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向广大读者贡献了一份很有份量的礼物,即1991年5月份出版的“国情丛书”。这套丛书共18本,每本都在10万字左右,没有令人生畏的厚度,也没有故作高深的门面。作为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的丛书,它的外部形式就很容易唤起青少年读者的亲切感——亲切了才谈得上吸引,吸引了才谈得上精读,亲  相似文献   

2.
健康类媒体的天职是向广大读者传播健康知识,提供医疗和医药服务。近年来,一些健康类媒体在经济效益的诱惑下,一边传播着健康新知,一边做着虚假的医疗医药广告,有意无意地做了一些自相矛盾,甚至是为虎作伥的事情,弄得读者要么上当受骗,要么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3.
党报价值再发掘党报很重要的功能是舆论引导,体现主流意识,传播主流价值观.这也是其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但是,党报要实现这一功能必须首先让读者接受.《南京日报》总编辑卜宇说,"满足读者需求是最重要的,党报出来后如果读者不看,就是对党的最大不负责任.我们必须要办读者愿意看的报纸."在新的媒体和舆论环境下,必须重新发掘党报价值,并把价值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致读者     
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广大读者的要求,《新闻实践》从今年起改出月刊了。这是浙江新闻界的一件喜事,是值得高兴的。借月刊第一期出版之际,特向广大读者、作者,向一贯给予本刊支持和关怀的各级领导、新闻界同行及有关单位,致以深深的谢忱! 《新闻实践》改出月刊后,将会有些什么新的变化呢?这是读者所关心的。可以这样说:  相似文献   

5.
随着学科研究的繁盛,“大众媒介”和“大众传播”这两个一度颇受冷落、令许多人感到陌生的字眼,现已时常在报章杂志上“亮相”,日渐为人们所熟悉。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作为正式的条目而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中去。“大众媒介”和“大众传播”究竟是什么意思? 本文拟略加疏释。什么叫“大众媒介”? 概括地说,就是传播机构向人数众多的人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也是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比如,报社是一种传播机构,它通过报纸这个工具把新闻、言论、娱乐、广告等传递给大量的读者,而广大读者则可以借助报纸这一  相似文献   

6.
研究图书市场:总编辑的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个出版社的总编辑如果还是整天置身案头,埋头书稿审核,去充任一个审读员的角色,那决不是称职的总编辑。在新形势下,作为一个合格的总编辑,首先,在出版理念上,应该明确出版社的效益必定是在图书市场上体现出来的,出版的图书应该是受读者欢迎的、适合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束之高阁或者压在库底的图书只能是出版者失败的标志。在营销理念上,则应该明白,为自己的图书去找读者还只是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面上,我们要树立的应该是为读者去寻找他们所需要图书的理念。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总编辑,就应该具备这样的出版理念和营销理念。也许到这个时候,才能说我们开始进入“创作出版”的境界了。这也就意味着出版社的总编辑在新形势下,必须更新出版理念,转移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 ,读《王仿子出版文集》 ,边读边感慨 :什么叫出版家 ?这就是出版家 !新近有幸细读《王仿子出版文集续编》(下简称《续编》) ,感慨升了级 :什么叫“老派出版家” ?远在天边 ,近在眼前。说远在天边 ,是“老派出版家”之说最初来自英国 ,指那些“专心于出版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书”、“视发现和推出文学天才为天职”的出版家。说近在眼前 ,是指《续编》作者的出版情结很像他的英国同行。当然 ,他们的命运似乎也很像。世道变了 ,“新老板”来了 ,天职是赚钱 ,取舍在市场。于是 ,英国的老派出版家被迫下岗 ,干了 60多年出版的《续编》作者也…  相似文献   

8.
《中国图书评论》开设的“总编辑手记”这一栏目,很有特色,也很有价值。约我为这一栏目写点什么,思索了一下,想到了我们编辑的“五角丛书”,就谈谈编辑这套丛书的体会吧。这套丛书出版以后,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试销时,书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种经济信息报刊相继出版。如何办好这类报刊,赢得众多的读者呢?根据一年多的办报实践,我们深刻地感到,一定要竭诚为广大读者服务。信息报靠什么为读者服务呢?靠的是及时、准确、全面、价值量大的信息。为了广泛搜集、及时传播这种信息,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了努力。一方面,建立信息网络,广开信息来源。信息报纸要信息灵通,没有自己的网络、队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种经济信息报刊相继出版。如何办好这类报刊,赢得众多的读者呢?根据一年多的办报实践,我们深刻地感到,一定要竭诚为广大读者服务。信息报靠什么为读者服务呢?靠的是及时、准确、全面、价值量大的信息。为了广泛搜集、及时传播这种信息,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了努力。一方面,建立信息网络,广开信息来源。信息报纸要信息灵通,  相似文献   

11.
满足读者需求是出版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出版人的天职;出版业就是因满足读者需求而诞生的。这个看似浅显的话题,实际上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是需要编辑、印刷、发行工作者共同解答的课题。这方面的工夫下得深,对读者需求内容理解得精确、全面,工作做得到位,出版工作整体水平就会提升,事业必然繁荣发达,在满足读者需求中促进社会发展.同时也促进出版自身的发展,这在出版历史和现实中都是得到了证明的。  相似文献   

