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愁予的诗素以婉约见长,其爱情诗更是清新雅丽,绮思无穷。《错误》和《姊妹港》都是郑愁予的佳作,前者由于诗歌本身很强的故事性,被广大读者所熟知。  相似文献   

2.
郑愁予的诗素以婉约见长,其爱情诗更是清新雅丽,绮思无穷.《错误》和《姊妹港》都是郑愁予的佳作,前者由于诗歌本身很强的故事性,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后者篇幅虽短,但是因为其意向不是直白地在诗歌中呈现,对于它的理解则产生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本文在对比赏析两首诗歌之前,对后者的意象先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比喻论证与比喻修辞 可以说,修辞学中的比喻辞格和议论文中使用的比喻论证是一对孪生姊妹,因它们各自的本体和喻体都是两类本质不同而仅仅是相似的事物。它们都有使言情、说理生动形象的作用。但二者又有明显区别。比喻辞格是语言修饰,是使语言生动形象化的手段。比喻句往往是单个的句子。例如郑愁予《错误》中的诗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把那种“等待”“寂寞”写得十分生动、逼真。那种“等待”,那种“容颜”,  相似文献   

4.
美人如花,令人赏心悦目,形容女子面容美丽的词如“花容月貌”、“闭月羞花”、“面若桃花”等。有一首诗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把人面比喻成桃花,是再恰切不过的了———年轻美丽的女子,面容白里透红,灿若桃花,美艳动人。当然比喻成莲花也是很恰当的。如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歌描写了少女如花的容貌,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人面如花,相互映照;再如郑愁予的《错误》中“那等在季…  相似文献   

5.
《雨说》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首新诗,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如何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象内涵和欣赏它的柔美韵味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长期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经过数年的总结,提炼出了上好本节内容的“五个一”。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孤立起来运用,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逻辑性与形象性共同起作用。下面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举例略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结合运用。一、理解比喻和象征需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比如,人教版高中教材第一册第三课中郑愁予的《错误》一诗中有这样一句话:“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这两句诗用了比喻的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贝壳》一诗为中心,结合瓦莱里和巴什拉等诗学家对于“贝壳”形象的论述,对此诗的诗歌形象、想象角度、结构构建、深层诗心等元素做出分析,借此来探讨郑愁予这位诗人对诗歌形象、想象机制、深层结构等问题的处理方式。指出他虽然在使用诗歌形象、想象角度的把握、结构的构建等方面有浸淫于西方诗学理论的痕迹,但其诗歌灵魂仍然是纯然东方的,并且仅属于郑愁予独特的“无常观”与“菩提心”的个人气质。所以他的诗歌世界显得驳杂而独特,西方的创作技巧、东方的诗情、西方的意象、东方的韵味和诗心,常常在他的笔下有机地熔铸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金姬 《生活教育》2008,(2):45-46
关键词:课堂互动十二月的一天早晨星期三,随着一声清脆的铃声,现教高中语文的黄文老师走进了教室,今天,他要给大家上的是郑愁予的诗歌《错误》。郑愁予是当代活跃在台湾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曾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并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这些评价呢?那这首诗又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诗运用神来之笔,把这“错误”描写得更加销魂:令我们禁不住击节赞赏,这也是这首诗能够令很多读者爱不释手的原因。一个“错误”,令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  相似文献   

10.
郑愁予是活跃在当代台湾诗坛的—位著名诗人。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便被誉为“现代抒隋诗的绝唱”。  相似文献   

11.
郑愁予(1933-),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南,生于山东,1949年随父去台湾。1954年发表《错误》一诗,一举成名,成为台湾“现代诗”运动中一颗新星,后移居美国。著有诗集《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寂寞的人坐着看花》《雪的可能》《郑愁予诗集》等。其诗多以山川风物、人生漂泊、故国梦土为主题,风格优美、潇洒,既受到西方现代诗的影响,又有一种动人的古典美和韵律感。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因为他诗中的这种风格和特质,他被有的批评家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相似文献   

12.
刘兴 《教育艺术》2004,(2):24-24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一首抒情小诗。这首诗之所以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关键是作者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诗中的“我”骑马游历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她”痴痴盼望着“我”的归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  相似文献   

13.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似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愁予《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是一首优秀的当代抒情诗,200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把这首诗与北岛和舒婷的诗编入中国当代诗歌单元,2003年这首诗再次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第一册。台湾香港各种版本的高中教材也选录了这首诗。  相似文献   

14.
郑愁予的《错误》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然而,对此诗的解读,却见仁见智,至少有两种说法,相持不下。诚然,我们可以用“诗无达诂”的古训不了了之。但笔者以为,诗人创作时必然只是一种情感,诗中也必然只蕴含着一个特定的故事——那怕只是个虚设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郑愁予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有人说他的诗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并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是的,郑愁予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中国现代诗派某些诗人食洋不化的缺点,而能够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从而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而正是其名作《错误》(见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人奠定了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因而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相似文献   

16.
靳杰  杨依国 《课外阅读》2011,(11):299-299
诗歌之中常会有一些关键词句,可以称为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因此,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我们分析诗歌时便应抓住诗眼,由眼睛看到诗歌的灵魂。如郑愁予《错误》中的诗眼便是“美丽的错误”,明白了错误为什么美丽,便明白了诗歌情感为什么动人。  相似文献   

17.
郑愁予的《错误》可以认为是一首闺怨诗,闺怨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有许多著名的篇章。如刘禹锡的“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温庭筠的“过往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从前人所创造的意境里我们都可以找到这首诗的影子。  相似文献   

18.
黄辉 《文学教育(上)》2009,(18):124-125
郑愁予的《错误》具有含蓄、典雅、幽深的婉约风格,是一首具有现代主义内涵,同时又具有纯诗知性美的诗。下面就从这些方面具体阐述它隽永的美。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育(上)》2011,(9):159-159
“诗歌其实是一种传播媒介,诗人要有传播“真、善、美”的使命感,应更加关切社会和生活。”在日前举行的世界华语诗人笔会上,来自台湾的著名诗人郑愁予在接受采访时说。“民俗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往往是千百年来当地百姓生存状态的写照。诗人写好一方民俗,用诗这种媒介传播出去,  相似文献   

20.
颜锟 《文学教育(上)》2011,(16):139-139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一首轻巧清隽的诗,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第一次朗读这首诗时,我就被其清新轻灵的语言所吸引住了。朗诵之后,我的头脑突然产生了两个疑问:本诗的第一句"我打江南走过"中的"打"字是不是动词?如果不是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