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莪术挥发油萃取率大小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量3个因素进行了研究,最佳工艺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25MPa,CO2流量30L/h,萃取率为8.44%;同时进行了水蒸气蒸馏,挥发油得率为2.31%。并对两种方法提取所得挥发油进行GC—MS成分分析,应用ABTS和FRAP法对两种方法提取莪术挥发组分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检测及比较,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提取物的成分、得率不同,其抗氧化能力均强于水蒸汽法提取物。  相似文献   

2.
以乙醚为改性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中药蛇床子的有效成分,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水蒸气蒸馏法比较,超临界CO2萃取法的产率较高,总萃取率为8.46%(w),蒸馏法提取蛇床子挥发油的产率较低,仅为1.01%(w);蛇床子超临界萃取物中香豆素类的相对含量约为67.63%,其蛇床子素相对含量占总香豆素的78.92%,而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一种香豆素成分,其相对含量仅为1.65%.因此,超临界CO2萃取法可以有效提取中药蛇床子的多种香豆素类成分,其方法为其他同类中药的开发和药学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法与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当归挥发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超临界CO2萃取法与微波辅助萃取法两种方法提取到的当归挥发油进行了成分和含量分析。当归挥发油中主要活性成分为藁本内酯。用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当归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含量最高,可达60%,但挥发油收率只有1.9%;溶剂微波辅助萃取得到的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含量较低,为30%-50%,但挥发油收率有2.6%。4.4%。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齐墩果酸作为考察指标,分别考察了夹带剂种类、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间、二氧化碳流量、物料粒度、夹带剂用量、乙醇浓度、预处理等单因素对萃取结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以浸膏收率、齐墩果酸的含量为指标,确定了女贞子的超临界CO2萃取齐墩果酸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5.
微波—酶法处理超临界流体萃取黄姜皂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波-酶法处理盾叶薯蓣,然后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皂素,并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对皂素提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微波—酶法处理,有利于萃取操作的进行,提高了萃取效果。正交试验所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时间4 h,夹带用量为20%。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流体夹带丙酮萃取甜瓜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超临界CO2夹带丙酮萃取甜瓜籽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萃取压力、温度、流量、萃取时间和丙酮含量对甜瓜籽油出油率的影响.对夹带剂及其加入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的结果为下一步综合、无毒、高效地开发利用甜瓜籽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桂枝中油溶性成分的工艺.以萃取率为指标,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原料粒径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挥发油提取法进行比较.萃取桂枝中挥发油的最佳超临界条件:压力为15 MPa、温度温度为35℃、分离温度为40℃、分离压力为4.2 MPa、萃取时间4 h、原料粒径18目.超临界CO2萃取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较:挥发油收率及纯度均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桂枝中油溶性成分的工艺.以萃取率为指标,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原料粒径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挥发油提取法进行比较.萃取桂枝中挥发油的最佳超临界条件:压力为15 MPa、温度温度为35℃、分离温度为40℃、分离压力为4.2 MPa、萃取时间4 h、原料粒径18目.超临界CO2萃取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较:挥发油收率及纯度均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黑种草籽的CO2超临界萃取物进行了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橄榄叶中橄榄苦苷不同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微波和索氏提取法提取橄榄苦苷的最佳工艺。以HPLC检测橄榄苦苷的含量,采用正交实验,对橄榄叶粒度、提取剂用量、提取时间、超临界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5个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最佳条件为A1B1C3,微波提取最佳条件为A2B2C1,索氏提取最佳条件为A1B3C1。微波提取3min与超临界CO2萃取2 h、索氏提取6h提取的效果相当,微波提取时间短,操作简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以茶叶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得到茶叶籽油,通过分子蒸馏富集提取茶叶籽油中抗氧化成分,并采用UHPLC-TOF-MS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CO2流速对萃取速率影响较大,采用超临界CO2梯度萃取的模式,不同萃取阶段得到的茶叶籽油的酸价存在一定规律,在萃取初期,茶叶籽油的酸价较高,随着萃取过程的进行,酸价逐渐降低,说明游离脂肪酸更容易溶解在超临界CO2中。茶叶籽油分子蒸馏馏出物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包括:山茶甙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阿福豆素,表儿茶素及表没食子儿茶素等5种。  相似文献   

12.
文中将来源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苦荞籽粒烘干、粉碎、混匀,各称取2.0000克,三次重复,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海拔710m处,黄酮含量最高,为2.269%,然后依次是海拔1200m处和海拔248m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215%、1.879%、可见,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的苦荞中的总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研究核桃仁油脂酸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乙醚、正己烷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对核桃仁中的核桃油进行提取。用两种甲酯化方法对核桃油进行处理,通过GC/MS方法分析了核桃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从核桃油中共检出13种脂肪酸,除亚油酸等5种文献报道过的主要成分外,还包括十四烷酸(肉豆寇酸)、十五烷酸、十六碳烯酸、十六碳二烯酸、十七烷酸、二十烷酸(花生酸)以及二十碳烯酸和二十碳三烯酸等8种含量较少的成分,约占核桃油脂肪酸总量的1.7%。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定态流法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咖啡因水溶液进行研究,测定咖啡因水溶液在CO2中的溶解度数据,并采用P-R状态方程对文献中SVE体系咖啡因的溶解度数据和实验测定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得到相应的二元相互作用参数.计算值和实验值比较结果表明:P—R状态方程模型计算值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脂肪提取器法、微波提取法以及超声波提取法进行了紫草色素的提取实验,选用的提取溶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以及95%乙醇,结果表明使用微波法采用95%乙醇为溶剂可以得到最多数量的提取物。此外,建立了提取物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脂肪提取器法,使用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时的提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用脂肪酶在四氢呋喃中催化合成硬脂酸酯.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加水量、加酶量、不同的醇以及原料摩尔比对硬脂酸转化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5℃,硬脂酸与乙醇的摩尔比为1∶1.3,加水量为0.4%,加酶量为600μg/g硬脂酸,反应时间24 h,硬脂酸转化率达72.4%.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广藿香挥发油的提取,得到了每种方法的最佳萃取条件,并比较了多种萃取广藿香挥发油的方法,结果为超临界CO2 萃取比超声辅助萃取和其他萃取方法无论在提取率上还是产品质量上都具有突出的优点,SFE 萃取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8MP,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40℃,装料率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