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写信或写介绍信时,常在末尾写上‘人致”、“敬礼”,或加上“请予接洽为荷”。那么“此致”、“为荷”是什么意思呢?此,不是指后面的“敬礼”,而是指前面信中所写的内容。致,尽也,无保留地给予或呈献之意。“此致”的作用是概括全文,结束全篇。“为荷”中“荷”字有两种用法:一是名词,如荷花;二是动词,当动调又有两种不同解释。其一是“扛”“担”的意思,如“荷锄”、“荷枪”,其二是表示情感,如‘名荷”、“致荷”。“为行”的意思便是“为此感谢你”。“此致”、“为荷”当何解@郑裕祺  相似文献   

2.
语词与概念     
人们说话或写文章,有时由于用词不当而影响了意思的表达。例如某天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 当报幕员向观众报告由聋哑学校学生李秀英演唱《东方红》时,全场立刻涌出潮水般的掌声。“涌”是指水往上冒,引申为上升或冒出的意思。掌声既不能“上升”,也不能“冒出”。可见,“涌出”一词用得不当,应改为“响起”或“爆发出”,才能  相似文献   

3.
字义:从字形上看,甲骨文的“宾”是一个人从外向屋内走去,后来又加上了“贝”或“鼎”,这就意味着带有礼物者为“宾”。该字的本义就是地位高贵尊崇、受人尊敬的贵客。当宾作动词用时,是“傧”的通假字,意思是用宾客的礼节接待客人。现在,“宾”也用来指客人,但不像古代那样带上身份地位高低的标签。  相似文献   

4.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的开篇便指出:“教学论的意思是指教学的艺术。”但这艺术现在已经凌乱为方法。围绕着教学方法,论及的书籍文章不计其数,现在谁如果说教学不是方法问题,那几乎等于完全否定了教学的复杂性和科学性,会使很多人吃饭不自在。但我们还是怀疑:教学———教育,能像这些理论中所分析和描述的那样按图索骥似的完成,或流水线生产式地进行吗?艺术与方法有本质不同。方法以距离为前提,又制造新的距离或拉大距离;艺术则是缩短距离、消除距离。方法是捉弄人、调戏人,是外力的催拔,因为理性“必须会把有生的东西当成无生的物质一样…  相似文献   

5.
说话与作文     
说话是说话,作文是作文,好像是两回事。我要告诉少年朋友:要写好作文,必须把这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变成一件事,那就是像说话那样作文,也就是说,你平时怎么说话,你就怎么写文章。一位文学前辈曾说过:“说话,是用舌作文;作文,是用笔说话。”前一句意思是说,说话的时候,要像作文时那样简洁流畅。后一句意思是说,作文的时候,要像平常说话那样轻松自然。朱自清先生也主张“用笔如舌”,他认为“文章有能到这样境界的,简直当以说话论,不再是文章了,但这是怎样一个不易到的境界!”朱自清先生可能有些夸张,其实少年朋友学习写作时注意“用笔如舌”,养…  相似文献   

6.
U nit5H ow old is he?●单元知识点拨Ⅰ.he,she,it的用法he,she只能用来指人,意思分别为“他”和“她”,it可用来指人,也可用来指物,指人时一般指代婴儿或性别不明者。例如:①—W here is the baby?这个婴儿在哪儿?—Itis in the room.在房间里。②—W ho is knocking atthe door?谁在敲门?—I think it is Li Lei.我想是李雷。Ⅱ.疑问句到本单元为止,我们共学了三种疑问句:①像“Is this a car?”那样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疑问句,叫做一般疑问句。②像“W here is thepencil?”那样由w hat,where,how等特殊疑问词开头用来对句子某一部…  相似文献   

7.
一、隐喻“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最初指把某物“运走”或者“转移”。在交流中,它是指把一个形象或概念转换成另一种形象或概念。亚里斯多德将它定位为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与明喻有所不同,在字面意思的背后隐含着丰富的情感活动和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8.
古人认为文章的结构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头一样,漂亮、优美;中间的主干部分,要像猪的肚子那样,充实饱满;而文章的结尾,则应该像豹子的尾巴,很有力量。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写  相似文献   

9.
“说道”和“说到”是两个读音虽然相同,意义却大不相同的词语。“说道”中的“说”和“道”都是“说”的意思,是个同义复词,意思就是“说”;而“说到”,严格地说则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是“说”和“到”的组合,意思是指把话讲到了什么地步或当话讲到什么内容的时候,说话内容后面往往要跟上“的时候”之类表示时间的词语。但是,正因为它...  相似文献   

