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姬桂贤 《文教资料》2012,(18):79-80
作者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赏析人物刻画中的形象美、语言中蕴含的情操美、景物描写中的自然美、叙事中的行为美,写作中的艺术美等,从而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2.
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学生的灵魂。小学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将美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让学生在观赏中品味形象美;在情境中体验意境美;在拓展延伸中学习创造美,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重要手段。因为美育能够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而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艺术鉴赏活动,学生可以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小霞 《考试周刊》2014,(36):19-19
学校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语文教学,都与审美教育有不解之缘。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5.
美育,即培养学生感知美与创造美的情感教育,也称为审美教育。美育以一定审美观念为标准,以情感为核心,以形象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美育,可熏陶学生美的情感,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形成美的品格,树立美的理想,提高美的素养。一、研读教材,挖掘情感美、思想美语文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具美感与艺术性,如篇章的和谐美、诗词的飘逸美、辩答的机智美等。因此,在小  相似文献   

6.
美能够给予人丰富的情感,为人们带来无限的轻松与快乐.美学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美的乐趣、享受美的熏陶、提升审美情操.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美育素养.  相似文献   

7.
韦志成先生主编的《语文教学艺术论》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美化。"语文是一门极具美的魅力的学科,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语文课上,教师不仅要认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要给学生一双认识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8.
席勒说:“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进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样的诱导、启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情操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指美育的诸因素潜移默化地渗入语文教学的诸环节之中。语文课是具有浓郁美育特色的课。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新、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它无不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着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学生得到由外而内的美的享受。因此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情感和思想上都得到熏陶,以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初步具备创造美的能力,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恰当运用美育原则,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美育渗透呢?具体说来,有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如何运用情境教学在语文诗词教学中进行审美渗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教学是语文诗词教学的重要途径,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发学生体验情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语文诗词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把美育内化为鉴赏能力,把对美的感受升华为自身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现今社会发展,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小学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价值观的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使学生具备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生动、优美,精炼,感染力强,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的好材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注意引导学生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一、引导学生热爱美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要让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到美的感受,就要让学生喜爱上语文课。语文教材多为名家名篇,作者对生活的感受通过字里行间表达出来。我抓住这一因素,创设教学情境,以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上课变为具有丰富美感的有趣的教学活动。二、引导学生发现美小学…  相似文献   

12.
情境教学是语文诗词教学的重要途径。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发学生体验情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语文诗词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把美育内化为鉴赏能力,把对美的感受升华为自身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要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美育教育应当始终不渝地鼓励学生对美的追求与美的创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美的价值,也才能反过来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感受美和理解美。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就要求只有我们语文课本身是"美"的,才能达到美育的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课中,处处为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从而创造美的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要担负起美育教育的使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美的资源,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通过学习语文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真、善、美统一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语文老师,应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关注美育,体现美育,培养学生“美”的感受,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美育问题上存在着一种“泛美化”倾向,危害甚大。“某某美”名词满天飞,其结果是败坏了“语文教学美育”的声誉,误导了语文教学美育的走向。它给人们一个强烈的错觉:语文教学美育就只是罗列、展览或者至多是赏析教材中的“美”。诚然,语文教学美育应该而且必须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这是无庸置疑的,但仅仅停留在此,又是非常不够的。如果说,利用教材中的“美”元素,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那是“美的发现”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美育至少还应包括“发现的美”,即让语文学习的过程充满发现,让学生的心里充满了发现的“惊…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语文教材中,最具美育功能的内容要教诗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诗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应从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思想美、意境美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语文教学,都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教学中有意渗透美育,不但能使学生从阅读中受到自然美、生活美、感情美、语言美的熏陶,受到形象美、情境美、人格美、哲理美的感染,而且在他们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心灵深处逐渐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浸润,其意义是深远的。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从不同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