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集体无意识理论的价值并不局限于精神分析领域,它蕴涵着巨大的变革力量,关联到一种新的世界观,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尖锐批判,对人类存在和命运的深刻洞察.在精神实质上,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当代的生态哲学有相通之处,对后者的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我们的很多生命体验和文化现象,集体无意识理论也可以给出新的、极富深度的阐释.对于荣格的这一天才思想,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文章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分析得出卡夫卡的"惧父情结"是《城堡》中"父子"关系选材的个人因素,同时又根据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分析了卡夫卡作为一个处于时代混乱荒诞社会的作家,站在人类共同心理的社会高度去创作。因此"父子冲突"集体无意识又构成《城堡》中"父子"关系选材的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3.
荣格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集体无意识"理论基础上的。他认为艺术的创作过程是对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的激活,艺术家成了集体无意识和族类的代言人,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4.
寻找和建构女性主体性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从精神或心理上、文化女性主义放眼于她们理解的人类“历史文化”、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深入无意识层面、“符号文本”派则把主体与语言符号结合起来纷纷提出找寻与建构女性主体性的理论方案。但多数女性主义以自然性征为基点和主张排他主体和占有主体的缺陷,必然使女性主体性建构走向虚妄。  相似文献   

5.
艾丽斯·门罗的短篇小说创作多以平凡女性的日常生:舌为描写对象,强调对细节的刻画,平淡中见真齐。门罗在小说中对女性生活的关注与阐释。展现出后女性主义区别于激进女权主义的小人物式超越男权中心,以实际行动和担当代替消极反抗。通过塑造各种平凡女性的形象。实现了女性作为他者话语的无意识存在,以及社会独立个体的身份认同。后女性主义小说的无意识叙事,将历史文本化,以集体寓言的形式重新阐释了“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应用于文本评论实践的观察以及对理论不足之处的归纳,文章对这一理论存在的几点误区进行了总结。其一,生态女性主义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在一些原则上的差别和不同;其二,全面批判和否定人类中心主义的态度造成了"受迫害情结"的强化;其三,生态女性主义不自觉地依赖二元对立思想,从而使得其发展无法避免被解构的趋势。虽然生态女性主义的未来前途无量,但是在后现代的环境条件下,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被解构与其历史贡献的实现的过程是同步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荣格思想的文化心理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格的理论体系中有丰富的文化心理学思想。集体无意识与文化在概念和本质上都有相似相同的地方,它是揭示人类文化心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系统;作为集体无意识表现的原型是人类文化心理的无意识形式,也是人类各种文艺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8.
荣格原型批评理论以"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两个概念为基础。荣格将艺术作品分为显意识与无意识两类,相应的创作模式即是"心理的"和"幻觉的"。荣格文艺思想的核心观点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应通过原型来表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以此来补偿现代人苦闷、冷漠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根据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互联网开启了人类了解自我的新的场域。集体无意识如同图腾一般吸引着网民于其中挣扎或解脱,而互联网也引发了网民内心私有与共享的斗争,且或许网民能够籍以互联网生发全球意识,从而走向民主与大同。归根结底,网民期望在互联网中寻找自我解脱。  相似文献   

10.
《野草》的一系列繁芜意象散发出大量无意识活动的信息,表现了无意识活动的一些明显特征。《野草》的无意识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两个层面。相对于个人无意识,关于民族乃至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的表现更能体现作家对存在的深邃态度和伟大心灵。  相似文献   

11.
在精神分析学的语境下,通过荣格与弗洛伊德的比较,呈现了荣格象征理论的来源与特点,核心观点是象征来源于无意识、尤其是集体无意识,其生成过程恰与无意识表达自身的过程相吻合.在象征与符号存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将索绪尔语言学引入荣格的象征理论,为荣格的象征理论找到了语言学的基础,并尝试建构一种以语言学为基础的关于象征理论的研究方法.实践证明,将索绪尔语言学的启示运用到对荣格象征实例的具体分析中,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挖掘荣格的象征理论.  相似文献   

12.
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无意识构成了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是能将此民族与彼民族区分开来的格式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过去的思想和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要求。两者不仅都具有社会遗传性,而且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民族集体无意识的体现。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视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解读,为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源及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无意识与创作动机有着密切联系,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为创作动机提供了巨大的心理能量。创作动机萌发后,作家内心积淀的无意识在文学审美特质吁求下跃进为意识。审美意识的不断积累是构成创作内驱力的真正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4.
对满族颁金节的起源、发展、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探讨。颁金节虽是一个现代命名节日,但它根源于深层的历史文化因素和民族集体无意识,并且在动态发展中演变为民间性、自发性的节庆,承载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分析了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的可行性。此外,探讨了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乡土情结是鲁迅强大的心理创作动力。少年时期在故土遭受的痛苦经历导致了鲁迅个人无意识因素的郁结,对血亲和“家”的思念源于集体无意识的积淀,而对故土的批判、对乡民的启蒙则是鲁迅集体无意识的超越;社会历史的巨大变革不断冲击着鲁迅的心灵,富国强民、启蒙救亡的新思潮强烈影响着他,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突对峙使他倍感生存环境的挤压与拒斥,个人无意识因素的郁结和集体无意识的积淀与超越作为主观内因促进了鲁迅乡土情结的最初萌生,而社会历史变革的陶铸、时代思潮的熏染与城市生存环境的挤压则作为客观外因导致了鲁迅乡土情结的最终形成与成熟。  相似文献   

16.
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克服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分裂的精神病态和危机,在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补偿、整合与转化中,创造和谐时代精神,追求心灵健康和人生意义的"自性和自性化过程"。脱离自性和自性化这个核心及其对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沟通与整合作用,望文生义地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解为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并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出发去理解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性质、宗旨和意义,是对荣格的误读。克服对荣格理论的这个关键性误读,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关于荣格原型批判理论再认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情结同艺术的创造力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作家的创作激情与灵感和对艺术美的执著追求往往来自他的情结。形成海子田园情结的原因包括主观内因和客观外因两个方面。主观内因中个人无意识的郁结和集体无意识的积淀促使了田园情结的最初萌生,而客观外因中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城市生存环境的挤压最终促成了海子成熟的田园情结。  相似文献   

18.
戴海光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4):21-25,29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萃集革命与创作于一身的“奇人”。综观他的六部小说,在清新飘逸、温柔凄艳的文字中,蕴含着浓厚的恋母仇父情结,而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恰恰是这种情结出现的根源。这种情结的作用,导致了苏曼殊在小说中呈现出过分地褒扬女性而极度地贬低男性的两极对立的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