10.
糊涂英语     
doaslowburnShedidaslowburnwhileheinsultedherrelatives.burn作名词时,除了燃烧之意外还有“怒气”的意思。doaslowburn即指“越来越发火”、“逐渐发怒”。上句可译为:当他侮辱她亲戚时,她越来越愤怒了。Onthe/abackburnerOurvacationplansareonthebackburneruntilwestraightenthisproblemout.burner是指做饭炉子的火眼。美国家庭做饭的炉子一般有4个火眼,前面两个,后面两个。backburner即指“后面的火眼”。人们做饭时往往把很快就能做好的东西放在前面的火眼上,把那些要慢慢煮的东西则放在后面的火眼上。Onthe/abackburner即喻指“(…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常认为: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则是"灰色"的.的确,相对于鲜活的、发展的教育生活而言,教育理论确实是"灰色"的,因为教育理论既不像教育生活本身那样生动形象,也不像教育生活那样变动不居.然而,教育理论相对于教育生活的"灰色",却仅仅是在上述两层意思中.超出这两层意思,就会发现,教育理论不仅不是"灰色"的,而且正是教育理论才把教育者的意识、从而也把教育生活辉耀得色彩缤纷.  相似文献   

12.
文质彬彬     
<正>文质彬彬,出自《论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指文采;质,指实质;彬彬,指文质兼备,后用来形容文雅。文质彬彬常用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可不能像小捕快那样把“彬彬”误作“杉杉(杉是一种树木)”。  相似文献   

13.
1.Whatsyourphonenumber?(L.29)(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此句中phone是名词,意思是“电话”,用作定语,修饰number。number是可数名词,意为“号码”,其前加定语,表示“……号码”。例如:faxnumber(传真号码);roomnumber(房间号码);IDnumber(身份证号码)。2.Illtakeit.(L.30)(我将带走[没收]它。)take的意思是“拿,取”,在本句中意为“拿走”,即“没收”的意思。另外,take是指从这里把某人或某物“带走”或“拿走”。而bring是指从别处把某人或某物“带来”或“拿来”。例如:Pleasebringyourbooks.(请把你的书带来。)3.Askthatmanoverthere.…  相似文献   

14.
Gear衣服,行头英解:clothing;costumes “Gear”当名词时一般是指“工具”或“装备”的意思,若当动词则常与“up”连用,表示“做好……准备”。小过,“gear”当俚语用时,则是指为了特殊目的所准备的“衣服或配件”,有点类似我们中文所讲的“行头”。A: Wow, look at your gear! You look really sporty! Where are you going?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秦文君正在报刊上写着一个专栏,叫“傻瓜相机”。作家当然不是傻瓜,意思是说把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如实、快捷、直接地拍摄下来,我们这里的“数码相机”也是这个含义。本期“数码相机”栏目刊出的作文达五篇之多,内容上可谓丰富多彩,能使人有目不暇接之感。二年级小朋友黄明臖的《含羞草》写得简洁而情感真挚,他把含羞草拟人化了。如写叶子合拢时说“像只受惊的小老鼠”,将叶柄下垂时则称之为“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还把晚上的含羞草形容为“像个瞌睡虫一样早早地打起了呼噜”,真是把含羞草写活了。二年级的小作者能写出这样出色的作文…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训练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课文后面一般都安排了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或“含义”的练习题。那么,理解词句的“意思”与理解词句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 “意思”与“含义”都是指词句的“意义”。但“意思”是指对词句一般意义的理解,或基本意义的理解,字面上的理解。“含义”则是包藏在词句里别的意义,即词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按照命题者所给定的话题进行写作,这里的“话题”指的是谈话的中心,它不像命题作文那样,给你提供一个中心意思,你的行文就要紧扣题目展开;也不像供材  相似文献   

18.
1.take,bring,get,carry take的意思是“带走、拿走”,指从说话者所在地把某人或某物带去或拿走。而bring正相反,表示“带来、拿来”,是指把某物或某人从别处带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来。试比较:  相似文献   

19.
词义辨析     
掩护 掩盖 掩饰 这三个词都是动词,都表示“有意识地把真相遮蔽起来,不让人看见”的意思,但遮蔽的方式不同,适用范围也有差别。 “掩护”指采取某种方式,转移对方的注意力,进行暗中保护。它是中性词。“掩护”的对象都是具体的事物。 “掩盖”是遮盖、隐藏的意思。是中性词。它适用的范围比较广,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物体,也可以是人的思想行为,在用于后者时,含贬义,指不良的思想行为。 “掩饰”是使用种种手法把真相遮蔽起来,企图以伪乱真,迷惑人们的视听,达到蒙骗目的。“掩饰”的对象多是缺点、错误等不好的东西,是贬义词。个别时候有中性用法,表示“遮掩”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李素华 《现代语文》2011,(11):141-142
古人对文章的结尾有“豹尾”之说,意思是说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尾”那样刚劲有力,灵活俏动。所以中学生应重视文章的结尾,不能对结尾漠然置之或草率收兵,要掌握一些结尾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