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载哲学思想中的"有无"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论意涵,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有无"具有深刻的哲学意涵最早应当从老子始,老子思想中"有无"所体现出来的宇宙论和本体论的意涵是隐而不彰的,到了庄子那里,"无有"并在即是宇宙万物的本体了,魏晋时期"有无"思想的发展真正达到了最高峰,郭象提出的"独化论"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有无"思想的最终逻辑演化。而张载的"有无"思想就吸收了新道家所发展的"有无"理论,将"有无"转化为"虚气",在新的理论背景下从而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程朱开始,学者们一直对张载哲学思想进行研究,直到今天,对张载的哲学思想还争论不清楚。其实张载在《正蒙.太和篇》说:"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此句正道破了张载哲学思想的进路,张载正由此来进行哲学思想构造。张载从宇宙论到人生实践论进行哲学架构,要通过主观实践,使有限生命与无限道相融合,追求一种宇宙关怀的情怀。  相似文献   

3.
张载的宇宙论的本体论思想,为不大注重本体论的古代儒家思想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本体论论证。作为一个完备的本体论形态,张载的“气论”和“性论”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张载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宇宙论思想对二程和朱熹的本体论和人性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张载哲学中的“气”、“性”、“心”三个中心范畴的探讨,研究了张载哲学思想中本体论、人性论和认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5.
西铭祭——回视张载对"仁道"的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张载仁道唯物主义的哲学纲领,《西铭》力求从“天道”运行的角度给“民胞物与”论提供充分的论证,借以弥补孔门“仁道”只知“人”而不知“天”的缺憾。在这个意义上,张载是从唯物本体论层面“证明仁道第一”。但是,《西铭》的论证在逻辑上很不严密,集中表现在它与人性与仁道之间生硬地加入了宗法家长模式,实际上形成了逻辑缺环。尽管如此,张载力图从唯物本体论层面给仁道主义提供论证的努力,至今功不可没,“新关学“应力求从唯物史观出发证成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6.
面对二氏从本体论层面论证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精微性 ,张载生活时代的儒家不能不起而应战 ,也从本体论层面证成仁义道德。张载的学术贡献之一 ,在于他力求用“太虚即气”的气一元论证成儒家的仁道主义 ,回应二氏的挑战。在这个论证中 ,作为张载哲学论纲的《西铭》 ,实际在气一元论的人性论和仁道主义之间插入了中国式的宗法家长模式 ,使仁道主义实际上成了适应这种模式的社会意识形态。这一论证从反面启示人们 ,中国仁道主义的奥秘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新关学”不能离开唯物史观推演仁道主义。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从“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本体论出发 ,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以及矛盾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在张载“一物两体”思想基础上 ,提出了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思想 ;在继承张载“动非自外”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张载的变化观对中国传统哲学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张载认为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他称这种规律为“天秩”、“天序”、“道”、“理”等等;张载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区分了“变”与“化”这两种运动变化的状态的真正内涵;张载认为“神”是宇宙运行推移、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作用者;他认为从太虚之气聚为万物要经过“感”的环节,“感”的原因和机制在于对立的“两端”;张载的变化观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载气论思想的内在理论缺陷李传印我国气论思想发展史上,把气论引入本体论古已有之,但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以气为宇宙本体的宇宙观,北宋张载却是首功。张载的哲学思想体系既不同于程、朱的理一元论,也有别于陆、王的心一元论。张载的气论哲学思想中,气不是一个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张载的四句话:“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对其哲学中的相关概念“太虚”、“天”、“气”、“道”、“性”、“心”进行层级分析,进而来分析张载哲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张载的四句话:“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对其哲学中的相关概念“太虚”、“天”、“气”、“道”、“性”、“心”进行层级分析,进而来分析张载哲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张载的气一元本体论由太虚、象、形神等概念构成,这些概念不仅和中国古典美学有着深刻的契合,而且在多方面对中国古典美学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张载以气一元论为基础,从宇宙论开始到人生观的建立,最终达到"天道性命相贯通"的本体论,表面上看是客观面强而主观面弱;而二程的"理"本论则是一开始就强调主、客的合一,重视伦理道德在整个本体论的作用,其结果却只是精神境界的表述更多。二者看似矛盾的理论构建,从根本上来说只是因为对"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表述不同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张尔岐以乡里塾师身份参与到明清之际的思潮中,形成了其学守程朱,有因循、有创新的思想体系。从崇实黜虚着眼,顺应反王学思潮,宗程朱,注重内外本末兼修,"尊德性"与"道问学"相为并重,穷经体道。修正了程朱的理气观,提出了本体论上的"气本"、"气机"说。为矫空疏之弊与晚明以来的道德沦丧,提出了"六经皆礼"说,注重据礼显理,循名责实,重申儒家传统的道德精神与修养。其思想代表了当时的一个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15.
周敦颐通过对<周易>、<中庸>二书中"太极"、"诚"二范畴的熔铸贯通,建构具宇宙生成演化论及形上本体论意味的本体论,以与佛教本体论相抗衡,巩固了自周公以来的以伦理代宗教的文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一、对数感培养中"虚与实"的认识 数感源于生活体验,就是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然后内化成一种对数的驾驭能力.数感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的计算训练.而虚与实本是一对哲学范畴,长期以来数学给人的感觉是一门极讲求逻辑思维的学科,它更偏重于"理"方面的探讨,即重"虚",仿佛来不得些许的"实".那么,在学生数感的培养中,是不是根本就不存在"虚"和"实"之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哲学的角度审视,"用什么去教"的语文教材内容观混淆了语文教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阉割了教材,陷入了肢解选文、各取其用的孤立、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泥淖.其根源在视语文为"工具"、"虚器"的传统哲学.从"语文是介质"的本体论出发,语文教材内容确乎是指"教什么",而非"用什么去教".  相似文献   

18.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15):I0002-I0002
15.张载一、生平介绍张载(1020—1077),中国宋代思想家、教育家。字子厚、长安人,因家居陕西凤翔郿县横渠镇,世称横渠先生。张载讲学于关中,弟子多为关中人,人称其学派为"关学"。张载自幼"自立,无所不学",曾学习兵法,后又研究儒家经典,给他影响很大。张载才学出众,在关中名声很高。文彦博任长  相似文献   

19.
杨勇 《文教资料》2008,(31):59-62
张裁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他的哲学思想在宋明理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从程朱开始,学者们一直对张载哲学思想进行研究,而最早对张载哲学思想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的是牟宗三先生.牟宗三以"道"、"太虚"、"心"、"性"来贯穿其中,张载哲学思想的展开也随"道"、"太虚"、"心"、"性"之间的关系而见.太和是创生宇宙的道;太虚是清通之神,一方面和气为对,另一方面又定住太和;心和性为一,都要从太虚神德处来认识.  相似文献   

20.
张载的家庭伦理思想以恢复与强化儒家的人伦秩序为己任,它继承与发展了《易传》的家庭伦理思想,具有严重的宗法化倾向,内有系统化、哲理化的宇宙本体论为最高的解释权威,外有封建礼法制度作保障,还有"一"与"两"和"仇必和而解"的辩证思想作为方法论保障,它强调尊卑上下,等级服从,构建了宋明理学家庭伦理思想的基本构架,对宋代以及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