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瑗十分重视自我修养,提倡自我节制。在理欲问题上他要求人们确立"天下为公"的思想,不以一己之私忘天下之公。而要做到天下为公,就要对自我的欲望与行为有所节制。他认为,纵欲之事,不可不戒。为此,在道德修养方面要出以"公"心,立志高远,作为君子应当有大中之德,泽被万民之心,一切心思和行为都着眼于国家社稷的安全和兴盛,着力建设一个仁义礼乐著于天下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2.
胡瑗十分重视自我修养,提倡自我节制.在理欲问题上他要求人们确立"天下为公"的思想,不以一己之私忘天下之公.而要做到天下为公,就要对自我的欲望与行为有所节制.他认为,纵欲之事,不可不戒.为此,在道德修养方面要出以"公"心,立志高远,作为君子应当有大中之德,泽被万民之心,一切心思和行为都着眼于国家社稷的安全和兴盛,着力建设一个仁义礼乐著于天下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3.
胡瑗十分强调公平的价值.从治理国家来说,他认为,只有至公至平,才能兴滞补弊,扶衰拯弱,立功业于天下.胡瑗关于公平问题论述的范围涉及到财物的分配、断讼量刑、奖励与惩罚等许多方面.他认为,要做到至公至平,不管做什么事就要有根有据,按事实说话,特别是领导者要有至正之德,尤其在赏罚问题上要出以公心.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时期的姚莹是晚清经世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作为晚清重要的封疆大吏,姚莹任职长达30余年,期间,他的治民思想和采取的一系列治民政策,不但使其治下存在的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稳定了属地的社会秩序,也为后世积淀出丰富而自成系统的治民思想。  相似文献   

5.
胡瑗十分重视修身的作用。他认为君子之人,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能以仁德正身、正天下,才能处困而不动心。所以君子之人要修洁其身,日新其德。他还指出,防恶改过是迁善的前提与基础,所以修身首先必须防恶改过,绝恶扬善,为此,对于为恶之人要实施“五福”向劝和“六极”威畏。此外,胡瑗认为,小恶不改至大恶,小善不积成大凶,所以改过迁善要从积小善、防小恶开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达到“复性明心”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胡瑗把"仁"看着是治国的根本,他认为,统治者要使天下人对自己信服,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实施仁政,而要施行仁政,就必须确立民本思想,多做安民、养民、教民、保民的工作。胡瑗特别强调,施行仁政并不是空洞的说教,关键是要以仁义被恩及人,他认为,作为君王首要的任务就是使民能够不饿不寒。他主张多用教育手段,少用刑法手段。他还认为,实施仁政要做好观察调查、纳言研思的工作,使自己的决策与时而变、量时度势,顺应民心民意。  相似文献   

7.
胡瑗主张出而用世,反对做隐者。但出也要讲原则,要“合道”,既要顺时而出,也要注意道德修身和本领培养,为出打好素质基础。出了以后对自己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要善于改过迁善,积小善,去小恶,防微杜渐;要强化官德修养,注意复性明心、自新其德,以自己优良的品德掌权济世。  相似文献   

8.
天命思想是胡瑗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哲学基础。胡瑗认为,天命的本质就是天道自然,所以要顺天,也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同时,胡瑗还认为,自然是始终处于变易之中的,当事物发展变化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并认为变易是永久不变的通行之法。所以,他特别强调变易之道。在变易之道的基础上胡瑗又提出了有序变革,以主动顺应时事变化与发展的主张。此外,胡瑗还把变革与"中道"思想结合起来,阐述了"行过"的尺度问题,很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胡瑗为了治天下,一生致力于办学、讲学活动,他的明体达用、经义治世的教学思想和苏湖教法,对宋代及其以后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胡瑗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值得我们作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胡瑗是我国宋代的教育家,他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提出了教化之本在学校、明体达用、分斋教学等教育主张,并对教学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发展。胡瑗的教育理念既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又尊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胡瑗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学者和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人才 ,从治国利民的实际出发 ,讲究学而致用。他对我国古代教育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创立了“分斋教学”法 ,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并把音乐和体育教育溶入教学的过程之中。胡瑗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 ,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从治理国家来说,胡瑗认为君臣交而天地成,所以治理国家必须注重君与臣的同心、臣与臣的合作,做到上下协力,众贤同力;从事业发展来说,胡瑗认为众人助而事业兴,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必得气类才德相合者的帮助和支持;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来说,胡瑗认为左右师而已得裕,要求人们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要善纳人言。  相似文献   

