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梓 《中国教师》2009,(5):32-33
<正>"举人"一词,在历史文献中出现得较晚。尽管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就诏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举荐贤才,文帝时又两次下诏,令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汉武帝时,更是建立了制度化的察举制,但西汉时期,"举人"一词极其罕见。《史记》中根本就不曾见,《汉书》中,只出现了  相似文献   

2.
一"拼音"一词不知始于何时.在文字改革史中,这个词最早见于1897年王炳耀的《拼音字谱》一书.在此之前,一般都说"切音".如1891年宋恕的《六斋卑议》中就出现过"切音文字"的名称.①1900年王照创《官话合声字母》,其中"合声"也就是"拼音",是满文的说法;②"合声"的说法一直没有流传开.清末的文字改革家用"切音"比用"拼音"普遍得多;"拼音"一词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才逐渐代替"切音"的.但是,民国时期出现的三大文字改革方案——"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拉  相似文献   

3.
"大人"一词出现何时?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大人"不见于甲骨文,《尚书·商书》中也没有见到。现有文献中,最早出现"大人"一词的是《周易》。在《周易》中,"大人"一词共出现了29次,其中《易经》(卦爻辞)出现了12次,《易传》(或称《十翼》)出现了17  相似文献   

4.
"仟眠"一词最早应该出现于《楚辞》。"仟"字最早可能出现于汉代,"仟"作"阡"亦可,"仟眠"通作"阡眠"。其中的"仟"、"阡"是指田间的小路,泛指田野。这二词的本意是"田广远",后来在使用的过程中,又被引申为包括田地、草木等在内的事物向远处延伸、蔓延之意。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且"体验"一词在新课标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可见"体验"对学生的发展是多么重要.作为新课标的直接实践者,我们如何去理解"体验,"实施"体验",进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获得实质性的突破,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十分迫切的.语文具有很强地"体验性",语文教学要从学生体验出发.  相似文献   

6.
河北考生劳动创造幸福青春谱写华章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创造幸福,青春谱写华章》。古往今来,劳动一词始终熔铸于华夏儿女的血脉,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是中华民的优秀传统,更是我们青年学子的华生信仰。青春是用来劳动的,唯有劳动可创造幸福,唯有蔻方不负青春韶光。  相似文献   

7.
从《人间词话》看李煜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不惜笔墨地推崇唐五代词,对南唐后主李煜更是偏爱有加,对其词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从李煜词的内容、贡献及艺术品位三方面来说,李煜词不仅是一部血泪史,其词宏大的取材、阔大的气象,更使其词注入了强烈的士大夫意识,使得词坛上"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为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李煜词之神秀亦为之添砖加瓦,增色不少。这就是《人间词话》里所展现的李煜词。  相似文献   

8.
"西楼"一词在宋词中出现频率是比较高的,如李煜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晏几道《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眼偷匀",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足见诗家对西楼的钟情。可是"西楼"毕竟不是"岳阳楼"  相似文献   

9.
西周穆王时器《癎甗》铭文中有"夗事"一词,其意犹"转事",多指派属下往上级贵族处服务或任职。这是和谐上下级贵族关系的一种办法,也是虔诚致敬于上级贵族的表示。大概同一时期的《长盉》铭文虽然没有出现"夗事"一词,但其内容与"夗事"一致,也反映了西周时期荐臣的情况。西周铜器铭文所见的荐臣之事,实开春秋战国时期"荐贤"潮流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界"及"意境"出现的频次进行对比,发现"境界"出现的次数远高于"意境","意境"一词主要出现于《人间词乙稿序》中,所以《人间词话》的核心思想是"境界"说。在此基础上对"境界"及"意境"的美学内涵进行辨微,认为"境界"说包括美学特征论和人生修养论,其美学内涵大于"意境"说。  相似文献   

11.
<正>"颜值",是《咬文嚼字》杂志所发布的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中最为盛行的一个时髦词汇,今天就让我们来扒一扒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吧。"颜值"是什么?"颜值",就是形容人的容颜英俊或者靓丽,在网络上衍伸出新的词——"颜值爆表"。那么,"颜值"有多少现成的同义词呢?翻开《诗经》,比比皆是。如《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  相似文献   

