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需要创新,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旨意是要改革传统教育中的弊端,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同时新课程的改革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与学生质疑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下面,就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高中阶段,很多同学对物理学习都有共识: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公式、规律难以灵活运用,物理这门课真难学。很多教师也无良策。本文阐述了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即物理问题的解决常需要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共同参与,要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首要的。  相似文献   

4.
蔡渊冰 《教师》2010,(11):67-67
思考是指对某一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推理、综合、判断等思维活动。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站在学校电化教育管理的高度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不可代替的作用 ,以及学校由此而产生的教育、教学和社会效益。全文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既有理论支柱 ,又注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7.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从听、说、读、写入手,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用语文,习作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从低年级开始通过有序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人类不断取得进步的不竭动力,一切新发现、新科技、新事物,都是由思维的创新开始的.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是无数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和积极探讨的问题,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是社会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语言学科的写作活动是最具创造性的活动,在作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加强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生物学教学的内容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本着重介绍了多角度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发展问题教学法、相似联想教学法、辩证批判教学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教师最具体、最活跃的研究对象,学生的想法是幼稚的,但其中常常蕴含着创造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人谈点粗浅的见解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14.
在语文教学中 ,可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学生自觉地培养创新意识和训练创造能力 ,从而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科学地思考 ,学会学习 ,学会创新。一、倡导学生不惟书孟子曰 :“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这话是至理名言。假使后人都墨守前人的旧说 ,那哪来新问题 ,哪有新发明 ,那么一切学术都将停止 ,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书本和教材 ,从多角度去分析和理解书本与教材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书本和教材 ,甚至特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教材“挑刺” ,以培养学…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教学改革也跃上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内在学习动因,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体最大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17.
数学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中专数学知识有相当大的部分可由学生在问题情境下主动学习探讨,从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能力对人素质的形成、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总的讲是要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根据学科的特点,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应着重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