活几个方面去积累素材,并且合理运用素材,使学生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学会捕捉素材、积累素材、用好素材。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写作材料,在名人名篇中吸收营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