12.
人气,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常用词,被广泛用于不同的场合。近年来更是活跃于网络传媒,热度不减。由于学术界缺乏对"人气"一词源流的梳理,有些学者误认为"人气"一词是借用日语的外来词语(1)。"人气"早在我国的《黄帝内经》中就已出现,某些义项在汉语中一直存在并被使用,任何一个词语的释义和来源的判定,都要基于充足的语料,"溯其源,通其流",方可知其脉络。对于"人气"一词的语料判断来源失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所见材料范围狭窄,没有梳理其源流。本文从词语探源、语义、语用分析以及人的思维方式等角度出发,认为"人气"并不是来源于日本的外来词语,在我国古以有之。  相似文献   

13.
正杜老师:"风筝"一词首先出现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第54页,"筝"标注了第一声调符号。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娃娃》中也出现了"风筝",但是教参中强调"筝"要读轻声。在《现代汉语小词典》中,对"风筝"一词中"筝"的注音也是轻声。我想请教您,哪个读音是正确的?湖北省老河口市第八小学孙怡孙怡老师:风筝的"筝"在普通话口语中,是读轻声的,因此《现代汉语词典》中"风筝"的注音为  相似文献   

14.
"东西"这是我们使用极为频繁的一个词,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遂雅·称谓》一书中记载:"称物曰‘东西'也."可是,你想过没有,人们为什么用"东"和"西"这两个方位词组合起来指代物品呢?这里有不少有趣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西楼"一词在宋词中出现频率是比较高的,如李煜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晏几道《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眼偷匀",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足见诗家对西楼的钟情.可是"西楼"毕竟不是"岳阳楼"或者"黄鹤楼"那样的名楼,我们从地图上也找不到它的所在.但为什么不同时代、不同遭遇的人,都会选择"西楼",而不是"东楼""北楼"呢?"西楼"是指西边的楼吗?所有词句中的"西楼"含义相同吗?  相似文献   

16.
重读刘震云20世纪80-90年代的小说,我们可发现其"喜剧面孔"之特征:《新闻》中有"谐词隐言","官场"系列"于嬉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温故一九四二》是历史叙事呈现悲剧的史实,喜剧的史鉴,正剧的史胆。这种"喜剧面孔"的真谛在于他写小说是"以悲剧情绪透入人生,以幽默情绪超脱人生",这也是刘震云的"黄金的幽默"。  相似文献   

17.
苗亮亮  查中林 《现代语文》2006,(11):122-122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门人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汉语的主要特点.其语言简单明了、准确含蓄,并使用了一些叠音词.据我们统计,《论语》中除却引用《诗经》中的叠音词"穆穆"、"战战兢兢"外,共有叠音词26个,出现了35次.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叠音词基式与相应叠音词间的意义关系以及叠音词的重叠形式.  相似文献   

18.
《湘南学院学报》2019,(3):35-40
网络侵权问题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日益严峻。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为解决网络侵权纠纷提供了原则性规定,但未明确界定"网络"一词的含义。司法实践中有判决书将其限缩解释为以计算机为终端的"互联网",而排除适用用于移动通讯网络,这是不恰当的限缩解释,作茧自缚,不利于网络侵权纠纷的解决,无视社会生活现实及发展进步。《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中"网络"一词的含义应包括PC为终端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以及5G技术带来的物联网等在内的所有海量信息互联互通网络。  相似文献   

19.
爰书一词出现在《史记》和《汉书》中,在秦汉简牍中较常见。"爰"取意于"引";"爰书"是"书"在司法领域的重要类别,部分爰书成为司法文书的一个构成部分。秦代的"封诊式"属于司法文书,汉代将司法档案称为"书",两者都不能等同于"爰书","爰书"不是案件审理情况的记录。原告的诉状词、被告的辩供词、证人的证词和办案人员的检讯词等都有可能形成"爰书";"爰书"一旦形成,又供原告、被告、证人、司法人员等公堂审案时引述。非诉讼爰书也具有申辩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情景描述】《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中出现了以下几个轻声词:地方孩子伯伯爷爷教学第一课时,我参照教参上的"教学建议",也为了完善"闯关游戏"的几大板块,所以将这几个词单列在一块小黑板上,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这几个词都是轻声词,并且能够读准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