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众文化对文学生产和消费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当前令人担忧的文学市场突显出大众文化对文学的消极影响,本文将对大众文化对文学生产的影响做一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当下,消费社会的特征日益支配和影响文学。在强大的消费法则操纵下,具有媚俗倾向的私人化、欲望化、逗乐化等写作逐渐膨胀、漫延、扩散、突出,严肃文学和纯文学受到极大冲击,呈衰落和萧条之态。为了文学的未来,应该强调和弘扬一种可称之为文学优秀品格的素质:守望审美理想,激发诗意生活;践行全人发展观,创造具有全部感官之丰富的人;高扬批判精神,追寻真善美;隐喻历史理性,逼近存在本原。  相似文献   

3.
目前,消费时代的特征日益折射在文学上。在强大的消费法则的操纵下,当代中国文学呈现出种种新的趋向:文学重心由乡村逐步向城市转移;文学书写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网络文学蓬勃发展;文学价值取向发生新的转变,"欲望化写作"风靡一时;文学创作队伍日益年轻化,"80后"崭露头角;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成为当代文学新气象。各种趋向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消费时代中国文学的洋洋大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法则在社会的位置逐渐凸现,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消费成为一种时尚,不仅在物质领域而且在精神领域影响人们的审美趣味,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地将视角伸向现实的物质享受和人性的多层需要,因而带有较为鲜明的世俗化色彩和商业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杨一 《文学教育(上)》2011,(21):116-117
21世纪开篇不过十多年,文学生产就经历了一场巨大且迅捷的变化。很多人也许都能感觉得到这种变化,它几乎颠覆了上千年来世人对文学固有的传统理解,但较少有人会考虑它的范围或想象它的未来。本文试图从文学与文学创作者的关系,文学与消费的关系现状描绘中揣测其原因,展望其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包括截然不同的两种: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而审美现代性则力图保持人性的完整和精神的丰富。具有自主性的文学和艺术活动正是审美现代性实践的主要形式。而所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文学泛化观点实质上是一种消费时代的审美迷失,它导致了媚俗艺术的盛行,同时也导致了文学自主性的迷失。因此,对当下文学危机的突破,也必须从重建文学自主性开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几种报纸学副刊可以看出,在消费主义原则的支配下,学副刊形成集休闲、娱乐和消费于一体的学消费品,从此还可透视读大众的化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8.
我们正经历着一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共存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生产、消费、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等都呈现出多元和无序的状态。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和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有力影响下,当下中国消费主义浪潮甚嚣尘上。我们姑且称之为消费时代。消费主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青少年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那么,作为“国民精神灯火”的文学,在消费时代应该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承担着怎样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消费社会的新语境中,出现了大量挪用、拼凑和改写经典的现象,人们不再迷恋于经典的深度阐释,而是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表象游戏。我们应正确认识这种文化状况。本文通过分析消费文化的大众立场对文学经典的精英立场的冲击,并考察了文学经典自身的特质,认为经典化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建构的过程,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文学经典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社会的新语境中,出现了大量挪用、拼凑和改写经典的现象,人们不再迷恋于经典的深度阐释,而是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表象游戏。该如何看待这样一种文化状况?本文通过分析消费文化的大众立场对文学经典的精英立场的冲击,并考察了文学经典自身的特质,认为经典化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建构的过程,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文学经典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多模态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两方面对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的电影《小时代》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这两种模态如何共同作为社会符号在多模态语篇中发挥意义构建作用。该影片综合运用多种模态资源,传达了对"物质至上"消费文化价值观的推崇,对占观影群众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互联网这一新型媒介作为生产车间和传播途径的网络文学成为消费时代文学最重要的表征之一。互联网促使网络文学的话语生产演变为能指的狂欢,产生文体形式多元化和语言专制化等多种现象;一些雅俗共赏的佳作在消费市场上不断引起轰动效应,然而模仿雷同者多、精神价值欠缺是网络文学的瓶颈所在。消费时代的网络文学,需要在商业利润狂热追逐之下的冷静沉淀和持久砺炼。  相似文献   

13.