13.
对胡瑗的教育思想进行了阐释,认为胡瑗的教育思想清晰地理顺了治理国家与发展教育的复杂关系,首开“明体达用”先进教育观的先河.首创分斋教学制度,倡导“因材施教”与“亲历游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思想的深邃对今天教育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瑗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胡瑗厘清了治理国家与发展教育的复杂关系.首开“明体达用”先进教育观的先河.首创分斋教学制度,提倡“因材施教”与”亲历游学”等教学方式方法.形成了融洽的教学双边氛围。胡瑗教育思想与实践主要有三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创新.只有在继承过去的同时不断地创新未来,才能不断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前进;二是尊重事物发展客观规律.以理性思考来决断达到目标的方式方法的科学态度;三是实干的实践精神。内化“明体达用”教育理念.就要找准与现实的结合点,创新内涵.抓好德育与教学两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胡瑗在继承孔孟政治理想的基础上,更重视“王道”社会实现手段的多样化,重视教育为现实社会服务。胡瑗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播圣人之道,所以他高度重视“圣化”的治国作用。因此,他主张一方面要知人善任,广纳天下贤才;另一方面要依靠教育,让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这个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保持浓厚封建传统的国度里,国法、天理、人情这三个词是经常系在一起的,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人们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不少领域,做事考究天理人情,人情更是重于法。因此摆在政法工作者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任务是,努力实现人治向法治的过渡,使法治观念牢牢扎根在国民头脑中,正确处理国法、天理、人情的关系,并且消除后二者(天理、人情)隐含的消极因素,逐步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7.
在如何治理国家、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上,胡瑗表现出了明显的忧患意识。他认为,统治者的一言一行对国家治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统治者必须谨言慎行。同时,他认为不管什么时候,国家都存在危机,所以他特别强调统治者要有忧患意识。应对危机,关键要做好各种准备,尤其是军事准备。因此要大力推进武学教育。  相似文献   

18.
胡瑗认为学不厌方能致诸善之修,并把学习看做是人修养致善的基础和途径,所以他特别强调学而不厌,刻苦努力。同时胡瑗主张切问近思,他认为慎思之才能达深微之义,所以学习要与思考结合起来。此外,胡瑗还特别强调教师学习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博学之才能掌教化之职,所以他要求教师博闻强识,学习一切善言善事,努力成为一个博学家。  相似文献   

19.
胡瑗是北宋初期著名的学者,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胡瑗曾在苏州、湖州和中央太学任教二十多年,特别是主持湖州州学长达十多年的时间。其教育思想实践于湖州,成熟于湖州,湖州在他的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胡瑗与湖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对湖州的山水眷恋不已,最后他选择了湖州作为安息之地。  相似文献   

20.
以往论者论及胡瑗教育思想时,往往习惯地将其与"苏湖教法"、"太学法"联系起来,似乎都是胡瑗官学实践分不开甚至是相为表里的。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即将胡瑗教育思想放到宋初八十年及"庆历新政"前后书院发展的大背景中去,突出胡氏教育思想与其书院讲学的关联,特别是突出他与以范仲淹、孙复、石介为代表的睢阳学脉的紧密联系。这就将胡瑗教育、教学思想实践与整个宋初八十年民间私立大学(书院)的实践和"庆历兴学"联系起来,显示其既是宋初书院讲学历史的结果又通过"庆历新政"之教育革新反过来又促进了书院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