12.
邹建华 《中国编辑》2005,(5):16-17,31
一、数字出版的版权特征 数字出版的传播途径很广泛,是新兴的、具有网络传播特征的作品数字化的使用方式。数字出版方兴未艾,却有两个基本要件第一,必须是经作者同意,以制作复制品形式公开其作品;第二,有关作品必须被复制一定数量,能“满足公众的合理需求”。从著作权法上说,这是出版包括数字出版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新闻内参与公开报道最显著的区别就是读者对象不一样。新闻内参的读者都是身居领导岗位的独特人群,因而他们对新闻内参的需求与一般读者对公开报道的需求不一样。而在新闻实践中我们也同时发现,作为身居领导岗位的特殊读者,他们对新闻内参的需求,并不是仅仅满足于在信息数量的多少和传播范围的深广上超过一般读者。对于他们来说,新闻内参里传递的信息是否具有可利用性,才是他们的阅读兴趣所在。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当新闻工作者发现某个不能告知于一般读者,但对于身居领导岗位的特殊读者又是必须知晓的新闻内参素材后,他的第一  相似文献   

14.
开展性教育常常遇到如下问题:性教育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如何确定性教育的范围?对不同的受教育者应进行什么内容的性教育?出版性教育类图书同样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性教育中的哪些内容可以公开出版?性教育类图书是否要限制发行量?对不同层次的读者如何掌握性教育的“度”?性教育类图书与淫秽读物有何本质区别?此类问题较之“一般性教育”(如在学校进行的性教育)要复杂一些。因为公开出版的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编辑,几乎每天都与选题打交道,一年一度的选题计划论证、临时性的选题增补,不知要耗费编辑们多少心血。然而,据笔者了解,对于什么是选题,并不是每一个编辑都十分清楚。如有人将选题仅仅看成出书的题目,作者送来一本书稿,或者要求出一本什么书,将书名报上去就视为选题。这是对选题的简单化理解。 顾名思义,选题应是经过选择的出书题目,重在“选择”二字。而选择,就是既有所取,又有所舍。出书题目的取舍的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其中至少要考虑三个因素:(1)是否符合党的出版方针政策,是否遵守党的出版纪律,违背党的出版方针政策和出版纪律的出书题目,应坚决舍弃。(2)是否适应读者的需求,读者不需要的出书题目,应毫无犹豫地舍弃。(3)该出书题目所体现的内容是否反映所属领域的研究水平,是领先于还是落后于所属领域的研究水平,落后于所属领域研究水平的出书题目,亦应坚决舍弃。这三个因素从三个方面确认选题的质量。如果给选题下一个定义,那就是:选题是依据党的出版方针政策,从适应  相似文献   

16.
匠才与将才     
《今传媒》1997,(6)
匠才与将才文/湖北·张赫玲新闻这行当,许多人都很羡慕。一张报纸的总编辑,更是一个惹人注目的人物。总编辑是个什么角色?有人说他是首席记者,也有人称他为新闻官。大凡在新闻单位干久了的人,别人常常喜欢叫他一声记者。即使是总编辑,听到这样的称呼也心安理得习以...  相似文献   

17.
“受众”一词,是大众传播学的专用术语,是广播、电视和报纸的传播对象——听众、观众和读者的统称。这绝不仅仅是为了称谓和使用的简便,而是有其深刻的内在涵义的。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了大众传播必须包含五个要素的基本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而在传统的新闻学中,关于新闻报道的五个要素是这样的:“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故?”同样是五个“W”,两相对照,即可发现传统新闻学很注重传播的内容和客  相似文献   

18.
整风运动中,一位新闻记者向一位总编辑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你领导下的编辑记者在想什么吗?"这位总编辑沉思了一会,实在回答不出这个问题.达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这位总编辑和他的部下缺乏思想上的接触,彼此思想感情不通.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就很难谈到什么政治思想领导了.这种现象是很不好的,但是很可惜,在新闻界虽不是大量的,也不是个别的.只管使用,不管培养,只管稿子,不管人的现象,在一部分新闻单位内,是不少的.只要能写出几篇好稿子,就是好记者,此外便什么都很少管了.  相似文献   

19.
编辑人员在确定选题、审读加工诸项工作环节中,无不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意识:为什么要编这本读物?编给谁看?应让读者从中获取点什么?究竟采用什么形式表现才最易为读者接受,并受到他们的欢迎……这些,均是编辑应自觉注意的问题,是编辑工作的主导思想,它无一例外地贯穿于整个编辑工作的始终。少儿读物作为向少年儿童传播文化知识的媒介,其编辑人员应具有怎样的意识呢? 首先,我认为应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13,(15):6
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孙献涛在《光明日报》撰文:自助出版向传统出版社发出的第一弹,是取消图书编辑。一直以来,传统出版社最为自信的,就是拥有无可替代的编辑优势。这是许多出版社在面临数字出版冲击时的一棵救命稻草。编辑权的本质,是读者选择权的一种让渡。在传统出版框架下,读者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