文艺消费与文化消费、文艺欣赏、文艺收藏等既有着共同点,又有着区别于它们的特殊之处,文艺消费和文化消费都与文化转型以及由此促成的人们的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文艺欣赏和文艺收藏是文艺消费的两种常见类型。但四者的内涵、外延不尽相同,各自的侧重点、发展变化规律、所体现的艺术、文化观念、文化形态和研究视角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李松  刘苹 《教育文化论坛》2010,2(1):81-83,89
针对信息化条件下科研的实情,文艺学教学的创新性实践从文艺生产与消费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建立文艺生产与消费的调查评估机制,引导学生进入应用实践来揭示创作与市场的内在关联,使文艺学原理与文学实践有机结合、互相推动,从而制造一个观察文艺发展的睛雨表,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一个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5.
文学消费与文学的功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学的功用问题几千年来人们已形成了大体一致的认识。但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育的成熟和消费时代的到来,学的消费性受到空前的重视和强调,这固然突出 了读在学活动中的地位,但同时也带来不少弊端,造成不少作家跟着市场走、一味媚俗的状况,使学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自己的社会功用。本对此提出了批评,并对消费时代学如何发挥社会功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救国时报》大批量地使用新闻图片,较同期中共报纸引人注目。这些图片的主题丰富,运用合理,将新闻视觉与政治诉求巧妙地衔接了起来,这种表现形式有助于让读者更深刻更直观地感觉到救国的必要性、紧迫性;有利于扩大中共的影响,更有效地向海内外输出中共积极正面的形象;还能激励国人抗战的斗志,标立抗争必胜的信念。仔细考究《救国时报》的新闻图片后不难发现,内中女性形象的突显和乐观积极的主题选材蕴含了主创们高超的编辑技巧,其追求宣传效应最大化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受众广大的《救国时报》能充分利用新闻图片这种有效的传播方式,确属高明,而这也是早期中共报纸宣传史上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7.
魏晋六朝文学尚“清”成因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六朝学审美价值取向明显尚清。魏晋以来的谈玄风气盛行促成了魏晋六朝学尚“清”审美价值取向形成;魏晋以来士人们人的觉醒意识表现为对个体仪表风神“清”趣的崇尚,对“清”的理想人格的追求,影响到学领域形成尚“清”的审美价值取向;佛教传入对士人心态情趣的影响亦带来学创作中的清美好尚。建安迄于正始时期学主要表现为清峻、清简;西晋学崇尚清丽、清华;东晋时期学偏向于清淡、清雅,而南朝学最终走向清绮、清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和商业文化对文艺领域的全面渗透,文艺活动的商品经济性质和产业性质日益明显。因此,文化生产、消费的视角成了文艺研究的重要视角。本雅明和托夫勒等人关于文艺消费的研究都是在这种文化视野中取得的研究成果,虽然富于开创性意义,但他们的研究仍有颇多缺憾。这些不足显示出了文艺生产消费状况的复杂性,因此进行文化生产、消费的研究必须充分重视特定文化语境中文艺生产、消费状况的具体性、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视觉消费是当代消费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当代社会的文化生产。当代文化生产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欲望需求,广告是开发人们欲望需求的重要手段,而复制则是文化生产的基本方式。发展我国大众文化,必须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艺术生产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界一个重要的理论主张或理论思潮.艺术生产理论是从读解马克思经典著作关于艺术生产理论的论述开始,而走向自觉的理论建构的.艺术生产理论的核心是回答文学艺术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问题,从而超越新时期以来关于文学艺术解释的反映论与意识形态的视角.在新形势下,艺术生产论应着力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艺术的商品属性及其生产规律,解决文化艺术作为产业生产与艺术创造之间的矛盾问题.而马克思经典艺术生产理论,也需要吸纳它的后继者——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从而形成更加开放的理论视角以迎纳各种现实文化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