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泪     
编者推荐:文章对"男儿有泪不轻弹"反弹琵琶,在反复描述"流泪"的基础上,卒章再用"又有泪水落在我的脸上,和我的泪混合在一起"彰显父子情深。  相似文献   

2.
当我怀着好奇、抱着"取经"的态度访谈李成良时,他给出的答案居然是一个"懒"字。我在字里行间反复地品味他"懒"的经验,才逐渐明晰了"懒"字的深刻  相似文献   

3.
教材"三读"     
在教材解读时,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教材要反复地读"这一句话.开始我并不是完全理解,怎么说我也有十年的教学经验,难道还读不懂小学语文教材?有必要反复地读吗?而在几次解读教材后,我似乎才明白什么叫"解读教材",才摸索出解读教材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在"读"中品味"感恩"1.重点反复。《第一次抱母亲》重点写"我"守护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她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眼里流出了泪水。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母爱,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叙述,不需要华  相似文献   

5.
1.拼读规则法。为了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拼读规则,我在教学单词时反复讲解拼读规则,使之"固化"在学生的脑海里。比如我教学"face"一词时,告诉学生字母"a"在开音节中的发音,学生就能根据这个发  相似文献   

6.
这次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感觉有许多不足,现就我校的德育工作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反思认识到我校在抓德育工作中有"三个不足":1.对德育的渐进性认识不足,表现在抓德育时急功近利,结果事倍功半;2.对德育的反复性认识不足,没有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在反复中育人。遇到反复就丧失信心,埋怨大环境不好,给我们抓德育  相似文献   

7.
章平 《阅读与鉴赏》2007,(11):25-27
读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感觉始终朦胧模糊。在路上,不可名状的种种情形围绕着"我"。在天行将暗下来的时候,茫然的恐惧缠绕着"我"。这种氛围的形成得益于小说中"旅店"的反复强化和小说单一的叙述视角。  相似文献   

8.
"我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基于课堂教学中双主体性的协调与统一,旨在提升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益。重要举措包括:全员参与的前提下突出难点和重点,分期推进的过程中"抓反复"和"反复抓"。主要成效为: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厘清了"我的课堂"的真义与范式,从实践上使校本化的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深层次推进,让"综合化、实践性、生态型"的办学整体特征得到进一步彰显。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中,"你看你"、"我看我"是较为典型的"构式"。借鉴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认为"你看你"、"我看我"在话语环境中体现了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主观化、交互主观化两种机制不断作用的过程,具有典型的语境适切度。"你看你"、"我看我"经过语用推理的反复运用和不断凝固化,最终形成了主观性表达成分。*"他看他"不具有主观性成分表达的普适性,无法正式进入交际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沈佩 《考试周刊》2013,(36):30-30
<正>毛泽东曾多次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并认为:"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可见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词,只有反复阅读,反复品味,才能明其理,知其意,感其美。反复诵读是传统的读书方法,是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真正的阅读不仅要用"嘴"读,更是"目、  相似文献   

11.
今天上午,我在阳台上写毛笔字,发现"一"字很难写。初看"一"字,我觉得只是一横,并不难写。但我反复地写,写出的字却始终不能令我满意。看来写好"一"字,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字虽然只有一笔,但它是汉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笔画。只有写好"一"字,才有可能写好"二"字,从而写出更多漂亮的  相似文献   

12.
姚贺国 《班主任》2012,(8):63-63
正曾带过一个六年级的孩子,各科成绩在班级倒数,且有过小偷小摸的前科。因为在六年级才接手这个班,起初我并不知道他有此前科,直至班上连续发生失窃案。不少学生偷偷向我举报,说他可以被列为重点怀疑对象。而我并没有急于下结论,只是反复在班里举行有关"诚信"与"对自己负责"的主题班会和黑板报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不久,作为泉港区"名师培养对象",我到惠华中学举办"送课下乡"活动,执教了《风雨天一阁———课外散文阅读指导》一课。因为参考资料有限,在备课时,我尽量以初读者的眼光来把握全文。我从网上下载了《风雨天一阁》音频材料,反复播放,自己也放声朗读了几遍。在不断的"素读"中,我着眼于散文"这一体"的风格,尝试运用教散文的方式去指导学生学习散文。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今社处处讲和谐。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和谐的班集体就是全班学生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那么,怎样营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呢?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积累了几句教育箴言,一直铭记在心,反复品读,略有感悟。"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从这句话中,我悟出了四个字: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作为班主任,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相似文献   

15.
妈妈爱唠叨,尤其是对我。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能听到她反复唠叨这样几个字。快清早,我还在做着美梦,她就来到我床前,掀开被子,往我屁股上一拍,叫一声:"快起来,都几点了!"吃完饭,我  相似文献   

16.
正"老师,作者在语言描写中为什么总是使用省略号呢?"课堂上,一学生这样问我。于是,我让大家找出"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一句,反复朗读,并思考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教师,应该让习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自然地结合,丰富学生生活,激发文心,使学生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进行有效的习作讲评,继而在反复的修改后,让学生体验作品发表的成功与喜悦,从而主动"吞食"课外书籍,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8.
正你发来的短信我一条都舍不得删,也不能反复看,看一遍眼睛就被灼伤一次,六条短信像六个正午的小太阳。嗬,你给我的温暖居然这么多。最后一个太阳说:"呵呵,谢谢,说不定我真的会过去哦。"为什么要用"真的"这个词?我没有在开玩笑啊,虽然许诺给你看的"无与伦比"的礼物—海市蜃楼—转瞬即逝,但我信誓旦旦地说等你就绝对会一直等下去。  相似文献   

19.
祈祷     
几天来吃饭时喉部常常有火辣辣的痛感.在母亲的反复催促下,妻子陪我在街道卫生所里做了一次检查.检查结果让我目瞪口呆,医生称我患上了致命的"喉癌".当时我眼前一黑,万念俱灰.神情恍恍惚惚地回到家,强打精神对母亲称没有什么大事.在"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日子里,我躺在床上靠数屋顶的椽子打发日子.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语境涵泳,潜心会文,触摸文字的温度在教学"撒""抛""倒"这些词语时,我引导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反复品味,去感知词语所蕴含的情感,从"语言、行动、表情"等角度揣摩这些动词的表现方式。刚才所做的几个动作,其实都表示在"倒",可书上为什么用了"撒""抛""倒"几个不同的词语呢?学生们反复读,有的边读边做动作,反复涵泳,最后学生领悟到盐巴不能堆积在一起,要平均分布,所以用"撒"更好些;还有的学生体会到"抛"的特别用力,仿佛抛出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