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功能越来越突出。那么,什么是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呢?电视媒体娱乐化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呢?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每一位电视媒体工作者深思。鉴于此,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以期推动我国电视媒体娱乐化朝着健康、积极地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闻娱乐化成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良奇 《新闻界》2007,(2):72-73
无论在哪里,不论在什么时候,受众只要一接触到媒体,接受到的信息一定少不了娱乐的内容,用来传播新闻的大众传媒越来越多地为娱乐服务,新闻娱乐化的潮流也愈来愈明显。新闻娱乐化现象对新闻业产生  相似文献   

3.
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了解媒体的一种途径,它影响着社会大众对媒体功能的认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传媒业进入了娱乐化阶段,娱乐产业日渐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娱乐至死》的内容,更有助于人们认识当下中国传媒娱乐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从娱乐至死的视角审视电视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倾向明显,不仅娱乐节目在质和量上都泛滥开来,娱乐节目遍地开花,甚至新闻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势头.当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选秀类节目余热未减,《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中国达人秀》等节目又开始炙手可热,电视在娱乐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电视媒介娱乐化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当前媒体普遍的娱乐化倾向?我们是否会像波兹曼所说的那样,将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相似文献   

5.
陈阳  吴晨 《新闻世界》2014,(5):253-255
新媒介带我们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这里娱乐思维覆盖了一切公共话题和言论,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新闻也常以娱乐化形式呈现,人们在信息海洋中追逐娱乐快感。新媒介的娱乐化倾向是否必然是负面的,该如何看待这种社会趋势,重读波兹曼的名著《娱乐至死》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梳理我国电视传播娱乐化现象历史演进与现状、分析电视传播娱乐化现象的深层原因的基础上,批判现有的过度娱乐化征候并揭示其所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进而从提升传播文化内涵、受众细分、内容创新以及加强监管与媒体自律等路径探讨我国电视传播过度电视娱乐化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娱乐化细胞无孔不入,于无声中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电视真人秀、综艺类等娱乐节目如火如荼,新闻娱乐化、纪录片娱乐化、谈话节目娱乐化、红色经典被改编、历史被戏说……我们不由得发出声声叩问:娱乐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还是不能承受之重?怎样构建绿色的和谐的娱乐文化?为此,保持敏锐的电视文化批判意识、深怀人文主义精神和加强媒介自律,也许是破解娱乐化困境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在今天,娱乐以其无所不在的影响力深入到经济的各个层面.迈克尔·J·沃尔夫高呼我们进入了"娱乐经济"时代.广告总是在想方设法说服受众,但传统广告中以产品为核心的硬性灌输越来越难吸引受众.作为经济风向标的广告,开始大踏步向娱乐化迈进,特别是随着娱乐经济的兴起,广告娱乐化的风潮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9.
也说新闻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新闻知识》2007,(1):83-84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都在朝着新闻娱乐化方向倾斜,从内容到形式。这么做的原因,无非是要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抓住受众的眼球,然而,这种娱乐化的倾向有没有严格把握新闻的真实性?是不是有时牺牲了新闻报道的责任感?会不会出现只是为了提高读者的关注度,而用这种所谓的“吸引读者的目光”的手段来随意捏造新闻?如此种种,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于新闻娱乐化的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10.
解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蓓 《新闻实践》2005,(6):53-53
一、值得关注的“新闻娱乐化”现象如今,媒体从业者发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新闻娱乐化已经渗透到中国许多新闻媒体中。而在西方,已出现了用一个全新的概念——Infortaiment来表述。该词由:Information(信息)和Entertainment(娱乐)构成,充分说明了娱乐和新闻之间的融合现象。什么叫新闻娱乐化?目前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11.
足球报道的娱乐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岩 《记者摇篮》2007,(3):25-25
近年来,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平面媒体的报道中,简单的信息传递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在体育报道领域,新的报道方式更是层出不穷,这其中,体育新闻娱乐化已是一大趋势。而作为在体育报道中占有很重分量的足球  相似文献   

12.
广播媒体作为大众媒介,其使命就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但是随着媒介泛娱乐化大潮的推进,广播媒体节目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度娱乐化的倾向,这种娱乐化倾向不仅降低了听众的文化品位,而且弱化了广播媒体的社会责任。这种倾向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在融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工作者为了适应受众群体的整体需求,更愿意选取轻松娱乐的新闻信息,进而使广播节目的娱乐底线被不断刷新。  相似文献   

13.
<正>市场经济的大潮令媒体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责任感挑战。除了规定的宣传任务之外,媒体要向受众展示什么形象、表达什么内容、反馈什么信息呢?当受众的娱乐需求明亮如日月、当受众的信息来源已通畅如平川,我们是继续板着脸喊口号,还是完全忘记媒体的社会教化作用,在一片嘻哈声中赢得市场、失去自我?  相似文献   

14.
论新闻的泛娱乐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梅 《新闻前哨》2004,(8):36-37
似乎一夜之间,我们媒体的新闻变得风情万种起来。举凡娱乐所需具备的要素,诸如美色、金钱、戏剧性、离奇性等,在我们许多媒体的新闻报道中都一应俱全。媒体的新闻从计划经济时代僵硬乏味的泛政治化倾向开始迅速地向市场经济时代的泛娱乐化转化,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越来越多的新闻已经成了广告和娱乐的囚犯。”(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语)  相似文献   

15.
调查与排行     
当前,媒体的娱乐化引人关注,受众是怎样看待的?本刊调查显示,8成的调查参与者认为当前媒体的娱乐化现象严重,一半多的人认为电视的娱乐化程度最严重。7成多的人认为受众对媒体的娱乐化也有责任。  相似文献   

16.
狗仔元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的高枫事件标志着内地的娱乐媒体正式进入狗仔时代。专业化的八卦媒体其实已经开始入侵我们的娱乐生活  相似文献   

17.
《娱乐至死》是一本通俗而又极富哲理的书,是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完成的。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描述了一个娱乐化的时代,阐述了美国传媒业的发展,从报刊、广播电视到书籍,传媒业已经开始走到文化沦丧的地步。《娱乐至死》就是波兹曼对当今时代电视文化一针见血的批判和无可辩驳的分析。本文分析尼尔.波兹曼对电视娱乐化的批判和反思及其对娱乐批判的绝对性进行批判,最后分析对大众文化的哲学批判。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媒体的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各种娱乐化的信息冲击着受众的眼球。媒体向受众提供娱乐本无可厚非,但是,今日的传媒在市场规律和商品利益的左右下,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收视率和发行量,娱乐之手伸向了以向受众提供信息为主要功能的新闻。这种现象对社会,尤其是对公众利益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电视新闻娱乐化是人们在空闲的时候打发时间和放松心情的一项娱乐活动,电视新闻从以前呆板的讲述方式改变成为将娱乐的一些元素加入到它的里面,经过解构重组之后转化为现在的电视新闻娱乐化.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不仅对公众面对一些发生的事件的了解,同时这也会对视新闻娱乐的价值有一定的冲击性 近几年,媒体的发展比较迅速,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也就会越来越突出,甚至是一些比较严肃一点儿的新闻,很多的媒体也都是从电视新闻娱乐的角度来报道的.电视是新闻传播媒介之中的一种,电视比较普遍的用在各家各户,所以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怎么认识和如何对待电视新闻娱乐化这方面的问题,可以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和新闻传播以后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闻娱乐化愈演愈烈。是谁制造了新闻的娱乐化?媒体还是受众?本文拟从议程设定论角度分析这一问题,以期正确认识和理解新闻娱乐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