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签效应     
有一位出色的班主任,当他接过一个所谓的差班后,并不曾把孩子们招集来先训斥一翻以示"威风八面",更不曾破罐子破摔来个不管不问,而是首先打印好许多封信,发给大家每人一封,要求大家  相似文献   

2.
3.
4.
这里要说的“标签”,就像厂家给商品贴上属性标签对其定性。样,许多家长也在无意识地给还未成年的孩子贴上思维定势的标签。  相似文献   

5.
6.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中做了如下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  相似文献   

7.
刍论学校教育中的“标签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及其他教育在无意中经常给儿童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当儿童被贴上诸如“老实、胆小”、“调皮捣蛋”等标签时,他们就会作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而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标签效应产生的机制如下。  相似文献   

8.
萧善匀 《甘肃教育》2011,(23):17-17
“绿领巾”事件的曝光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并非日常的监督机制运作的结果。试想,如果对“绿领巾”仅家长质疑,没有媒体和舆论的广泛声援,或许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侵害可能会长时间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9.
《南昌教育》2004,(12):25-26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把学生分为两部分,能达到少先队条件的戴红领巾,学习不好、综合素质不高等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戴绿领巾,有好几个10岁的学生还没戴上红领巾。这个规定使家长和学生在精神上承受了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把学生分为两部分,能达到少先队条件的戴红领巾,学习不好、综合素质不高等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戴绿领巾,有好几个10岁的学生还没戴上红领巾。这个规定使家长和学生在精神上承受了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11.
孙鑫 《林区教学》2011,(5):133-134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在我国食品营养标签开始正式进入居民百姓的生活。消费者通过学习了解营养标签,可以掌握更多的营养健康知识,从而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营养食品,有利于促进膳食平衡和维护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杨勇 《学周刊C版》2014,(2):73-73
本文通过正反事例反映“标签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和重要影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会有意或无意地用到“标签理论”。恰当运用标签理论.贴什么样的标签.怎样贴标签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正反事例反映标签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和重要影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会有意或无意地用到标签理论。恰当运用标签理论,贴什么样的标签,怎样贴标签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日,某市一所学校给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发放“绿领巾”事件经媒体曝光后,舆论哗然。该校的不当做法很快就被所在区少工委、教育局叫停,收回了绿领巾。迫于多方面的压力,该校召开了专题家长会,就给部分学生戴“绿领巾”的初衷做出解释,并由校长出面向社会道歉。“绿领巾”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大大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它所引起的社会话题正日益扩散,不断发酵。  相似文献   

15.
"破窗效应"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玻璃窗,而这蔚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窗.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衍.  相似文献   

16.
"破窗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在学校德育过程中,"破窗效应"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破窗效应",揭示了它对现代德育的启示以及借鉴意义。"破窗效应"隐含的防微杜渐、心理暗示、榜样示范等作用,为学校德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透视学校德育存在的"破窗效应",可有效减少不良道德行为的发生,同时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近日,某市一所学校给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发放“绿领巾”事件经媒体曝光后,舆论哗然。该校的不当做法很快就被所在区少工委、教育局叫停,收回了绿领巾。迫于多方面的压力,该校召开了专题家长会,就给部分学生戴“绿领巾”的初衷做出解释,并由校长出面向社会道歉。“绿领巾”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大大超出了很多人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标签理论、社会分层理论、冲突论取向的理论分析,对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解答给予不同的回应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刻板效应的不可避免性、班内学生的层级分化性、教育体制学业成绩的主导性的原因,引导师生积极的归因、促进学生群体内部平等性的实现;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答方式的差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职校学生文化成绩的"差",大多是非智力原因所致。只有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他们"差"的原因,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进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教师如果能找到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界",进而开启学生的心智,达到教育的目标。而"巴奴姆效应"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日常生活中,有些老师或家长喜欢数落孩子,而且一数落起来就随便给孩子下结论。一个人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这就形成了"标签效应"。曾看到这样一个例子。美国一位著名的棒球选手,应邀到监狱里与犯人交流,他给犯人讲了自己成长的故事——小时候,他第一次玩棒球,不小心把父亲的牙打出了血,父亲赞许说:孩子,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棒球选手。第二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